<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583节
    “即便是他昏了头,真的要开战,那么,此战对我大明的好处,只会大于害处!”

    第685章 如果他们角色互换

    杨洪的声音苍老而有力,在乾清宫中回荡着。

    但是,众人的眉头却没有因此而绽开。

    诚然,杨洪的说法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状态,但是,这种国政大事,须得慎之又慎,他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希望,而忽视这件事情本身存在的风险。

    沉吟片刻,还是王翺率先开口,道。

    “杨侯所言不无道理,但是,边境外并不只有瓦剌各部,还有脱脱不花统帅的鞑靼部,也同样对我大明虎视眈眈。”

    “的确,土木之役后的历次大战,我大明皆重创也先,但是,与此相对的,脱脱不花率领的大军,却因为撤退的早,基本毫发无伤。”

    “而且,因为脱脱不花主动撤军,我大明同意对其开放互市,这一年以来,他的实力必然不降反增。”

    “别忘了,除了此次瓦剌遣使过来,鞑靼各部在边境的活动,也是我等判断的重要参考,杨侯焉知,此次不是瓦剌和鞑靼的再次联合呢?”

    虽然没有杨洪在边境多年打仗的经验,但是,王翺之前在辽东提督军务,后来更是跟王文一起,参与了和脱脱不花的谈判。

    他深知,这位鞑靼的大汗,并非庸主,所以不可不防!

    “不错,虽然瓦剌和鞑靼早有旧怨,但是,之前的土木之役,二者便是摒弃旧怨,一同对我大明用兵,只不过,那次是以瓦剌为主,鞑靼为辅。”

    这个时候,俞士悦也道。

    “如今,瓦剌的确势弱,但是,若鞑靼想要吞并瓦剌,只怕也并不容易,这个时候,二者再次联合起来攻我大明,也并非没有可能。”

    说到底,如今边境出现的种种迹象,并不单单是瓦剌遣使而来这么简单,鞑靼的活动也需要重视。

    单独一个或许不值得这些大臣如此兴师动众,但是,二者同时出现,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是在相互配合了。。

    要知道,之前的土木之役,就是这么掀起来的。

    只不过,那个时候,是也先在边境寻衅,而脱脱不花则是遣使奉国书而来试探大明。

    这一次和上次刚好反了过来,鞑靼在边境活动频繁,瓦剌则是遣使而来,除了角色换了换,几乎和之前是如出一辙。

    然而,面对二人的质疑,杨洪却摇了摇头,道。

    “本侯明白二位的意思,瓦剌和鞑靼虽然相互想要吞并对方,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联合在一起,想要吞并我大明,这也是上一次土木之役,也先和脱脱不花三路大军攻我大明的原因。”

    “但是,本侯之所以说这仗打不起来,恰恰是因为,如今的瓦剌和鞑靼,已然是角色互换了。”

    闻听此言,俞士悦和王翺皆是目露疑惑之色,踌躇片刻,王翺问道。

    “还请杨侯说的更清楚些。”

    “名分!”

    然而,这一次杨洪还没说话,另一道声音便已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得于谦沉声开口。

    “首辅,俞次辅,你们刚刚所说的,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即便是在蒙古各部当中,也是有着君臣名分的!”

    “于某没猜错的话,杨侯想说的,就是这个吧?”

    谷亰

    杨洪点了点头,眉头稍稍舒展开来,虽然他心中对此事有把握,但是,面对这么多人的质疑,心里有点打鼓是正常的。

    而现在,于谦的话,显然是让他对自己的判断愈发有了信心。

    朝着于谦拱了拱手,杨洪道。

    “于少保说的不错,正是名分二字!”

    “众所周知,也先对脱脱不花,不臣之心已久,甚至于到了土木之役以前,瓦剌势力强盛到,可以胁迫脱脱不花配合他举兵攻我大明。”

    “但是,诸位有没有想到,也先已经跋扈到了如此地步,他为何还是没有吞并鞑靼,自立为汗呢?”

