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391节
    人在情急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忽略很多东西。

    就像焦敬所说的,宫人和护卫是不一样的。

    孙太后在宫中多年,见过的阴诡事情多了。

    菜食投毒,药用相克,冬夜风寒……如此种种,阴损,但是有效。

    而且一旦出事,因为很难查清真相,所以对方不会有所顾忌。

    但同时,这些事情因为摆不到台面上,所以大多数时候,是可以避免的。

    她在宫中这么多年,养着这么多的心腹宫人,餐食该怎么试毒,衣物该怎么检查,怎么辨识各种急性慢性的药物,怎么防备各种意外,她有的是经验。

    所以这种暗中的手段,只需找些有经验的宫人,时时小心便是,关键就是,要有自己心腹贴身的人。

    侍奉的人,对太上皇来说至关重要。

    一旦这种贴身之人怀有异心,足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谁也查不出来的“意外”。

    所以,这些人必须要自己来安排,如此才可以放心。

    护卫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但是,和贴身侍奉的宫人不一样,护卫如果要动手做什么,可用的手段很少。

    戍守的禁卫,毕竟都是在殿外,而且也接触不到餐食衣物之类的东西。

    所以他们如果要做什么,只能是闯宫,暗杀,行刺,强行灌毒,推人落水之类的暴力手段。

    可问题就在于,这种手段一旦使出来,是根本压不下去的。

    投个毒下个药什么的,只要不被当场抓到,在刻意袒护之下,查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的多了。

    但是,这种暴力手段,只要用了就无所遁藏。

    整个宫禁,那么多的宫人侍卫,只要稍一呼喊,就是震动朝野的大事。

    对于这种事情,朝廷上下,必然是要严查的,即便是天子至尊,也压不下去。

    所以,在羽林后卫的这件事情上,不争,才是不败!

    卫队是朱祁钰安排的,统领是他选的人,那么出了事,他就洗脱不了嫌疑。

    不然的话,宫城禁卫,岂会如此松懈,以致有刺王杀驾之事发生?

    但是,若这个指挥使是孙太后选的。

    那么理所当然的,朝臣会觉得,这个人必然是太上皇的“自己人”,也必然会尽心尽力的护卫。

    这种情况下,出了什么差错,大概率最后就会被归于一场意外,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谁也没有办法多说什么。

    所以,焦敬说的不错,羽林后卫由天子自己来找人,才是真正的保护太上皇。

    总算是将其中的关节理的清清楚楚,孙太后再次感到一阵力不从心。

    宫中的手段,她尚可应付。

    但是,一旦涉及到朝事,兵事,军事,她所知晓的,实在太少了,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带进坑里去。

    揉了揉额角,孙太后开口道:“此事,的确是哀家莽撞了,你是老成之人,若无你提醒,哀家险些犯了大错。”

    焦敬低着头,脸色依旧恭敬的很:“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当圣母赞许。”

    暖阁中又沉默下来,拨了拨手里的珠子,孙太后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什么。

    片刻之后,她再度开口道:“你说的有道理,但是,羽林后卫毕竟护卫太上皇安全,其中还是要有自己人的。”

    不一手包揽,和全盘让出去,是两个概念。

    这一点焦敬自然明白,点了点头,道。

    “圣母放心,羽林后卫建制五千人,大多是从京营和京卫中抽调人手,有英国公府在,安排些咱们的人进去并不难。”

    这句话总算让孙太后的心情好了一些,不过,提起英国公府,她心中亦是复杂的很。

    这个根深蒂固的公府,曾经帮助过她,也曾经挟势自傲,让她颇为不满。

    轻叹一声,孙太后问道:“张軏那边,丧事办的怎么样了?”

    焦敬当然明白,孙太后表面上问的是张軏,实际上却是在问英国公府的近况。

    “圣母放心,丧事已经操办妥当,英国公府那边,最近很安分。”

    沉吟片刻,焦敬开口答道。

    “法场行刑之前,张輗曾去探望过张軏,想来,他们兄弟二人定是谈了什么。”

    “张軏是个聪明人,他应该是对张輗嘱咐了什么,从狱中回来之后,张輗身上的骄纵之气少了很多,许多事情,也不再那么固执了,若有需要商议的,他也常常主动过府,和臣及任侯商量。”

    这也算是个好消息,孙太后点了点头,道。

    “如此便好,英国公府毕竟人脉广阔,势力颇大,所以,该安抚的,你代哀家好好安抚。”

    略停了停,孙太后似乎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道。

    “另外,虽说指挥使一职太过扎眼,但是底下的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若有可能,还是要争取一两个。”

    “朝中诸事,哀家一介后宫妇人,总归是力不从心,日后太上皇归来,你们私下里去跟太上皇问安,也需得有人能够行方便。”

    这话似乎另有深意,让焦敬愣了片刻。

    但是旋即,他就点了点头,道:“圣母放心,臣一定尽力。”

