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829节
    杨信搬出天子,他就搬出太上皇和各家勋贵。

    京城各家勋贵,之所以热衷于备设幼军,无非是可以充裕勋卫,为自家后辈子弟谋个前程,积攒资历。

    但是,这件事情始终没有动静,他们自然是着急不已。

    平心而论,这段时间,杨信自己,也受到了不少压力,除了有直接写信给他询问此事的。

    还有通过底下的将领们来旁敲侧击询问的,甚至是托付地方官

    来催促的,各种方式,不一而足。

    现在看来,这帮人已经是等不了了,所以,直接找了陶瑾。

    换而言之,陶瑾此来,代表的不止是他自己,而是京城当中的多家勋贵,一起前来施压。

    杨信沉吟片刻,正欲开口。

    却不料,这个时候,一旁的金濂道。

    「陶总兵,杨副总兵,本官倒是有个法子,不知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尚书大人请讲!」

    瞥了一眼陶瑾,看到对方一闪而过的惊讶,杨信心中隐约意识到了什么,直接道。

    于是,金濂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府军前卫一事,迟迟耽搁下去,的确不是办法,如今兵部既然已经来文催促,如果仍然要继续等着杨镇抚使的病,也不妥当。」

    闻听此言,陶瑾的脸上浮起一丝笑容,然而,紧接着,金濂又道。

    「不过,杨副总兵说的也有道理,遴选府军前卫乃是承旨而行,事涉禁军,干系重大,我等手中皆无旨意,贸然插手,恐有违制之嫌。」

    「所以,本官建议,不妨移书孙勇将军,请他到宣府一趟,接手杨镇抚手中的差事。」

    「朝廷的谕旨,本就是下给孙将军和杨镇抚二人的,让孙将军来负责遴选,也不算违制,如何?」

    孙勇是天子钦点的人,由他来接手这桩事的话,那么,到最后不管选的是谁,都怪不到杨家身上。

    因此,金濂刚刚说完,杨信便忍不住眼前一亮,道。

    「好办法!」

    与之相对的,则是陶瑾的脸色微沉,张了张口,他似乎想说什么,但是,金濂却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继续道。

    「陶总兵,你如果有更好的法子的话,也可以说出来?」

    「要不然,将此事禀告朝廷,由兵部定夺,也是可以的!」

    这一句话,给陶瑾噎的半点脾气没有。

    禀告朝廷?

    要是金濂没有提把孙勇调过来的话就算了,但是,金濂既然提出来了,那禀告朝廷还有什么用?

    兵部现在就是于谦的后花园,于谦出了京,主事的俞山也是他的亲信,这奏疏递上去,肯定是第一时间到天子手里。

    孙勇就是天子点的人,天子会不答应吗?

    来来回回的折腾,这中间又得耽搁小一个月的时间,明显的得不偿失……

    闷着一口气,陶瑾眯着眼睛看了金濂一眼,只得道。

    「既然金尚书觉得如此妥当,只要能够尽快把朝廷的差事办妥,那本官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

    言下之意,他要的只是尽快把府军前卫遴选出来,至于其他的,倒是可以让步。

    于是,金濂看了一眼杨信,后者顿时会意,道。

    「那下官即刻让舍弟修书一封给孙勇将军,请他到宣府前来主持此事!」

    目的没有达到,陶瑾明显有些不悦。

    不过所幸的是,他也没有指望,真的能够把人给塞进幼军当中,不过是配合京中行事罢了,能够尽快推进此事,也算勉强让他满意。

    事情谈完了,自然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

    勉强又寒暄了两句,陶瑾便识趣的告辞了。

    他和金濂虽然是联袂而来,但是实际上,却只是金濂邀他一同前来拜访而已,实际上,二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原本,陶瑾还抱着一线希望,觉得金濂会帮他,但是,如今看来,金濂的目标,明显是杨信。

    既然如此,他也没有必要在这继续碍眼了。

    将陶瑾送了出去,杨信和金濂重新回到花厅当中

    ,各自落座,杨信这才起身抱拳为礼,道。

    「方才多谢尚书大人出言相助!杨某铭记在心,大人若有需要杨某之处,必定竭尽全力!」

    所以说,杨信被杨洪视为杨家未来的希望,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办事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打从刚刚金濂开口的时候,杨信就明白了,这位金尚书和陶瑾不是一路的。

