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584节
    “陛下,恕臣直言,上次瓦剌一战,我军虽胜,但是因土木之败,朝廷诸多大臣,颇有惧战之心。”

    “然而臣请陛下细想,即便我边军因整饬军屯而战力暂时下降,可难道战端再起之时,还能有土木之役后的状况恶劣紧急不成?”

    “我朝廷如今上有陛下圣明烛照,明断千里,下有骁勇善战,镇守一方之大将,兵部,户部历经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军械,粮草等后勤物资,虽不敢称充裕,但也远远好过土木之役时的状况。”

    “然而即便是在那个时候,也先兵临城下,步步紧逼,我大明依旧能够战而胜之,如今对方势力早已不比当年,我等又何必惧起寻衅启战?”

    “陛下圣明仁德,悯然爱民,以和为贵,自不欲再燃战火,令边境军民受苦,但是,若虏贼不识好歹,再敢犯我大明,臣虽老迈,也敢披挂上阵,重振我大明军威!”

    这番话说的颇为直白,被归为‘颇有惧战之心’的内阁二人组,脸色自然是有些不好看。

    但是,他们也无法否认,因为杨洪说的就是事实。

    虽然瓦剌一战打赢了,可土木之役的教训,让朝廷上下的印象太深了。

    或许对于真正上了战场的边将们来说,他们见过瓦剌仓皇败退的样子,还能抵消一部分土木之役的影响。

    但是这些文臣,始终呆在朝堂之上,对于这些是没有直观感受的,相较于这几次大胜上干巴巴的数字,那场土木之役当中死难的那些大臣勋贵,才是他们熟悉和经常见到的人。

    所以,无论他们承不承认,其实心底里,对于瓦剌都是有着忌惮和畏惧之心的。

    如今的这场议事,就是典型的表现。

    这种状况,要是换了太宗皇帝在时,压根不会去猜瓦剌想做什么,他们显露出可能有不臣之心的迹象时,太宗皇帝立刻就会带着大军杀到汗廷,当面质问他们!

    看着杨洪坚毅的样子,朱祁钰也点了点头,道。

    “好,朝廷有杨侯在,何惧瓦剌与鞑靼这番暗中的小动作?”

    “于谦?”

    “臣在!”

    于谦抬头望着天子,拱手应道。

    “关于京营和军屯的调度,便按杨侯所说的办,另外,此次瓦剌来使的接待,交由杨侯主持,兵部与鸿胪寺为辅,听从杨侯调遣!”

    “遵旨!”

    “臣领旨……”

    第687章 春猎

    乾清宫中,随着天子沉稳的声音响起,于谦和杨洪二人同时上前领旨,这让一旁的王翺和俞士悦二人却不免感慨,果然经过廷议一事,杨家已然是真正入了天子旳眼。

    天子的这番处置,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另有深意。

    要知道,杨洪镇守边境多年,在迤北各部当中,素有‘杨王’的名号,这份名声,是靠一场场仗打出来的。

    当初也先如此猖獗,也只敢派阿拉知院在宣府牵制,而不敢将宣府作为主攻的对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宣府的总兵官是杨洪。

    这样一位令迤北诸部闻风丧胆的沙场老将,被派去接待瓦剌使团,这明显是要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由此便可看出,天子虽然认可了杨洪的推断,但是,却并没有听天由命的任由事情发展。

    或许瓦剌此来本就没有开战的意愿,但是,将事情寄托在对方的身上,是最愚蠢的法子。

    派杨洪过去,首先便是要对这些瓦剌使臣产生威慑,让他们不敢轻易的动什么小心思。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杨家屡受打击,先是杨俊被流放,其后杨能也被外派出京,杨洪自己,则是称病不朝许久,连手中的京营大权也交了出去,处处皆是败落之象。

    然而,一场廷议,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杨洪这位沙场老将的魄力,虽然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看到过杨能的那份自陈书中到底写了什么。

    但是,这两日捕风捉影传出来的各种消息,如果确实的话,那么,也足可看出杨家这次下的本有多大,可谓是死心塌地的要向天子靠拢了。

    或者更直白的说,这是将杨家的把柄交到了天子的手中,只要天子愿意,随时可以名正言顺的让杨家倾覆。

    这种魄力,远远比在廷议上和宁远侯任礼对掐要大的多。

    这种情况下,天子的态度,却始终没有明确表示,而这一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便是一种信号。

    除此之外,从天子的角度来说,要推动整饬军屯,讲究的是恩威并施。

    拿下任礼是威,那么,优抚杨家便是恩!

    要知道,除了那些到现在都确实不了的消息,杨家可是实打实的,已经开始着手清退历年以来在边境各处侵占的军屯及私垦的民田。

    其中有一部分,因时隔多年早已有主,难以追回的,杨家甚至自散家财,予以补足。

    据说最近这段时间,杨家甚至都开始典当东西了。

    这般支持朝廷大政的推行,无论如何,天子也该是有所表示的,所以,重新启用杨洪,哪怕仅仅是让他去接待使团。

    这也是在向勋贵们释放一种信号,只要你们好好配合朝廷,天子不会过分为难你们。

    如果说不配合的话,那么诏狱的任侯爷,等着你们作伴。

    当然,既然是施恩,那么,仅仅只是单纯的让杨洪接待使团,肯定是不够的。

    果不其然,紧接着,天子便再度开口问道。

    “首辅,朕没记错的话,前几天礼部曾经递上来一份奏疏,是关于三月春猎的?”