    这话问出,王翺和俞士悦皆是面露沉思之色。

    也不用他们回答,杨洪直接给出了答案,道。

    “因为脱脱不花是旧元后裔,身上流淌着黄金家族的血脉,虽然如今旧元已灭,但是,成吉思汗建立的黄金家族仍然在各草原部族当中有着极高的号召力,正因于此,脱脱不花才能成为草原共主。”

    “也先势力再强,他也不过是草原诸部之一,一旦他对脱脱不花动手,那么将面临的,就是草原各部的共同讨伐。”

    “所以,瓦剌即便势力已然远远强于鞑靼,也先也只敢自称太师,而不敢公然争夺汗位。”

    这么一说,王翺和俞士悦便明白了过来。

    草原上的事情,他们的确不如杨洪熟悉,但是,若要论名分礼法这种东西,受了正统儒家教育的他们,自然是十分了解的。

    很多时候,名分本身并不能约束人。

    就像如今的瓦剌和鞑靼,真要说也先囿于所谓的名分,而不敢争夺汗位,那就是個笑话。

    真正的原因在于,也先的实力虽强,但是,也没有强到可以横扫草原的程度。

    并非是草原各部真的对于黄金家族还有什么敬畏之心,而是在各家都想要汗位的情况下,让持有名分的黄金家族后裔上位,是一个保持平衡的办法。

    所有人都在期待那头一个杀死脱脱不花,开启汗位之争的人,但是这个人,也一定是死得最惨的。

    因为他会被群起而攻之,待这个‘反贼’死后,名分的拥有者就消失了,那么所有人便可以真正名正言顺的去争。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见得多了。

    每到王朝末年,天子势弱,权臣跋扈,但是,即便是那些权臣可以废立皇帝,也不敢随随便便自践帝位,其原因便在于此。

    尤其是在乱世的时候,首先废帝自立的人,往往要面对的,是各方势力打着勤王旗号的联合剿杀。

    杨洪继续道:“所以,也先想要更进一步,成为草原上的大汗,就只有两条路。”

    “要么,他和脱脱不花开战,或许能够打赢,但是,在打赢之后,他会面临各部的联合围剿,若是能够继续获胜,那么,他便可成为新的草原共主,但是,这条路实在太难了。”

    “所以,也先选了第二条路,那就是联合鞑靼起兵攻我大明。”

    “黄金家族之所以能够被草原所认可,便是因为成吉思汗当初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如果也先能够复制成吉思汗当年的壮举,那么,草原各部自然会认同他是新的‘黄金家族’。”

    “这才是也先对我大明起兵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须知,这个原因,放在脱脱不花的身上,却是不成立的,所以,虽然如今看似和土木之役之前的状况相似,但是实则,瓦剌和鞑靼的强弱异位,便是最大的不同!”

    第686章 宿命论不可取

    杨洪的话说的复杂,但是其实意思很简单。

    对于也先来说,起兵攻明,是他想要成为草原共主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弭各个部落当中对黄金家族的崇拜。

    但是,脱脱不花不一样,他本身就是草原的共主,所以,他想要吞并也先,并不需要冒着风险和大明开战,去争取所谓的‘名分’。

    朱祁钰在上首听着,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应该说,杨洪说的是有道理的,脱脱不花和也先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既是姻亲,也是仇敌。

    当然,其实除开杨洪刚刚所说的那两条路,也先要争夺汗位,还有一条路,就是等脱脱不花按捺不住,对瓦剌起兵。

    如此一来,也先奋起反抗,如果能够战胜脱脱不花,同样也可以得到草原诸部的认可。。

    但是,这并不是也先想要的。

    因为这条路的主动权,并不掌握在也先的手中,而是掌握在脱脱不花的手里。

    他们两个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也先也深知,脱脱不花并非庸主,如果他真的对瓦剌动兵,那么便说明,他已然有了胜利的把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么瓦剌和鞑靼之间,会长久的保持着这种虚假的和睦,要么就是脱脱不花率先对也先掀起战争。

