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463节
    这让李贤感到害怕。

    他知道,自己如果继续下去,只会越陷越深。

    摆在面前,立刻就可以预见到的就是,东宫属官一旦备置起来,在太子年幼的情况下,会变成谁的发声筒?

    答案不言自明!

    更不要提,近些日子,随着皇后娘娘临产,隐隐约约透出的种种风声,虽然到最后,这些空穴来风,都随着小公主的降生烟消云散。

    但是,李贤却敏锐的察觉到,朝堂上的风已经刮起来了,未来数年的朝堂,必然是步步凶险的境地。

    所以,必须要远离。

    事实上,即便没有俞士悦站出来,李贤也早已经做好了打算,他要跟着朱鉴一起出头,为东宫张目,甚至于,就连腹稿他都打好了,怎么激怒天子,让自己遭受贬谪。

    当时上朝之前,他甚至做好了,从一个三品大员,被贬为七品知县的准备。

    因此,他对朱鉴所说的话,其实半真半假。

    现在的局面,比他想象当中的,的确要好的多。

    虽然,近几年之内,他都不可能再被调回中枢,但是也因此可以避免诸多风波,而且,到了地方上,他也还是正三品的大员,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正面得罪天子,虽然说,得罪了朝堂上资历最老的胡老大人。

    但是,一来李贤觉得,胡老大人的性格,不至于斤斤计较,在将他贬谪之后还刻意出手打压,二来……他还年轻嘛,胡老大人今年已经七十五了,说句难听的,李贤熬也能熬死他。

    至于说自己违反朝堂潜规则这件事情,还是那句话,时间会冲淡一切的,过上五年八年的,谁还记得这么一次朝会。

    何况,也未必就真的要那么久……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太子这边,是感念他的“好”的,如果说过上几年,太子长成,东宫稳固,那么,他复起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这几乎是现在的局面下,李贤能够争取到的,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他自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因此,李贤对徐有贞说的这番话,倒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真真正正的肺腑之言。

    至于十年之后,太子也该加冠大婚了,到时候,如果依然能够平安度过,那么说明一切木已成舟,也正该是李贤回朝大展拳脚的机会。

    但是,这番话,对于徐有贞来说,显然听不进去。

    他将手里的杯子一搁,怫然不悦,道。

    “李兄,你我不同,你纵使离了京师,仍是三品大员,一方封疆大吏,但是我呢?”

    “翰林院当中,多得是郁郁不得志的老翰林,终此一生,埋首案牍,如今近侍之臣的路,于我以没了希望,若不能搭上这班顺风车,此后仕途,再无期望。”

    说着,徐有贞起身,拱手一拜,道。

    “故此,请李兄帮我!纵有万难,也比如今进不得退不得来的痛快。”

    李贤坐在椅子上,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平心而论,他是真的不希望徐有贞搅和进这桩事情里,但是,即便是至交好友,在这种大事上,也难左右他人。

    半晌,李贤问道。

    “此事,你可曾询问过陈师的意见?”

    宣德八年的殿试,李贤,项文曜,徐有贞三人,都是陈循做的读卷官,所以,自然归在陈循门下。

    徐有贞没有说话,但是,也不用多说,李贤又岂会不知道陈循这位老师的性格。

    抬头望着徐有贞,李贤认真的问道。

    “所以,即便陈师和为兄都不赞成,你还是要做?”

    这一次,徐有贞依旧沉默,但却点了点头,坚定而没有犹疑。

    于是,李贤有些无力的靠在椅背上,神色复杂,片刻之后,他再度开口,声音已经变得平静无比,道。

    “既然如此,也随得你,朱阁老那边,我的确还有几分薄面,稍后我手书一封,你去朱阁老府上拜访,他一看便知我的意思。”

    “此外,成国公府的小公爷那边,我也会替你说上几句话,这位小公爷……总之,他在如今的勋戚当中,说话很是有用。”

    听了这番话,徐有贞顿时大喜过望,俯身下拜,道。

    ”多谢李兄,他日元玉若得青云,定不忘李兄今日相助之恩。”

    李贤坐直了身子,坦然受了这一礼,待徐有贞直起腰,方认真道。

    “元玉,能帮你的,我都帮你了,道理我都跟你讲清楚了,但是,你既然坚持要冒险,也随得你,只不过,之后你所作所为,与李原德无关,书信明日会送到你的府上。”

    “李伯,送客。”

    以往的时候,每次徐有贞来拜访,李贤都要送到大门处,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动。

    徐有贞沉默了片刻,似乎想说什么,但是,终究什么都没说,只是再度拱了拱手。

    随后,转身而去,没有一丝犹豫。

    月光落下,李贤来到窗前,遥望着一轮明月,心中一时不知该作何感慨……

    另一边,徐有贞出了李府,神色亦是复杂无比。

    旋即,他便有些自嘲的一笑。

    刚刚有那么一瞬间,他竟真的有些要被说服了。

    但是……

    徐元玉啊徐元玉,你难道不明白,李原德的明哲保身之道,你根本走不通吗?

