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61节
    这种情况,尤其以科道风宪最为严重。

    这次大战,都察院的这帮御史几乎成了消耗品,先是土木之役折损了一大批。

    其后,和瓦剌的大战当中,又守城战死了不少人。

    因此,都察院一直都在不停的换人。

    按照原本的规矩,都察院的御史,至少都得是二甲以上的进士出身。

    但是如今的科道风宪当中,监生,县丞,甚至是杂流出身的比比皆是。

    这些人都是怎么进来的,朱祁钰不用想也知道。

    所以,京察是个好机会!

    所谓京察,本就是对京畿地区所有四品以下的官员,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全面考核。

    在京察的过程当中,大规模的升迁,降等,黜落,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

    这也正是朱祁钰的目的。

    通过京察,肃清掉中低阶官员当中,英国公府以及杨善等人的嫡系,彻底的将这帮心怀不轨的人给掐死在摇篮里。

    尤其是科道风宪,必须要紧紧握住。

    明年他登基之后的首次会试!

    到时候,会有一大批新鲜血液涌入朝堂,他们的到来,正好填补掉因为京察而被罢黜的官员。

    当然,这并不容易。

    轻轻叹了口气,朱祁钰开口道。

    “历来京察,吏部便会成为朝野瞩目之地,整饬吏治,尤其是要从严,必会招致众多朝臣的不满,尤其是都察院那边,先生可有准备?”

    王文起身拜倒在地,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开口道。

    “陛下放心,臣受陛下隆恩,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重托。”

    第318章 去听听吧

    历来,京察和大计,都是最能彰显吏部权力的时候,但是同时,最为考验一个吏部尚书威望和实力的时候。

    作为朝廷数年一次的大规模考核,必定会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

    而几乎每次京察和大计,主角除了吏部之外,还有另一个衙门,就是都察院!

    吏部虽掌铨选之权,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升迁转调,不可能真的全由吏部一言而决。

    所以实际上,京察是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主持的,吏部为主,都察院为辅。

    不同于三司会审当中,都察院仅仅起到监察作用。

    在京察当中,都察院是真正参与到对于官员的考核当中的。

    京察的程序,是由吏部考功司的郎官进行初考,在都察院的监督之下,给出初步结论。

    初考的结论分为三种,称职,平常,不称职,每种结论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得出初考结论后,会呈交给都察院,进行次考。

    次考的过程当中,都察院的官员如果认为初考结论不准,定级不当,有权推翻初考结论,打回吏部重新进行初考。

    两次初考皆有疑者,由吏部尚书会同左都御史共同考定。

    如果次考无误顺利通过,则被评为正常者,呈递到吏部选司,进入正常的铨选流程,视其上,中,下三等评级,根据各地各衙门的缺额情况,在同品级内进行转调。

    在初考,次考当中,皆被评为称职或不称职者,按例需进行品级的升降。

    但是被评为这两个等级的官员,需要更进一步,由吏部尚书会同左都御史进行三考。

    三考无误者,入选司正常流转,按照等次升迁或者黜落。

    在整个过程当中,都察院会派遣佥都御史,副都御使,都御史全程参与考评。

    除此之外,在三考结束之后,都察院的御史有权对最终结果提出质疑,弹劾京察过程当中的不谨行为,以及考察对象被遗漏的错失,谓之“拾遗”。

    这也是左都御史能够和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并称为外朝三巨头的核心原因。

    应该说,每一次京察,都是吏部和都察院之间的集体争斗。

    而这一次,又和以往不同。

    这次京察,王将刀子对准了都察院,必然会让双方本来就暂时出于斗争地位的关系,进一步加剧恶化。

    所以事实上,王这个吏部尚书,并非和想象当中的那么轻松。

    要知道,这种层次的斗争,即便是朱祁钰这个天子,也不好亲自下场,不然的话,会破坏正常的朝廷秩序。

    毕竟,对于京察的过程进行监察和纠劾,是都察院的职分所在。

    看着拜倒在地的王,朱祁钰沉吟片刻,道。

    “除了都察院之外,内阁你也要小心。”

    “内阁?”