    而二者联合对大明发起战争,主导者只会是也先。

    一是因为,脱脱不花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对付也先,二是因为,也先也不会让瓦剌来当这个炮灰。

    因此,从心底来说,朱祁钰是倾向于认同杨洪的判断的,只不过,这种大事,即便是他,也要慎之又慎。

    虽然说,他有前世的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看过了百年沉浮,朱祁钰才更加明白,任何一個微小的变故,都有可能引发截然不同的后果。

    他那位煤山自缢的后辈,为了支撑庞大的军费,下令削减了驿站的驿卒,结果谁能想到,此举竟逼得无处可归的闯贼揭竿而起,最终攻入了京城,覆灭了大明神器。

    前世是前世,如今是如今,前世的瓦剌并未遭受如此重创,前世的大明,也不曾和脱脱不花展开如此大规模的互市。

    所以,前世的经验,最多只能作为参考,如果对其无比笃信,并且觉得一切必然会依照旧有的轨迹行进,那么,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朝局如此,朝政如此,其他的一切事情,亦是如此!

    两世为人,朱祁钰如今早已和前世不同,并不那么惜身固执,但列祖列宗让他重回当下,他便要对得起大明神器。

    因此,虽然心中已然认同了杨洪的话,但是,面上朱祁钰依旧并无任何表示,只问道。

    “如此说来,杨侯觉得,大明没有必要防备瓦剌和鞑靼趁机入侵吗?”

    这话问的口气似乎有些不善,一时之间,让杨洪心中也不由有些忐忑,沉吟片刻,他谨慎的答道。

    “陛下容禀,臣并非觉得边境防务可以松懈,只是以为我朝廷并不必过分紧张此事。”

    “退一步说,即便是最坏的情况发生,大明和瓦剌真的重启战端,那么双方的实力也仍旧摆着。”

    “如今大同有郭总兵,宣府有陶总兵,甘宁有关西七卫,辽东有曹总兵,几位将军皆是在瓦剌之战当中屡立战功之辈,对于虏贼情状熟悉,据城以守,以逸待劳,虏贼即便来攻,也难得速胜。”

    “所以,我大明只需稳扎稳打,命京营严加守备,准备好首批援军以备不测便可,剩下的官军调动准备,待战端真的发生,再准备亦不算迟。”

    这番话倒是让在场的众人脸色稍好看了几分,开始认真思索起杨洪所说的可行性。

    的确,抛开别的不谈,如今镇守边境的几位大将,都是在瓦剌一战当中有着出色表现的。

    谷辦&amp;lt;/span&amp;gt;  大同的郭登就不说了,在也先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死守大同数日未失城池,其后,先破伯都王,再袭沙窝,亲手斩去也先一臂,功封定襄侯。

    除此之外,宣府的陶瑾也凭借紫荆关一战中,奋勇当先,射杀伯颜帖木儿,故而受到朝廷的重用。

    更不要提,还有同在宣府多年,一直跟着杨洪耳濡目染的副总兵杨俊在旁辅助。

    无论局势如何变化,这些人的战功和履历是摆在那的,他们在面对瓦剌的时候,至少不会怯懦败退。

    所以杨洪的意思很简单,即便朝廷如今推行的整饬军屯,会引起边军动荡不满,但是,有这些人在,基本的战力是可以保持的。

    只要边军不是一触即溃,那么朝廷就有反应的时间,或许最初的时候,会处于守势,但是,有朝廷强大的后勤支持,这场仗即便打起来,朝廷也完全应付的了。

    话至此处,杨洪似乎有些踌躇,扫了一眼在场的其他人,又偷偷打量了一下天子的神色,随后,咬了咬牙,道。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