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65节
    总之,几代天子对于内阁的坐大,都是持鼓励态度的。

    尤其是嘉靖到万历年间,基本不怎么召见六部大臣。

    内阁成了天子的喉舌传声筒,和司礼监相互配合,某种意义上在代行皇权,焉能不坐大?

    朱祁钰自己知道内阁坐大的危害,所以他对于内阁,一直都谨慎中带着一丝防备,早朝经筵也都不曾废弛,内外交流十分顺畅。

    但是后世之君,却难免会给内阁这样的机会。

    朱祁钰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延缓这样的过程。

    阁臣转调六部就是第一步,如此一来,至少在品级上,阁臣是比不上七卿的。

    前世,内阁的坐大,正是从六部长官转迁入阁开始的,这一世他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另外,京察之后,五军都督府那边,也不能再继续拖延了。

    还有就是,关于太子的教导,也需要加些新东西,不过这却是以后的事情了。

    夕阳的余辉照耀在辉煌的紫禁城上,年轻的君王眉头微蹙,良久之后,长长的叹了口气……

    第321章 张軏的忧虑

    夜,淅淅沥沥的小雨落在屋檐上,顺着檐底滑落,打湿了青石砖地。

    春寒料峭,寒意透骨,原本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了,但是几场春雨,却突然又掀起了一阵倒春寒。

    因此,各家府邸不得不把已经熄掉的炉火,又重新点了起来。

    英国公府的书法当中,炉火未起,反而开着窗户,任由呼呼的冷风夹杂着几点寒雨不时落入房中。

    张軏两兄弟相对而坐,桌上的茶水早已变冷。

    在他们面前的,是驸马都尉薛恒和太常寺卿许彬。

    几个人就这么坐着,气氛有些凝滞。

    片刻之后,薛恒似乎有些熬不住,起身想要去把窗户关上,但是刚走两步,却被张軏伸手按了回去。

    “太暖和了不好,冷风吹一吹,脑子更清醒些。”

    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张軏,薛恒嘴唇动了动,终是没有说话。

    又过了一会,许彬也有些坐不住,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开口道。

    “三爷,使团这边都准备妥当了。”

    “这回,礼部,鸿胪寺都非常配合,就连户部那边,也没使什么绊子,给的金银财帛,比咱们想象当中的都还要多。”

    “如此看来,迎回太上皇,果然是众望所归之事。”

    然而他这番活跃气氛的话,却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张軏仍旧沉着脸色。

    倒是一旁的张輗冷笑一声,道。

    “众望所归?我看众望所归的是龙椅上那位吧!”

    “这些日子,老夫走到哪里,便听到哪里称颂那位孝悌治国,胸襟宽广,乃圣明天子。”

    “怪不得那位答应的这么痛快,如此的好名声,谁不想要。”

    两句话噎的许彬有些讪讪,只好闭口不言。

    这个时候,一直皱着眉头的张軏终于开口,他微微摇了摇头,目光当中有些忧虑,道。

    “二哥此言差矣,如今这位天子,并非是看重这些虚名的人,不然的话,当初登基的时候,他也不会冒着被朝野议论的风险,强改登基诏书。”

    “何况,许寺卿说的没错,迎回太上皇,的确是朝中不少大臣,都一直希望的事情,不过……”

    张軏侧了侧身子,转向一旁的许彬,继续开口问道。

    “许寺卿,我没记错的话,鸿胪寺定下的日子,是三日后出发,可对?”

    许彬点了点头。

    张軏的脸上越发的显得有些忧虑,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皱眉道。

    “许兄,你有没有觉得,此次使团的事情,太过顺利了些?”

    许彬有些迟疑,片刻之后方道。

    “三爷,这有什么不对吗?”

    “我知道,三爷一直在疑惑,那天在奉天殿上,天子为何会无缘无故的就应下了派遣使团一事。”

    “但是不论如何,这总归是好事,不管天子心中如何做想,只要他点了头,那么主动权便在我们手里了。”

    事实上,张軏一直在担心的事情,许彬也清楚。

    但是在他看来,不管天子有什么谋算,至少结果上来看,使团顺利的准备好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说服也先,让他同意放归太上皇。

    到时候太上皇归朝,他们这些人,自然也就有了依靠。

    然而张軏却始终愁眉不展,沉吟片刻方道。

    “许兄所说,我当然明白,迎回太上皇是大事,自然是越快越好,但是让我有些不安的是,这次使团的准备,未免也有些太快了……”