    王略略有些疑惑,看着天子的目光有些不解。

    如今的内阁,虽然已经人员齐备,但是平常的朝会上,却并不算是高调。

    京察本身就是吏部和都察院的事情,内阁能够插得上什么手?

    朱祁钰摇了摇头,沉吟道。

    “内阁这段时间,的确低调,但是王翱并不简单,内阁立足一稳,下一步必然是和六部争权。”

    “这次京察,不出意外的话,就是内阁向朝臣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

    没有人会嫌自己手里的权力更大,朝局之争,本就是如此。

    内阁和其他的衙门不同,无论是六部还是各寺院监,都有各自的执掌,这是一种实打实的执政权。

    但是内阁所拥有的票拟权,却是对上不对下的一种建议权。

    换句话说,内阁实质上对于任何一个衙门都没有控制力,因为它无法对任何一个衙门发号施令。

    因此,想要扩大内阁的影响力,就只有靠侵夺六部的事权来完成。

    吏部的骨头其实并不好啃,如果这次京察是王直来主持,无论如何,内阁也不会打主意的。

    但是换了王,可就不一定了。

    何况,站在王翱的角度,他的下一步,必然是朝着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或者户部尚书的位子上努力。

    然而到了他们这种程度,某一件事情,往往是不足以动摇地位的。

    只有不断的打击对手的威望,才会在未来的某一刻,有机会能够成功上位。

    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王翱是绝不会错过的。

    王缓缓点了点头,道:“谢陛下提醒,臣明白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从王的神色当中,便明显能够看出,他并没有将内阁当中和都察院同等的对手来对待。

    见此情况,朱祁钰有些头疼。

    他是见过内阁后期的滔天权势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把内阁放在一个极重的份量上对待。

    但是对于王来说,内阁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一个内廷外朝之间居中调和的部门。

    内阁掌握的票拟之权,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的牵制六部,但是并没有办法对六部造成实质上的影响。

    朝中的一干大事,还是通过早朝的形式,由天子和六部直接进行商讨决定的。

    没有事权在手,内阁能够起到的作用的确有限,所以对于王来说。

    内阁远没有手握监察之权,能够直接插手京察的都察院威胁性来的大。

    想了想,朱祁钰开口道。

    “最近,王翱在内阁当中发起了阁议,先生可知此事?”

    王迟疑着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不是什么秘密,原先内阁就那么两个人,忙都忙不过来,更不要提什么阁议。

    但是如今,内阁人员基本齐备,也就具备了阁议的基础。

    所谓阁议,实际上就是小型的廷议。

    理论上来说,内阁的几个阁臣各有执掌,分工合作,一份奏疏只需要一个阁臣票拟之后,便会上呈天子。

    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很多事情并不单单属于一个衙门,而是涉及到众多衙门,还有一些朝务,干系重大,一个阁臣拿不定主意,需要找人商量。

    于是在此基础之上,王翱这个内阁首辅,便定下了阁议之制。

    每逢单个阁臣无法决断,或者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时候,分到票拟的阁臣,就会去找他这个首辅。

    然后王翱就会把所有阁臣召集起来,进行一次小型的讨论,形成共同的意见之后,再上呈天子。

    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各部在讨论政务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所以王没明白,天子为何会突然提起此事。

    见王一脸迷惑,朱祁钰也不解释,只淡淡的道。

    “朕没记错的话,明日内阁有一场阁议,是关于礼部选秀的事宜,先生可以过去听一听。”

    口气虽然云淡风轻,但是王却从中听到了一丝命令之意,虽有疑惑,但是他还是拱了拱手,道。

    “臣遵旨。”

    第319章 阁议

    翌日,是个大晴天。

    如今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各个衙门的炉火差不多都息了,但是棉衣却还没脱下。

    一大早,俞士悦到了内阁,外间的中书舍人便过来通报。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