    焦敬说完,便告退离开了。

    孙太后一个人在暖阁当中坐了半晌,然后便披起天青色的大氅,出了殿门,迎着风口,遥遥将目光归于北方。

    廊下枯叶翻飞,风中愁绪万千,心中万般话语,尽数付于萧瑟秋意……

    第492章 乖孩子

    出了慈宁宫,朱祁钰没多耽搁,乘在驾辇上,便到了景阳宫。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相比较孙太后的劳心劳力,吴太后这段时间的日子过的可谓舒心不已。

    在后宫当中谨小慎微,收敛锋芒了半辈子,本以为就这么平平淡淡,悄无声息的终了此生。

    结果,一朝惊变,乾坤倒转,自己的儿子登基为帝,从不为人知的先皇遗妃,变成了两宫并尊的皇太后。

    风光显赫不说,后宫大权握于掌中,自是扬眉吐气。

    原本冷清清的景阳宫,也变得花团锦簇,华贵非常,和慈宁宫一样,景阳宫也早早的就升起了暖炉。

    进了暖阁,朱祁钰便瞧见,吴太后穿着一身轻便的淡红色牡丹织金纹琵琶袖袄裙,手里拿着几个小玩意在逗孩子。

    在她的身旁,一个梳着总角的小娃娃,穿着一身淡青色曳撒,小嘴抿的紧紧的,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对于面前的小玩具,明显心不在焉。

    稍远一些,坐着一个面容明丽的女子,一身黛蓝色鞠衣,看着雍容华贵。

    朱祁钰大步走来,每行一步,便有宫人下跪行礼,很快便惊动了暖阁中的这几个人。

    吴太后整了整衣衫,继续端坐在榻上。

    小娃娃则是被从榻上抱了下来,由明丽女子牵着,迎到了暖阁前,屈膝行礼,道。

    “臣妾给皇上请安。”

    看着两岁半的小娃娃笨拙的想要下拜,朱祁钰弯腰将他抱了起来,笑着捏了捏他的鼻子。

    不错,陪在吴太后身边的,正是杭贵妃和她的儿子朱见济。

    随手让杭氏起身,朱祁钰来到软榻前头,将济哥放在榻上,然后才恭恭敬敬的给吴太后躬身行礼。

    “给母妃请安,儿子刚刚有些事情牵绊,迟来了些。”

    不用她吩咐,青珠已经带着一帮宫女,端着各色的茶点,手炉之类的东西,送了上来。

    吴太后倒是没什么反应,将小娃娃揽进怀里,随手拿起一块小小的糕饼,放在朱见济的小手里,方含笑道。

    “哀家这里有济哥和贵妃陪着,左右没什么大事,不过一时兴起,叫你过来说说话罢了。”

    朱祁钰一笑,低头认错:“是朕来的不够勤,以后定当多来请安。”

    吴太后点了点头,这才露出满意的神色,道。

    “你是一国之君,哀家知你国事繁忙,但是,古人说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如今皇后有了身孕,还要照顾固安,精力疲乏,后宫诸事繁杂,你得了空闲,需常来看顾。”

    这话说的,让朱祁钰微微一愣。

    让他看顾?

    什么时候,后宫的事务,要他这个皇帝来处理了……

    瞥了一眼旁边低着头剥橘子的杭氏,他脸色微沉,但也没有发作,只道。

    “母妃放心,坤宁宫里有兴安在,若忙不过来,朕便把怀恩也打发过去,总能协理妥当的。”

    闻听此言,杭氏的手停了停,但立刻就恢复如常。

    吴太后对于这个回答,也显得有些不悦,但是,还没等她说话,朱祁钰便继续开口道。

    “方才,到景阳宫来之前,朕刚刚去给慈宁宫请安,圣母打算转过了年,给太子开蒙。”

    “当时,朕便想起,早几个月,济哥也想着读书,这回过来,刚好想问问母妃和贵妃,是否一并让济哥也跟着过去听听,早些识字?”

    话虽是问的两人,但是目光却落在了杭氏的身上。

    说到底,吴太后还是不同于后宫的普通妃嫔的,听到朱祁钰的话,她瞬间把后宫的事情抛在了脑后,皱眉问道。

    “太子要开蒙?这么早?”

    事情涉及到太子,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小事,开蒙虽然不像出阁讲学一样意义重大,但是却也不单单是后宫之事。

    如果说,出阁讲学是太子开始拥有自己的势力,那么开蒙读书,就象征着太子开始正式进入朝臣的眼中。

    在此之前,太子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娃娃,玩乐戏耍,喜乐吃喝都随意。

    但是,开蒙识字读书,就要开始学礼。

    有了课业,就会有成绩。

    太子日常是否懂礼,天资是否聪颖,课业是否合格,行事是否守节。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