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 第209章 请教
    做帝王,是门大学问,欧阳询这样的大家在此,李承乾自然要好好请教一番。

    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的体现就是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汉武帝当时想要把民间的财富,都强制的集中到国家手里来,这样才有实力,能养军队,能养军队才能打匈奴。汉武帝当时本来就是处于分封制的时期,他还想保留住中央集权的地位,那么就必须要想办法来巩固好自己的地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集合全国的力量。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很多人还都是战国的老思想,他们就喜欢投奔各个国家的诸侯,然后跟诸侯王们说中央的不是,这样一来肯定是对自己不利的。

    “独尊儒术”还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是方便汉武帝可以垄断仕途。隋唐两代为什么重视科举制,与汉武帝时一样,都是为了巩固皇权。

    陛下登基以来,也是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合并州县,整顿吏治。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任命了大量的官员,并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他还建立了南北衙制度,使得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军队,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从秦汉两朝起,结合秦国变法实践打造起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体系下,国家全部大权悉数集于帝王一身,既为维护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提供了制度支持,也方便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欧阳询看来,现在的制度就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太子能稳妥的保持,大唐一定会再兴盛三代人。“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谏官的缺位,见证了隋朝的二世而亡,保证谏官的地位,畅通言路,才是避免大政过失的最好办法。

    当然,太子在虚心纳谏的方面,还是很不错的,除了张玄素,基本上其他人说的话,他都能听进去。

    殿下要时刻记得:若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

    大唐的谏官,大多分布在门下省和中书省。其中,门下省有给事中、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补阙、左拾遗、起居郎;中书省有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补阙、右拾遗。用好了这些人,对殿下将来,那可是大有裨益的。

    贞观初年,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对内恢复秩序、促进生产、完善制度,对外常年征战、消除外敌,朝廷在这期间政令发布空前频繁。

    但无论哪方面,陛下的决策从未出现过重大失误,这其中谏官的作用不容忽视。

    而殿下需要主意的,就是五姓七望,以韦、裴、柳、薛这关中四姓已经是很麻烦了,五姓七望比他们还有麻烦。

    崔、卢、郑等世家大族,并且这些氏族由于要保持其血统纯正,所以只傲慢地进行五姓之间的内部通婚,并且以与除五姓之外的形式通婚为耻。这种风气愈加严重。名门望族不仅蔑视诸姓,就连皇权也不放在眼里。

    世家大族的自我封闭,也导致了其诸多子弟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真正奋发向上的后辈并不多见。所以,陛下登基后,才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提拔寒门士子。

    “信本公,你这话,算是说到孤的心里了!”

    自古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上层阶级的豪门大姓,对这一条件特别讲究。不仅“士庶之际,实至天隔”,很长一段时间里皇室在郡望世家面前,都要矮上几分。“王与马,共天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李氏当皇帝后,但得不到老牌望族的认可。他们依然在暗地里骂李氏是驼李,在他们眼里,李氏皇室就是一个暴发户。

    有一次,李世民想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五大姓氏之一的清河崔氏,找来清河崔氏商量。结果没想到,崔氏听到皇帝的打算,想也没想,直接就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直接拒绝了。也正是因为这事,才让陛下下定了决心要重修《氏族志》。

    虽然李姓在新的《氏族志》里被抬为天下第一,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明显,上到士族下到百姓,依然以崔卢郑王李来排名。

    所以,摆在他们父子面前的路,便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强皇权,还是不断的加强。

    “所以,上次的科举,孤向陛下谏言,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分阀阅,就是跟他们叫板。”

    靠不住,那就干脆不靠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等到李唐皇族的实力足够强了,咱们再说,谁才是爷!

    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这条条都是治国之要,也是当下之要。

    为了打到这个目的,李承乾什么都愿意付出。大唐可以没有他这个太子,但李家不能屈居世家之下,不能做他们傀儡!

    呵呵,“上个月,辅机来送物资,他与老臣说起殿下,总觉得日子不好混,殿下都长大了。”

    “今天,老臣算是知道了,殿下何止是长大了。老臣相信,等殿下治理天下的那一天,大唐会更好的。”

    欧阳询说的是心里话,做太子的,最怕什么,最怕的就是好逸恶劳,好高骛远,没有章程的瞎来。长孙无忌把太子教的不错,最起码他的脑子很清醒,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且只要他能一直这么清醒下去,他将来的成就未必会比陛下低。

    “信本公,过誉了,孤还差的远呢,最起码比父皇还差不少。”

    “殿下,莫要着急,慢慢来。你还年轻,总有一天能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