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越考科举 > 第480节
    李老爹嘿嘿一笑。

    他当然知道啊,不然不会追着出来。

    纪元思索片刻,直接道:“这方法你不仅可以带出去,还能教别人,最好多教一些。”

    “只要做一件事。”

    “把最后一个村寨的水渠规划完,留下来一段时间,跟当地官员一起编写《梯田水渠修建手册》。”

    “到时候这本书,会送到京城,这不仅不影响你出去赚钱,更能名扬天下。”

    什么?

    李老爹人都傻了。

    眼前的纪大人说的,他有点听不懂了。

    一个修水沟沟的,怎么就名扬天下了。

    小吏柴烽都听傻眼。

    写书献给朝廷,还会名扬天下?

    这么好的事,怎么就没摊上他啊。

    要是让武新府工司的人听到,肯定后悔得肠子都要青了。

    有了这样的好书,朝廷肯定会注意到他们。

    武新府那群人,可是天天想方设法离开滇州府啊。

    这么好的机会,他们都没把握住。

    让一个民间的工匠得了。

    等他们知道,肯定会气死。

    纪元看看日头,那白越寨离得有些远,再耽误下去,他们今天晚上之前估计到不了。

    在整个滇州府,都是不建议走山路的。

    纪元的动作提醒了李老爹,立刻道:“好!我答应!留下来写,写书!”

    李老爹也算去过很多地方,自然明白纪大人所说之事的好处。

    董家来找他帮忙的时候,他以为自己终于把董家的人情给还了。

    现在才知道。

    分明又欠了董家一个人情!

    李老爹瞬间斗志满满。

    别说了!

    他不休息了!

    他要把酬劳还回去,然后立刻动身!

    纪元无奈,只好对邬人豪道:“你们两人都注意身体,如果太累的话就不要背他,看李老爹的模样,自己能走上百里。”

    邬人豪立刻点头,不过也道:“等这边忙完,我跟大海再去找你。”

    “好,注意身体。”

    “对了,如果有我的信,记得托人及时给我。”

    纪元还在等林大人,程教谕的回信。

    自己意识到问题之后,让殷博士转达,不要再查下去。

    大家都在天南海北,收到信件,再回复信件,都需要一定时间。

    但他到宁安州也有段时间,想来也快了?

    在古代社会,不出门就罢了。

    一出门便无时无刻怀念现代超乎寻常的便利交通。

    邬人豪自然应下,纪元他们也要快走了。

    小黄根本不用牵着,跟着纪元走在一起,小吏柴烽忍不住道:“您就像天生的腊蛮人。”

    纪元看过去。

    对方继续道:“您在自己的院子里留了牛舍,还对牛这样好,都是我们当地的习惯呢!”

    竟然是这样?

    纪元笑着道:“我的家乡也很尊重耕牛,但我跟小黄的情谊不同。”

    这也没什么不好说的。

    纪元隐去一些事,只讲了自己冬天没被褥,靠着小黄取暖的经历。

    听得柴烽傻眼了。

    本地四季都很暖和,但早晚还是冷的。

    一想到整天里,都是早晚寒冷的温度,小孩子只能靠牛取暖,便震惊得不行。

    走了一会,柴烽又道:“不对啊,衙门的都以为纪大人你出身很好。”

    出身很好?

    这种谣言怎么来的啊!

    等知道是那三百两银子的锅,纪元忍不住道:“放心,以后这三百两银子,绝对不会是天价。”

    至少不是那种,听都没听过的。

    柴烽狠狠点头:“纪大人,我相信你。”

    小纪大人有多靠谱,还用得着说吗!

    纪元他们前往白越寨,原本应该多带点人,毕竟是要提炼橡胶。

    但现在宁安州衙门事情太多,纪元所写的计划第一部分,便足够让大家忙得脚不沾地。

    当然,即便如此,所有人还是高兴的。

    只要宁安州能好,做什么都可以。

    所以纪元打算,他们就在白越寨里找人帮忙。

    反正到时候,这技术也是要教给当地的人。

    跟梯田水渠的修建一样。

    虽然他们辛辛苦苦琢磨出来的方案,但是藏起来不给其他人看,那跟纪元的想法便背道而驰了。

    梯田也好,水渠也好,都是有利所有山区百姓的。

    所以李老爹想把这些技术拿到滇州府其他地方,也是完全可以的。

    不仅要拿到滇州府内,甚至闽地,川地,但凡是这种地形的,都可以参考来看,大家可以互相学习。

    梯田水渠是这样,接下来的橡胶提取技术同样如此。

    纪元其实不记得水冬瓜的树皮要怎么提取橡胶,毕竟后世研究发现,有两千多种植物都可以提取出橡胶。

    但大家还是会用原产地巴西的橡胶树来做原料。

    没办法,名字都是以橡胶树命名的,而且橡胶树太过得天独厚。

    纪元知道这点知识,还因为一个文人,苏轼。

    宋朝时眉州到底记载了两件异事,一个是眉州的檀树倒了,但一夜之间又活过来了。

    第二件事,则是眉州眉山县有两株桤木,这两株桤木像是双生一般,虽然是不同的根部但长在一起,枝干紧紧相附。

    有人把这两件事跟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联系到一起,那时候他们被流放,但还是彼此扶持。

    说这样双生的桤木就跟苏轼苏辙的兄弟情一般。

    这种联系虽然牵强,倒还真的让纪元记住这件事。

    当时说的桤木,就是水冬瓜树。

    同时还有别的名字,色赤杨。

    可多数人说色赤杨指的是药用的水冬瓜树树皮。

    纪元他们终于走到白越寨。

    水冬瓜树的村民看到官府的人,还兴奋地过来迎接。

    “终于轮到我们修水渠了吗。”

    “不是说我们要等到九月初九左右吗。”

    看着大家兴奋的表情,纪元忽然有点心虚,只好解释道:“我们过来不是为了修水渠,是在这里办点事。”

    果然,众人一脸失望。

    有些地方的水渠都快修一个月了,就他们,还要等到九月份。

    一想到修好合适的水渠,他们的粮食就不怕水淹了,那个心就跟挠一样。

    最近大家都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大家只等着工匠过来,给他们划好地方呢。

    白越寨的村长还能有点理智,他对这两个官爷也有好感,上次通知收割稻子,就是他们过来的。

    “两位大人,那你们过来是做什么事?”

    不知道谁喊了句:“难道是让我们交田税的?!”

    这句话让大家的失望变成惊恐。

    柴烽知道大家的抵触,赶紧道:“不是,不是,我们是想过来做点实验,其他地方都不合适。”

    实验两个字,也是纪元说出来,柴烽记住的。

    一听纪元想要色赤杨,村长松口气,他以为什么大事呢,不就是一点树皮吗?

    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