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32节
    “我有一种预感,只怕要不了多久,他们便会按捺不住,在朝堂上提起此事,到时必是一场风波。”

    “朝局瞬息万变,却始终需以稳定为上,我被禁足府中,若是这个时候有何变故,也只能靠俞兄勉力维持了。”

    俞士悦皱着眉头,花了好一会的工夫,才勉强把这个消息给消化下来,沉吟片刻,他点了点头,神色却是有些为难,道。

    “此事我义不容辞,不过,廷益你也知道,内阁如今乃是群辅,涉及兵部之事,我还能说上几句话,但是这种大事,单凭我一人,恐怕力有不逮啊!”

    于谦沉吟片刻,口中吐出一个名字。

    “王简斋!”

    “我之前旁敲侧击过他对此事的态度,他十分坚定的反对此事,若是朝局有变,俞兄可以和他商议。”

    俞士悦点了点头,不过临出门时,他又忽然问道。

    “廷益,按你的性格,应该是支持这件事情的才对,为何……”

    于谦沉默了许久,久到俞士悦觉得,自己今天或许得不到答案了。

    就在他摇了摇头,准备离开的时候,身后却传来了于谦幽幽的声音。

    “就算这件事情要办,也不是现在来办,如今还太早了,何况……这件事要办,只能由一个人来办,别的任何人,都不行!”

    第279章 正旦大朝

    一夜落雪,直至天明方停,京师内外银装素裹,爆竹声声,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除夕夜热热闹闹的过去了,但是朝廷的老大人们却在天还没亮的时候,穿着整齐繁复的朝服,齐齐聚到了宫门口。

    正月初一,正旦大朝!

    大朝会每年只有三次,分别是冬至,正旦,万寿节。

    其中,尤其以正旦大朝最为重要,曰履端之节,象征着一年更始,万象更新。

    不仅在京的武官员要参加,各地的巡抚,州府衙门正印官,也需得入京朝贺,堪称朝廷最盛大的仪典之一。

    尤其是这一次的正旦大朝,乃是今上登基之后的首次正旦大朝,其意义尤为不同。

    天色微明,东方刚刚泛起一丝橘红色的光芒,沉重的鼓声咚咚响起,九声而止。

    高大的宫门被缓缓推开,紫禁城这座年轻而宏伟的殿宇,在黎明当中彻底复苏。

    待宫门完全打开,锦衣卫,金吾卫,仪礼司一干人等,鱼贯而出,将两侧宫门护卫起来。

    群臣序列当中,四名身材高大,官袍崭新的鸣鞭官随之而出,立于金水桥前。

    接着,礼部赞礼官,传制官,都察院纠仪御史等人先入宫门,入奉天殿前丹墀上。

    鼓声停,鸣鞭官三声鞭响,有仪礼官高声道。

    “进!”

    群臣方列次过外金水桥,自两侧宫门而入。

    鼓声再起。

    宽大的奉天殿前广场上,数队金吾卫的甲士手持旗帜依次排开,从午门绵延至奉天殿前。

    两侧的武楼前,是石刻而成的仪马,仪犀,仪象。

    旌旗招展,随风而动,仪象威武,厚重高大,伴着威严的鼓声,物百官面色肃然,过内金水桥,有序而入丹墀广场上。

    丹墀两侧,有车,輅,步輦等仪仗,先行赞礼官,传制官,纠仪御史俱已就位。

    锦衣卫陈卤簿仪仗,朋扇于丹陛上。

    丹陛两侧,分别是香案,宝案及教坊司韶乐,正中间黄罗伞盖下,是宽大的御座。

    从御座两侧延展开来,是队伍齐整,身披盔甲的上直二十六卫。

    三通鼓毕,群臣在奉天殿前丹墀前东西两侧列队,面北而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从丹陛上朝下看去,整个奉天殿前广场上,队列齐整,气势恢宏。

    嘹亮的钟声响起,仪礼官俯身拜倒在地,高声喊道。

    “请陞殿。”

    于是,奉天殿的大门缓缓被推开。

    天子身着衮冕,前有导驾官,后有尚宝司,身旁是侍奉的内侍太监。

    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御座之上。

    钟声止,韶乐起。

    尚宝司手捧天子宝印,置于御座旁宝案之上。

    韶乐止,鸣鞭官三声鞭响,高声报时。

    大乐起,赞礼官出,引武百官行四拜礼,礼官进各地贺表,随后,由百官之首,吏部尚书代在京武进贺表曰。

    “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祐,奉天永昌。”

    进毕,礼官引群臣再拜。

    整个过程,繁复无比,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掉以轻心。

    待得一系列的礼节性流程走完,新任的吏部尚书王,退回丹墀下列班。

    天子金口方开,只说了两个字。

    “宣诏!”

