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 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第497节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肯定是手上所负责的项目。

    好在有陈诗禾带领这个家保障好后方,使得他能够全身心投身到工作中。

    就这样。

    徐昀简单安排了一下京州这边的情况,下午回到家里短暂享受了家庭的温馨后,第二天便乘坐飞机返回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研究院。

    ……

    时间总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尤其在用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更难察觉时间的流逝。

    回到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后,徐昀亲自参与了量子中继器的研究。

    借助新型量子材料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外加十万量子比特通用算力量子计算机的帮忙,对量子中继器的研究进度非常迅速。

    期间徐昀没有使用科学模拟器,更未再次开启大脑超频。

    全凭自己的能力带领其他人攻克多项难关。

    最终短短五个月的时间,便基本上完成了首台量子中继器的研发。

    量子通信系统使用纠缠光子对为信号源,而量子中继器通过纠缠制备纠缠分发,以及纠缠纯化和纠缠交换来实现中继功能的转换器。

    也就是说量子信号的传输距离由中继级数决定。

    使用这种中继器,量子通信系统可以用于长距离量子通信。

    根据理论数值分析,这台量子中继器搭配之前成功发射的量子卫星,足以满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量子通信网络稳定。

    简单来说只要量子中继器实验成功,今后不但能够稳定在月球上开直播,甚至驻扎在月球基地的航天员能够和地面一起匹配开黑打游戏。

    并且绝对不会存在延迟。

    再往深处考虑,以后若人类的脚步迈入火星,也能通过量子中继器的部署,实现地球和火星之间的量子通信网络。

    而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随着细胞活性药剂的产能持续增加,每天放出的预约接种名额也越来越大,虽说仍旧有相当多的人依旧很难抢到名额,但相比刚过完春节那段时间压力已经小了很多。

    因此网上对于名额的讨论热度也有所下降,网络基本恢复平静。

    至于海外尽管对几年后才出口的结果很不满,却也没有办法改变。

    毕竟不管怎么说起码有了能接种的机会。

    加上晚几年接种对年轻人的影响更小,倒也没人在指责这件事。

    反倒都希望这边能早点完成全部接种,这样药剂就能分流到海外。

    除此之外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研发星舰的公司曾在自家官方账号上发表推文,公开邀请徐昀加入火星一号计划研发星舰。

    此事一经各大媒体报道,也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除了提高了大家对火星移民计划的关注度外,更让那些报名参加了计划的人看到希望。

    都认为如果真有徐昀的加入,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或许会增加许多。

    不过当时正在潜心研发量子中继器的徐昀,自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事情,更不会特意回应什么。

    倒是国内很多网友纷纷仗义执言,坚定相信徐昀绝对不会去加入星舰的研发。

    ……

    2026年9月15日,周二,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

    今天对于院里量子中继器项目组成员来说,绝对是个令人激动兴奋的日子。

    因为经过几个月时间潜心研发的量子中继器终于迎来了实验测试环节,这将标志着这段时间的努力是否得到了回报。

    而此次场中两位负责人,自然正是徐昀和潘晓志。

    只是和徐昀的平静不同,潘晓志脸上明显浮现出些许紧张的神情。

    主要他们已经得知了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那边传来的准确消息,长征十号载人运载火箭将在今年首飞,且会携带新一代月球车前往月球。

    要是量子中继器的实验未能成功,便无法赶上这次的飞行对登月方案造成影响。

    第373章 墨子二号,万众期待的发射

    “咱们这又不是第一次实验了,放轻松点,肯定不会有问题的。”徐昀侧目注意到身旁潘晓志的神情,微笑着说了句。

    关于眼前这台量子中继器的研究,虽说丝毫没有借助外力,徐昀却胸有成竹。

    坚信今天的实验结果不会让人失望。

    潘晓志闻声抬起视线有些尴尬:“我这不是担心赶不上长征十号首飞嘛。”