    正常来说,一支使团从无到有,人员的调派,仪仗的准备,赐礼的调用,方方面面的事情,起码要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但是这次却不一样,从天子点头派遣使团开始,到现在准备齐整,仅仅花了十天的时间。

    礼部,鸿胪寺,户部等一众衙门,纷纷对使团大开绿灯,可以称得上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更重要的是……

    “老夫暗中遣人去寻了礼部的郎官打听,据他们说,是宫里传下了话来,让各个衙门不得懈怠,尽快将事情办妥。”

    这才是让张軏觉得最不安的事情。

    按理来说,就算天子同意了迎回太上皇的事情,也该是不情不愿的。

    但是现在看来,他反而比自己等人,要更加热心这桩事情。

    张軏隐约有一种感觉。

    他总觉得,宫里好像在着急,急着要让使团尽快过去。

    许彬也沉默下来,他也感觉到,这件事情有些蹊跷,但是皱眉想了半天,却始终不得要领。

    “这,难不成天子是想要支开我们,好在京中有些动作?”

    张軏没有说话,思忖了片刻,方缓缓点了点头。

    “如今看来,也只有这个可能了!”

    按着这个思路,张軏继续往下想,脑中忽然闪过一丝灵光,开口道。

    “如今宁阳侯,成安侯等人都被下狱,如果我们也被调出京师,那么五军都督府那边,做主的可就是赵荣和石璟两个人了。”

    经过了土木之役后的大洗牌,五军都督府的局面,基本上分成了两派势力。

    一派是赵荣和石璟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他们根基不够,但是却是天子提拔上来的人,有圣宠,也有正印官的位置。

    另一派则是张軏和郭晟为代表的旧势力,英国公府经营多年,五军都督府当中有很多的中层武将,都和英国公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两派当中,张軏这一派凭借人多势众,根基深厚,实际上是占了上风的。

    不然的话,郭晟也不会舍下脸面,去给英国公府当马前卒。

    但是如今,郭晟被下了诏狱,张軏马上就要随使团出京。

    如此一来,他们这一系的人马,在五军都督府当中,必然会群龙无首。

    听了他的话,一旁的张輗也反应了过来,道。

    “三弟你说得对,宁阳侯和郭晟入狱,我身在京卫指挥使司,插不上五军都督府的事务,你一旦随使团出京,他们必然会对我们在五军都督府的人下手。”

    说着,张輗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开口道。

    “怪不得,那位早早的就把于谦给禁足了,又指使着李贤等人弹劾于谦,原来是打算把手往五军都督府里伸。”

    相对于张輗的激动,张軏显得更加冷静。

    他这个时候也想了起来,当时在奉天殿上,李贤的确曾经带着人,弹劾于谦的过失,希望借此拿回京营,只是后来,因为镇南王的案子折腾了太久,到最后这件事情不了了之了。

    但是可想而知,李贤等人既然提起了这件事情,背后必然有天子的授意。

    那么,如果将这些事情串起来看的话,天子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京营被文臣夺走,是勋戚们心里的奇耻大辱。

    如果李贤等人能够趁此机会,将京营拿回来,那么他们在勋戚和五军都督府的威望,必将更进一步。

    凭借着这个东风,他们便可以着手开始清理英国公府在五军都督府的势力。

    到时候没有张軏这个主事人在,只怕他们这一系的人马,也很难形成有组织的抵抗,最终被对方一个个的拿下。

    如此一来,天子既拿回了京营,又加强了对于五军都督府的掌控力,可谓一举两得。

    到时候,就算是迎回了太上皇,他们也必将实力大损。

    该死的,张軏握紧了拳头,心头一阵无奈。

    早知如此,他就不应该让宁阳侯去出这个头。

    郭晟这个草包,丢了也就丢了,但是陈懋可是他们如今的顶梁柱。

    要是陈懋还安安稳稳的,那么凭借他在勋戚当中的威望,就算是张軏离开了京师,五军都督府也不至于群龙无首。

    叹了口气,张軏将目光转向一旁的薛恒,开口问道。

    “驸马爷,长公主那边,可有话传来,圣母那边是什么意思?宁阳侯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这段时间以来,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走漏了消息。

    不仅是东厂,就连他们之前安插在锦衣卫里的人手,也接连折损了不少。

    卢忠和舒良两个人狼狈为奸,把诏狱布置的密不透风。

    自从那天宁阳侯等人被押入诏狱之后,就全然没了消息,张軏这边实在没有办法,也只能寄希望于孙太后那边,能不能带来些有用的消息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