    “回陛下,是!”

    王翺略一思索,便想了起来,的确有这回事。

    朝廷向来有春猎和秋猎的仪典,既是为了彰显武风,也是为了契合儒家六礼当中的射礼。

    只不过,大明的这几代皇帝都情况特殊,太宗皇帝动不动就出兵北征,玩的是真刀真枪,压根看不上围猎这种过家家的把戏。

    仁宗皇帝呢……有心无力,到了太上皇时代,他老人家幼冲继位,也没法实打实的去参加围猎。

    所以满打满算,朝廷的春猎秋猎真正落到实处的,也就是宣宗皇帝在位的时期。

    其他时候,春猎往往是以祭典的形式,走个过场而已。

    今年自然也是如此,每年春猎的时间固定的三月,这种事情礼部是做熟了的,开了年之后,就将奏疏递了上来。

    只不过,这种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在整饬军屯这种大政的影响下,自然就被暂时搁置了。

    这个时候,天子提起春猎,莫不是要……

    “今年春猎,朕要亲自主持!”

    果不其然,很快,天子沉稳的声音便响起,道。

    “说起来,朕登基许久,还未见过各家勋贵年轻子弟的身手,刚好趁着这次春猎,看看我大明的儿郎们,有几人是能跃马扬鞭的英才!”

    “首辅,今日回去之后,你便草拟诏旨,命礼部于三月三日组织春猎,另外,传旨给范广,让他自京营当中挑选精擅骑射之辈,和各家勋贵子弟一同,在春猎场上组织一场演武。”

    “到时,朕会带上文武大臣前去观看,表现优秀者,可越级拔擢。”

    演武?

    王翺脑子稍稍一转,便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既然决定了要给瓦剌使团一个下马威,那么,仅仅派去一个杨洪,肯定是不够的。

    只有真正的硬实力,才能掐灭一切不该有的念头。

    这场演武,就是为了让瓦剌看到,大明如今的实力,好让他们打消非分之想。

    这是正常的事,所以,王翺并未犹豫,直接便拱手应道。

    “臣领旨。”

    随后,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杨侯,你之前提督京营,想必对精擅骑射之辈有所了解,此次从京营当中挑选人手,就由你和范广一同前去。”

    “另外,回头你去一趟丰国公的府邸,你们二人一同,去各家勋贵府邸,选些优秀的后辈上场,好好的让朝野上下瞧瞧,我大明优秀的年轻人!”

    如果说刚刚的信号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随着天子的这两句话出口,杨洪的脸色顿时放松下来。

    当然,从实质上来说,天子依然只是吩咐了一些‘琐碎’的差事,并没有给他什么真正的官职和差遣。

    但是,越是这种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越能反映出天子的信任。

    要知道,无论是选用京营中的优秀者,还是从勋贵子弟中挑选人手参加春猎,这些都是范广和李贤可以独立完成的事。

    然而,天子依然让他掺和进去,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轻轻的吐了一口气,杨洪挺直脊背,拱手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第688章 翁婿

    内阁的动作还是很快的,当天出宫之后,关于三月春猎的诏旨很快就拟了出来,当天晚上,礼部就收到了旨意。

    夜,朱仪坐在胡府的花厅当中,品着江南新到的春茶,茶香浓郁,但是他却没什么兴致。

    这次他过来,是为了请胡濙帮忙,一同副署东宫出阁和组建幼军的奏疏的,但是,真正到了胡府,朱仪才开始苦恼,他该怎么说服这位洞悉世事的老岳父。

    要知道,胡濙可不像张輗那帮人一样好糊弄,虽然在张輗等人面前,朱仪信心满满的明里暗里说着,只要能够让太子顺利出阁,让成国公府拿回爵位,自己这位岳父一定会帮忙。

    但是,朱仪心里却明白,事实并非如此。

    诚然,胡濙是不怕得罪天子的,但是,他却不愿得罪天子。

    娶了胡家的女儿这么多年,朱仪不敢说对胡濙十分了解,但至少对他老人家的性格也有所把握。。

    在成国公府这件事情上,或者说在任何的事情上,胡濙都是一个极有耐心的人。

    他从不在乎一时的得失荣辱,而看的始终是长久未来的利益,会不会给以后留下隐患。

    所以,很早之前胡濙就告诫朱仪,恢复成国公府的爵位,要磨时间,等机会,尤其不要得罪天子。

    待朝野上下都将土木之役忘得差不多了,待天子的气消了,挑个普天同庆的好时候,顺水推舟的把事情办了。

    类似这种挟功要挟的事,别说干了,提一提都会被他老人家嗤之以鼻。

    但是现在,朱仪要做的事,至少从明面上来看,跟胡濙给他的告诫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而且难受就难受在,朱仪必须在不说明实情的状况下,获得胡濙的帮忙,不然的话,仅凭他自己,没有礼部的支持,真要是把事情办成了,反而更惹人怀疑。

    坐在胡府的花厅当中,朱仪甚至有些后悔,没有把自家夫人带过来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