    既然如此,那么,对方卖了个人情,自己自然要投桃报李。

    因此一开口,杨信就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金濂倒是笑呵呵的,摆了摆手,道。

    「无妨,小事而已,就算没有老夫开口,这件事情,想必杨副总兵也能应付妥当。」

    「尚书大人客气了,陶总兵此来,虽然看似一人,但是实则是为京中勋卫一事而来,杨家虽然在宣府有些许根基,但是,也不敢得罪京中诸多勋贵。」

    人家客气两句,自己显然不能就坡下驴,因此,苦笑一声,杨信开口道。

    「今日之事,或许对尚书大人来说,不过随手为之,但是,却的的确确,解了杨某之围,若无尚书大人相助,今日杨某就算能应付过去,只怕也要得罪人了……」

    然而,金濂却继续摇了摇头,道。

    「京中局势,自有陛下掌握,我看那陶总兵,也是受人所托,并没有打算在此事上纠缠,所以,杨副总兵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随即,稍停了一下,金濂又继续开口,道。

    「不过话说回来,老夫今日前来,的确是有事相询,需要杨副总兵解答一二。」

    「尚书大人尽管问,杨某一定尽力解答。」

    提起正事,杨信到底还是谨慎了几分,没有大包大揽。

    于是,金濂也没有啰嗦,收敛了笑意,声音微微放低,问道。

    「那老夫就直接说了……」

    「敢问杨副总兵,镇抚使杨杰,如今到底在何处?情况如何?」

    第917章 时不我待

    杨杰在哪?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此次杨杰到宣府,明面上是为了遴选府军前卫,但是实则,是暗中潜入了草原,去寻鞑靼济农阿噶巴尔济,撬动草原战局。

    这个任务极为艰巨,自然,也须得隐秘。

    起码到目前为止,整个宣府,知道这件事情的,就只有杨信一个人,就连陶瑾,也只是隐约知道,杨杰不在城中,但是具体去了何处,去做什么,他也并不清楚。

    因此,听闻金廉问起此事,杨信下意识的还是谨慎了几分,道。

    「尚书大人,舍弟自然是在府中养病!」

    倒不是他蓄意想要欺瞒,而是这件事情若是泄露出去,第一个受到威胁的人,就是杨杰。

    所以,哪怕面对的是金廉,杨信也只能选择否认。

    见此状况,金廉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过来,他倒是也没有感到不悦,只是继续道。

    「杨副总兵不必讳言,老夫知道,杨镇抚使并不在城中,而是带着陛下的密旨,去了草原上。」

    见杨信依旧沉默不语。

    于是,金廉从袖中拿出了一封书信,递到了杨信的面前,道。

    「这是当初杨镇抚使到大同城来见老夫时留下的信,你一看便知!」

    杨信的目光落在信封上,‘兄杨信亲启,几个字映入眼帘,字迹娟秀干净,正是杨杰的字迹不错。

    在这封信中,杨杰说了两件事。

    一是他到大同去要做的事。

    杨杰借道大同,找了两个人,第一个人是金廉,将搜集到的任礼在甘肃的一干罪证交了出去,此举是为了彻底按死任礼,解决杨家的后患。

    第二个人是代王,是为了说服代王支持整饬军屯,以恢复杨家的圣宠。

    这件事情,杨信是知道的,当初搜集任礼的罪证,还是他派人做的。

    但是,杨杰说的第二件事,就连杨信也感到意外了。

    按理来说,他应该把罪证交给金廉之后就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他却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将自己到草原上要做的一切,都和盘托出,告诉了金廉。

    并且,用说服代王作为交换,希望金廉能够在整饬军屯结束之后,继续留在宣府……

    信到这里,就结束了。

    杨杰并没有说,他让金廉留下来做什么,但是,却在信中说了,希望杨信能够配合金廉的一切行动,并保护好金廉的安全。

    看完了信之后,杨信沉吟了片刻,方道。

    「尚书大人既然知道舍弟肩负重任,也应该知道,这件事情十分隐秘,杨某所做的,也只是替舍弟遮掩行踪,挡下一切窥测的目光,至于,舍弟如今身在何处,杨某的确不知。」

    这话说的十分诚恳,因为……杨信说的就是实话。

    杨杰自幼就是个有主意的人,这件事情,又是得了圣上密旨,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甚至于,杨杰会对金廉道出此事,都让杨信觉得意外。

    事实上,自从杨杰离开宣府之后,这几个月以来,他都没有收到过任何的消息。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