    这才是这次大朝会的重头戏,正旦大朝,意在万物更始,一元复新,而这一次的正旦大朝,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改元!

    今上继位以来,为表对太上皇的尊重,一直使用的都还是正统年号,但是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只有改元更号,才算是真正向天下再一次确认了新皇的正统性。

    司礼监掌印太监成敬上前,展开手中的圣旨,高声宣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是有虏贼肆虐,太上皇亲征,往正其罪京城动荡,朕承太上皇及上圣皇太后之命,受禅登位今天下承平,边境安宁,万象更新自即日起,改元景泰,以今年为景泰元年,与天下更新”

    当然,作为正旦大朝上颁布的诏书,肯定不仅仅有改元这一件事情,伴随而来的,是冗长的大赦天下的诏命。

    “自正统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以前,官吏军民人等,除谋反,杀人,强盗,奸淫,蛊毒魇魅之罪不赦外,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

    “武官吏,旗校,军民,匠作人等,有罪被罚戍边者,悉宥其罪。因言获罪者官复原职,犯枉法赃罪者,罢归为民。军还原伍,匠仍当匠,民放宁家”

    大赦天下,并不单单是说出去这四个字这么简单,它包含赦罪,免赋,免徭这三项基本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停罢前代的弊政,赦流民,准开荒土民田等一些额外的措施。

    赦罪哪些全赦,哪些减轻,免赋免徭该免多少,哪些地方要免,这些在诏书当中,都是要详细的说明的。

    因此,这份诏书的内容十分冗长。

    虽然说在场的老大人们都努力集中精力,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走神。

    直到成敬口干舌燥的读到其中一条。

    “自即日起,罢去宫妃殉葬之制,凡天子驾崩,正宫皇后尊为皇太后,其余后宫妃嫔无论品阶高低,俱不殉葬,育有皇子皇女者,奉于宫中册为太妃,予玉册,位同四妃,未有子嗣者,于皇陵外立佛寺,俱入佛寺祈福”

    听到这个,老大人们倒是提起了几分心劲儿,倒不是因为他们多关心天子的后宫,而是这项举措,明显不属于大赦天下的常例当中。

    不过,改元诏书本就会废除一些前朝的弊政,譬如说,太上皇登基的时候,在改元诏书中禁绝了先皇时期,地方搜罗珍奇异兽进献皇家的弊政。

    因此,这倒也符合改元诏书的规矩,不过让老大人们没想到的是,天子竟然将主意打到了后宫上。

    这宫妃殉葬,是开国时的老规矩了,朝中群臣对于此,一直都有所不满,如今废除了也算是好事一件。

    不过,让他们感到有些疑惑的是,这所谓“四妃”又是什么鬼?

    大明的后宫位阶极为简单,天子大婚册封正宫皇后。

    然后,所有临幸过的女子,一律封为妃位,没有差别。

    如果妃子育有皇子,则可酌情晋为贵妃,若所育皇子为长子,则必晋为贵妃。

    简单地说,大明的后宫只有三个等级,皇后,贵妃,妃子,除了皇后只有一个之外,贵妃和妃子的都没有常额,全看天子的心情。

    有些天子,譬如太宗皇帝,可能有二十多个后妃,有些天子,譬如仁宗皇帝,则可能只有十二三个后妃。

    这从哪冒出来了个“四妃”。

    难不成,天子如此清心寡欲,打算自此以后,后宫就只留四个妃位?

    第280章 两个决定

    老大人们很快就明白,是他们太过天真了。

    丹陛之上,成敬略一停顿,便继续读道。

    “自即日起,后宫典制位份重定,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九,才人不限,其位阶视同太子妃,亲王妃,王世子妃及郡王妃”

    “重起选秀,以八年为期进选各地良家女子,充裕后宫,绵延皇嗣,除大婚选秀外,其余选秀视情状各选五到十人,未入选者,各有赏赐,送还原籍,听其婚配,天子逾四十,若有子嗣长成,则停选”

    如果说刚刚的废殉葬,让老大人们只是感觉到有点意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的话。

    那么这个新的后宫典制,可就算是炸了锅了。

    原来天子压根就不是想要限制后宫数量,他老人家是想扩充?!

    哪怕是在大朝会上,武群臣当中,还是掀起了一阵小小的议论声,惹得一帮纠仪御史连忙低声呵斥,来回维持秩序。

    当然,大朝会是仪典,并不是商议政务的场合,也没有进奏的仪程。

    因此,就算是这些大臣们有意见,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提。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靡费钱粮,贪花好色的行为,老大人们是绝不会容忍的。

    不少御史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盘算着,下了大朝会之后,劝谏天子的奏疏该怎么写了

    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朱祁钰看着

    事实上,关于这件事情,朱祁钰早知道有大臣会反对。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