    你们求的东西一样,但走的道不同。

    有些事情,强求不得的,徐元玉,机会就摆在眼前,沉沦一生还是冒险成功,可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徐有贞大步走向了府门外不远处的暖轿。

    “老爷……”

    等在府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随从,样貌普普通通,行动甚至有些迟缓,见到徐有贞出来,立刻上前迎候。

    徐有贞没有说话,走上轿子,声音却微不可查的传了出来,他道。

    “给舒公公回话,事情……办成了!”

    第564章 徐元玉必成大器

    天上银月高悬,乾清宫中温暖如春。

    舒良踩着积雪,快步来到宫门口,然后在外殿站了一会,卸下一身寒气,才打发了小内侍入内禀报。

    随着太上皇的归朝,皇后娘娘也诞下了小公主,舒良在后宫没了差事。

    于是,天子一道中旨,这位大珰低调的又回到了东厂,重掌督公之位。

    这件事情,朝中自然也有所非议,但是,在内阁一干老大人的斡旋下,最终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当然,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当初在廷议上,舒良拉了刘永诚出来挡枪。

    虽然镇守太监‘劫持’太上皇的说法很荒谬,但是,相对于太上皇私自下旨,调遣手握重兵的镇守太监的说法,老大人们明显更能接受前者。

    朝廷之事,摆到明面上的解释越是荒谬,只能说明,背后牵扯的东西越不能提。

    所以,在没有详实罪名的情况下,舒良在后宫避了这么一阵风头,再低调的复起,朝臣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舒公公,陛下召见。”

    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是在御前,舒良永远是周到恭敬的。

    接了召见,舒良整了整衣衫,便抬步往前走。

    从踏进殿门的那一刻起,他便深深的低下头,身子也微微躬起,快但无声的行至殿中,俯首叩拜。

    “奴婢给皇爷请安。”

    朱祁钰搁下手里的奏疏,抬头随意道。

    “起来吧,这么晚过来,有何事?”

    舒良恭敬的起身,这才略略抬头打量殿中,发现除了怀恩之外,殿中还有一个人,成敬。

    要知道,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尤其是在舒良这个秉笔太监还是挂名的情况下,这位成公公可是繁忙的很,已经很久不日常随侍在天子身边了。

    没想到这一次,这么晚了,他还在乾清宫中,难不成是有什么紧要的政务?

    心中念头转了转,舒良却没有多问,他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知道分寸,天子该叫他知道的,自然会说。

    往前凑了几步,舒良脸上浮起一丝笑容,道。

    “回皇爷,上回跟您提过的那个人,刚刚传来的消息,说是事情已经办成了,李侍郎答应,离京之前为他引荐。”

    这话说的模模糊糊的,但是也是舒良谨慎的表现。

    虽然他和成敬同属于天子的心腹大珰,但是,就像他不会过问司礼监的政务一样,东厂的事情,他也从不会对成敬说。

    这并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而是作为天子的奴婢,该谨守的本分。

    不该打听的不乱打听,同样,不该乱说的,也绝不能乱说,除了天子之外,无论对谁都是一样!

    应该说,后宫当中的宦官众多,但是,舒良能够后来居上,越过兴安,张永,王诚等一干人等,成为仅次于成敬的大珰,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能谨守本分。

    对于舒良的小心,朱祁钰一向是很满意的,不过,想到舒良所说的这个人,他心头还是忍不住有些反感。

    对于前世曾经参与过夺门之变的主谋,朱祁钰其实已经陆陆续续处置了大半。

    石亨,张軏,曹吉祥,还有个现在仍然关在牢里的王骥,或战死,或获罪,或被杀。

    该狠绝的时候,朱祁钰从不犹豫。

    诚然,他们这一世什么都没有做,但是,身为武将,既有不臣之心,又有动手的胆子,这就已经够了。

    有没有做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个心思,也有这个胆子,就该死!

    但是,对于徐有贞,朱祁钰却没有太着急动他。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

    谋略千般,难当一卒。

    徐有贞和那些武将不一样,他即便有妄念,也不可能亲自上阵,加上这一年多下来,朝廷事多繁忙,朱祁钰一直没腾下空来,所以也一直没工夫收拾他。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