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 > 0237【施压商贾】
    曾孝端为母洗清冤屈,还拿回自家的财产,对朱铭那是尊敬崇拜到无以复加。

    让他帮忙物色人选,只用一天时间就把人找来。

    “太守,这位是游季玉,字振石,”曾孝端介绍说,“振石兄以前与俺是同窗,他家里便经营着冶铁场。”

    “拜见太守!”游季玉恭敬作揖。

    此人年近三十,早就放弃了科举,老老实实协助父亲经商。

    金州百年无进士,属于文化荒漠,士子们已认命了。也有不甘之辈,前去洋州或关中求学,但基本几年时间就放弃,长期异地求学的花费实在太大。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地方经济不行!

    朱铭和颜悦色:“两位请坐。”

    游季玉表达了一番尊崇之意,便直奔主题道:“太守的意思,俺已经明白,这个事情并不难办。只不过,采矿商贾屡遭盘剥,利润并不怎么高,有时甚至还要亏本,太守没必要去采炼铁矿。”

    朱铭皱眉说:“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勾当,还有究竟是谁来主管矿山,我看了朝廷法令也没怎么搞明白。”

    游季玉叹息道:“俺家是做冶铁生意的,便连俺也弄不清楚谁在管。反正不管怎样,肯定是通判在管,给他送钱就可以了。”

    宋神宗、宋哲宗在位期间,北宋采矿业达到巅峰时期。

    到宋徽宗崇宁年间,行业形势急转直下!

    在蔡京的主持之下,全国新开发的矿场,悉数交给常平司兼管(州县采矿利润收归中央)。

    从此,县令有部分管理权,通判有部分管理权,常平司也有管理权。通判往往兼任地方常平主官,因此变成通判说了算。多重管理多重盘剥,还要养常平司的吏员。

    大量私人采矿场倒闭,新开的矿场非常稀少。

    蔡京的本意,是通过对常平司的直管,加强对全国矿场的控制继而提高金银铜矿的产量,缓解逐渐蔓延到全国的钱荒。

    但他本人带头贪污,各地常平司官员又多为蔡党。在疯狂盘剥贪污之下,反而导致采矿业萧条,钱荒变得更加严重!

    游季玉说:“如果在西城县开采铁矿,先要给西城县令送钱,再去给通判那边送钱。钱送够了,就能采矿,鄙人会帮助太守办妥。但每年多有摊派之事……这是来自通判的摊派,恐怕太守也无权过问。”

    “让他来摊派吧!”朱铭冷笑。

    只须游季玉帮忙完成买扑,采矿执照拿到手,朱铭就不怕暴露自己。

    “太守!太守!”

    就在此时,左都押衙范准,喜滋滋跑到黄堂外。

    朱铭问道:“何事?”

    范准说道:“金州绅商百姓,聚数百人而献万民伞,已到了州衙大门外!”

    曾孝端和游季玉立即站起,作揖道:“太守爱民如子,万民伞实至名归。”

    不管送伞者出于何种目的,朱铭都感到很高兴。他虽然有了威望,但还尤嫌不够,一顶万民伞刚好合适。

    朱铭阔步前往州衙大门,那里已聚集了许多官吏。

    街上敲锣打鼓好不热闹,不明就里的百姓,听到鼓乐声也跑来看热闹,人群越聚越多已经快近千了。

    商贾们为了彰显诚意,还请来十多个耆老。

    甚至派出轿子,从乡下接来90多岁的老头儿,通过老寿星之手献上万民伞。

    “太守驾到!”

    一个衙前吏高喊。

    人群立即往前挤,士绅商贾簇拥着老寿星上前。

    这老头儿眼花耳聋,连走路都困难,硬是被搀扶到朱铭跟前:“太守仁政爱民,老朽代金州百姓,谢过太守大恩大德!”

    朱铭连忙扶住:“老寿星快快请进,莫要在外面吹风。”

    万民伞由两个年轻人举着,老头儿只碰了一下,就已经转交到朱铭手中。

    可惜没有照相机,不然这场面可以拍照登报。

    听说金州的各行行首也来了,朱铭把他们全部请进去。

    从大明村带来的红茶,用一个大锅泡来招待,州衙黄堂坐得满满当当。

    勉励一番,朱铭派人把老头儿送回家,大把年纪经不起折腾,万一死在州衙就不好看了。

    最终,黄堂里只剩下士绅商贾。

    “诸位好意,本守心领了,”朱铭说道,“做官为民,应有之事,今后不必如此大张旗鼓。”

    金州首富、药材商人丁凤年说:“太守为民请命,理当得一顶万民伞。”

    “丁兄此言有理,太守莫要谦虚。”众绅商纷纷附和。

    “唉!”

    朱铭又开始装腔作态了:“说到为民请命,这人祸易除,天灾却难防。今年春旱严重,夏粮必定歉收,不知又有多少百姓挨饿。”

    此言一出,士绅商贾们都不敢再说话,生怕太守让他们摊派赈灾。

    场面有些冷,朱铭只得自说自话:“先说一条,不得囤积居奇,不得高价卖粮!若有人不听命令,尔等知道我的手段。”

    “不敢。”

    “谨遵太守号令。”

    众人纷纷表态,生怕惹恼了知州。

    金州商贾遭受多年盘剥,已经对官府深感畏惧。在历任知州当中,朱铭也属于强硬派,他们哪敢公然反对?

