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513节
    看得出来,这番话杨能憋在心里很久了。

    要知道,原本他在边境驻守的好好的,结果,一道旨意,要调他回京,说是入京营执掌军务。

    结果,刚到了城门口,就被杨洪拎回了府邸,在宗祠面前跪了三天。

    再后来,他素来亲近的弟弟杨俊下狱,他自己被禁足府中,从杨洪和杨杰的只言片语以及跟杨信的书信当中,得知了昌平侯府面临的困境。

    当时,杨能就觉得不服!

    是,军屯这件事情上,杨家的确有过错。

    但是,这能怪杨家吗?

    边境风气如此,若是杨家人特立独行,反倒会显得格格不入,遭人排挤。

    在京城当中,被人打压或许只是旁置冷落。

    但是,在边境当中被人排挤,往往意味着战场上的孤立无援。

    这是生死之事,岂容大意?

    何况,杨家拿走的田亩,大多都分给了底下的部将军士,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若非如此,何来让瓦剌闻风丧胆的‘杨王’之名。

    退一万步说,杨家就算有错,乃至有罪。

    可毕竟于国有功吧,甚至于,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整个昌平侯府,到了京城之后深居简出,对天子唯命是从。

    可到了最后,却成了人家开刃的磨刀石?

    简直可笑!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绝对,但是却也并非没有道理。

    杨家四子当中,唯有杨能和杨俊的关系最好,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骨子里都藏着一股狂傲之气。

    只不过,杨俊的狂傲是外露的,肆意妄为,酗酒鞭马,他做起事来从不想后果,是因为他不必想。

    杨家是国之柱石,即便是闹出什么乱子来,也不过是面子工夫,敷衍过去便完了。

    这是杨俊的傲,毫不掩饰。

    而杨能的傲,则是内敛的。

    不同于杨俊的肆无忌惮,杨能的傲,傲在骨子里。

    杨家的累累战功,一门英烈,让他打从心底里,觉得杨家就是朝廷的擎天柱。

    边境若无杨家,不可能安稳太平这么久。

    所以,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杨能都会替杨俊遮掩,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事情在他的眼中,也不是什么大事。

    杨俊所犯的那些‘小错’,和杨家的累累功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因此,当满心欢喜的回到京中,觉得自己正该被朝廷重用的时候,却得知杨氏一门已经几近覆灭之危,杨能的第一感觉就是……

    凭什么?!

    凭什么杨氏一门忠烈,却要被抓着这点过错不放,凭什么伯父忠心耿耿,却要被第一个拉出来祭旗,凭什么他们在战场上没有被贼虏杀死,回到京城,却反而要忍气吞声。

    杨能不服,但他没有法子。

    战场上的运筹帷幄,到了京城当中,没有丝毫的用处。

    事实上,早在知道伯父打算进宫给天子服软的时候,杨能就觉得,这么做太憋屈了。

    更不要说,自家的一再退让,没有得到天子丝毫的怜悯。

    虽然,杨能在杨洪的面前,表现的十分轻松。

    但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去探望杨俊的时候,刑部的那几个小吏那副‘公事公办’的嘴脸有多么让人恶心。

    “伯父,一再隐忍只会被人欺上门来,杨家在边境屹立不倒,靠的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威名。”

    “朝堂虽非战场,但是,若人人都知道,杨家是块咬不动的硬石头,又岂会被人第一个拿剑指着?”

    杨能越说越激动,拳头不自觉的攥紧,在榻上锤了一下,道。

    见到杨能这个样子,杨洪也叹了口气,想说什么,但是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了下去。

    半晌,他方道。

    “我知你战场上算无遗策,心有傲气,但是能儿,这是京城,并非武勇兵法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你……”

    话没说完,杨能便摇了摇头,道。

    “伯父,小侄当然知道,所以我才说,我们得背靠南宫!”

    说着,杨能上前一步,重新在杨洪对面坐了下来,道。

    “伯父请想,京中勋贵,比杨家做的过分的有不少,但是,天子都没有动他们,其原因不外乎他们中有许多,都是太上皇的旧臣,甚至于,有几家府邸,在迎复太上皇的过程中出了大力。”

    “所以,如果天子拿他们开刀,那么原本出于公心而掀起的军屯整饬,就会被非议为借机排除异己,打压太上皇旧臣。”

    “天子唯有拿自己人来祭旗,才能堵住朝野上下的议论,才能让军屯顺利整饬。”

    “既然如此,那么,杨家想要脱身,只要让自己不再是天子的‘亲信’,自然迎刃而解!”

    杨洪一愣,眉头紧锁思索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一针见血,道。

    “你既知这次整饬军屯,并非牵扯一家一姓,那么当知这些靖难勋臣,最终也逃脱不过,只时间早晚而已,现在投身过去,又有何用?”

    “至少不会落得破家之局!”

    杨能显然已经打定了主意,毫不犹豫的开口道。

    “如果杨家和其他的勋贵世家一样,都不是天子的心腹,甚至于,都和南宫有牵连,那么,天子就不能单独针对我杨府一家,京城诸多勋贵,同气连枝,就算要罚,也不会似现在一般,我杨家孤立无援。”

    平心而论,杨能说的是有道理的。

    天子的决心再大,也不可能真的掀起大规模的朝局动荡。

    侵占军屯的勋贵在朝中占据了大多数,如果全部都要照例整治,那么还不知道要掀起多大的风浪。

    杨家要是和他们结成联盟,至少也是个同进同退的结果。

    何况……

    接下来的话,杨能似乎也有些犹豫,但是,他踌躇再三,终究还是开口,道。

    “伯父,昌平侯府,虽然是新晋的勋臣,但是,到底份属勋贵一脉,自天子登基之后,重用文臣,我等勋贵武将,一日不如一日。”

    “此次整饬军屯,由兵部牵头,但是,除了那个和于谦亲近的范广之外,一应的武将勋臣,都被排斥在外。”

    “再这么下去,兵部恐怕就真的成了我等的上司衙门了。”

    这话已经说的足够明白了。

    到了现在,杨洪才总算是明白了自己这个侄儿的打算。

    他压根就不单单是想要让杨家度过难关,他是想闹一出大的,譬如说……

    “你要阻止朝廷整饬军屯?”

    杨洪的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下意识的也坐直了身子。

    杨能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缓缓点了点头,道。

    “伯父,杨氏一家掀起动荡,固然是胁迫朝廷,但是,如果掀起动荡的不止是杨氏一家呢?”

    “朝廷有如今平顺之局,文武皆有功绩,既然有人看不到勋贵武臣为朝廷所做的贡献,那么,我等自己出面讨要,自是理所应当!”

    杨洪长叹一声,神色有些复杂。

    怪不得,杨能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还是忍不住想这么做。

    如他所说,杨氏出手反抗,是胁迫朝廷,但是,若杨氏代表的是整个勋贵团体,那么,这种个人的强势,就会被降至最低。

    闹出再大的风浪,也会被当成整个勋贵集体的力量。

    虽然过程有些凶险,但是若能度过,却未必不是破局的法子。

    整饬军屯,损害的是整个勋贵的利益,各家都会受到影响,无非大小而已。

    所以,如果闹的足够大,如果真的能够让天子让步,让兵部偃旗息鼓。

    那么,昌平侯府,算是各家勋贵的恩人。

    从此往后,哪怕恶了天子,但背靠着这么多的勋贵,地位依旧不容轻动。

    杨能,不是不懂朝局斗争,他……深谙其道,或者说,有人深谙其道!

    杨洪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眼神落在杨能的身上,一动不动,问道。

    “你既然有如此把握,想必早已经和别人私下有过商议,是谁?任礼?张輗?陈懋?还是蒋义?又或者,是焦敬?”

    只这一句话,便可看出,杨洪并不简单。

    他看似对朝局不闻不问,只闷声做好自己的事,但是,他点出来的这几个人,无一不是太上皇一党如今的核心人员。

    不过,杨能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或许是觉得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

    于是,杨能压低了声音,开口道。

    “不瞒伯父,是宁远侯!”

    任礼……

    杨洪的眼中掠过一道冷色,但是很快就被遮掩了过去,想了想,他正欲开口,外间响起走动的声音,隔着房门,老管家的声音响起。

    “老爷,二公子到了。”

    杨家四个孩子,虽然是以兄弟相称,但是,在京城老宅,下人却习惯分开称呼。

    杨俊和杨杰是长房,被称为大公子和二公子。

    杨信是杨洪二弟杨淋长子,被称为二房少爷,至于杨能,是杨洪三弟杨忠长子,被称为三房少爷。

    于是,杨洪便没有继续开口,只道。

    “你先回去吧,此事,我需要好好斟酌。”

    杨能也明白,这么大的事情,一时之间,伯父肯定难以决定,站起身来,行了一礼,杨能道。

    “小侄明白,不过伯父,此事重大,即便不成,也不可轻易泄露,免得徒生事端,所以……”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