    朱铭继续说道:“粮价肯定会涨,不能让你们赔本。但究竟该涨多少,随时听候州衙命令。到时候,我每隔五天请你们商议一次。尔等也可提出意见,但听与不听,那是我的事情!”

    “是!”众人连忙应承。

    朱铭又说:“你们都回去积攒些货物,到了五月,共同运去襄阳出售。我会派官吏一路押货,沿途私栏,不必课税。”

    众人闻之大喜,他们最头疼的,就是沿途那些非法税卡。

    金州境内,朱铭可以取缔,金州境外却管不着。但是,如果有官吏押船,非法税卡是可以扛着不交的,大不了跟当地官府闹得不愉快。

    朱铭说道:“给伱们省了许多课税,你们也须投桃报李,返航的时候帮官府运粮回来赈灾。”

    戴承嗣问道:“太守已在南方买好粮食了?”

    “正要派人过去联系。”朱铭说道。

    具体做法,是提前签订合同,向南方粮商预购今年的新粮。不管歉收还是增收,都不改变合同价格,算是最原始的期货交易。

    北方干旱的消息,肯定已传到南方,今年粮食必然涨价,越早买粮价钱就越便宜。

    估计,此时已经开始涨价了。

    商贾们犹豫不决,朱铭这个要求,等于让他们返航时无利可图,免费帮着官府运送赈灾粮。

    “谁有异议?”朱铭扫视一圈。

    众人连忙低头,不敢跟太守眼神接触。

    朱铭说道:“既如此,到时候只能强征商船了。”

    戴承嗣最先反应过来:“戴家愿为百姓运赈灾粮!”

    “丁家愿为百姓运赈灾粮!”丁凤年也脱口而出,他是金州首富,强征商船肯定有他的份儿。

    陆陆续续有七八人表态,朱铭微笑道:“此乃义商也,等赈灾结束,当立碑记名。”

    此言一出,又有两个商贾承诺帮忙运粮。

    他们不是为了碑文上的虚名,而是害怕自己的名字没刻在石碑上!今后朱铭想找商贾的麻烦,必然从石碑之外挑选目标。

    “很好。”朱铭颇为满意。

    他没想过所有商贾都会配合,总有许多人心存侥幸、装傻充愣。

    朱铭也不会事后报复,但有啥优惠政策,肯定先给那些碑上记名之人。

    南下签署粮食期货合同,此事须得早做安排。

    最适合做这件事的,肯定是别驾钱琛。此人本来就是江南大贾,而且多半不会趁机贪污,让他去预购赈灾粮简直完美。

    至于巡视各县的事情,就得因此换人了。

    灾荒在五月份就会出现,那个时候新稻还未收割,只能在南方购买新麦和新粟。

    麦和粟这两种作物,宋代以前南方很少种植。

    赵光义在位那会儿,出于“参植以防水旱”的目的,朝廷开始在南方推广麦粟。种子由官府提供,从江淮调运过去,种植麦粟的头几年还可以免税。

    于是,南方的一些州县,渐渐出现稻麦两熟轮种法。

    还有许多南方的旱地,开始广泛种植麦子和粟米。

    商贾们在州衙喝了一顿茶,听候太守训诫勉励,心思各异的结伴离去。

    丁凤年跟戴承嗣同乘一车。

    丁凤年感慨道:“这位太守,也不好应付啊,还得破财消灾才行。”

    戴承嗣说:“非也,太守只是借船,并未强索钱财。更何况,帮助官府运送赈灾粮,好歹能够获得好名声,为子孙攒下些福荫。不比被那些奸官贪了强?进了贪官的口袋,连一声响都听不到。”

    “俺也服这位太守,就怕他在金州做不长久啊!”丁凤年忧心忡忡。

    戴承嗣笑道:“去年南北各地,多有行首组织罢市者。长安、洛阳皆有罢市之举,长安甚至罢市两月有余。咱们金州商人也该学学了,不能任由当官的予取予夺。朱太守即便离任了,他也定下许多规矩,今后咱们罢市就按他的规矩提出诉求。”

    丁凤年说:“难。”

    戴承嗣表情变得狰狞:“俺祖父那时,家产足有三万贯。吾与父亲苦心经营,如今却只剩几千贯,再这样被盘剥下去,破家逃亡是迟早的事情。真把咱们逼急了,索性跟山中盗贼联络!”

    丁凤年沉默不语。

    士绅商贾们离开州衙,朱铭也没闲着,他正在给皇帝写信。说自己这边春旱严重,请求皇帝赐下一千度牒。

    宋代的度牒,属于有价证券。

    首次使用度牒赈灾是在宋神宗年间,从此打开潘多拉魔盒。

    北宋末年,交子作废,度牒甚至可以当做纸币,用来交税或者支付货款。

    元丰元年,东京城修缮城门完毕,朝廷暂时拿不出钱来,赐一千张度牒抵偿工程款。

    绍兴二年,岳飞请求朝廷拨款,用来发放军饷和修筑工事。赵构表示没钱,赐给岳飞二百张度牒……

    朱铭直接向皇帝要钱赈灾是不可能的,但请赐一些僧道度牒还比较容易。

    反正宋徽宗打算大兴道教,道士度牒赏赐得非常大方。

    这玩意儿在金州卖不出高价,拿去江南出售,却是价比黄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