    徐昀自然明白潘晓志的意思,因此倒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

    反正等实验结果出来,自然就放心了。

    其实在载人航天办公室那边确定长征十号首次发射时间的时候,周明伟就主动询问过量子中继器的研发情况如何。

    越早实现地面和月球间的量子通讯网络覆盖,便能越早开始熔岩管洞基地的建造。

    这算是载人登月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周明伟着急实属正常。

    毕竟在徐昀完成月球基地方案的优化后,航天科技集团方面已经着手钻孔装置,和月壤加工月球车的改造以及基地核心舱制造工作。

    眼下这些项目都已经步入正轨。

    可以说就等量子中继器了。

    而徐昀自然也没有让对方失望,面对询问当场便进行了明确表示。

    保证在长征十号首次发射飞行前,完成墨子二号量子中继器的研发和实验。

    使之能搭乘长征十号这辆快车前往月球。

    至于墨子二号,正是徐昀和潘晓志为自己的量子中继器项目命名。

    早在几年前相关研究所就已经研发了量子卫星,并成功发射运行。

    其命名正是墨子一号。

    为此徐昀才特意把量子中继器称作墨子二号。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墨子二号的各项功能,可是墨子号卫星完全无法相比的。

    “徐院潘院,所有工作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始实验。”

    这时随着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汇报,徐昀的神情也顿时变得认真起来。

    望着不远处这台重量只有两百斤左右的设备,徐昀自然不再耽搁时间,虽没有转身但声音已经传了出来。

    “开始吧。”

    相比较传统笨拙沉重的量子中继器,使用了新型量子材料的墨子二号灵巧轻便,不但方便运输部署,关键能够被月面着陆器搭载。

    从重量上而言也就和一辆月球车差不多。

    毕竟某种程度上讲,量子中继器属于接收装置。

    保证月球能够接收到来自地球的量子信号,从而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那位工作人员得到徐昀的命令,没有任何废话便转身回到自己工作岗位,开始立刻执行起实验任务。

    此刻实验室内除了量子中继器外,还有着架构的超级计算机重当显示界面。

    实验正式开始,量子中继器启动后会和部署在帝都的祖冲之四号量子计算机进行连接。

    同时测试量子信号纠缠状态强度,以及能够达到的最大距离。

    这些数据都关乎到能否实现地月两地连接。

    仔细想想祖冲之四号量子计算机的测试实验也才过去没有太久,眼下进行量子中继器的实验确实没啥压力心态比较好。

    虽说使用大脑超频和科学模拟器更有把握,但徐昀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信任的。

    毕竟如果他自身的能力没有达到相应水平,开启大脑超频所消耗的积分绝对是恐怖数字。

    要知道他的能力和开启超频消耗的积分是成反比。

    能力越强积分消耗越少。

    就这样接下来的时间负责实验的人员快速操作,神情非常专注认真。

    很快便顺利完成了量子中继器和祖冲之四号的量子通信对接。

    徐昀和潘晓志两人则是寸步没有离开,始终站在这里等待最终结果。

    量子中继器和祖冲之四号两地连接,在强大的量子通用算力和人工智能加持下,不需要多长时间便能得出想要的准确数据。

    因此倒也不用等待多长时间。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就在潘晓志似乎有些腿酸,快站不住的时候耳旁终于传来好消息。

    “成功了。”

    “徐院潘院,我们的墨子二号对接顺利,量子纠缠状态强度均在理论数值内。”

    “根据先前的部署设想足以胜任地月量子传输。”

    负责具体实验的工作人员,先是满脸惊喜的大声喊了这么一句,然后猛地站起身向徐昀和潘晓志跑去。

    边走边汇报具体情况。

    手中还拿着份刚生成的实验报告。

    丝毫没有掩饰自己整个人由内而外表现出的喜悦。

    无论徐昀还是潘晓志,肯定不会去指责一位因为太过高兴而情绪激动的实干型员工,此刻两人脸上尽皆堆出着欣喜笑容。

    最终由徐昀率先把报告接过,垂下目光查看上面显示的信息。

    “表现还不错,虽然比理想极限差了点,不过勉强够满足航天科技集团那边要求了。”

    嘴角噙着笑容说了这么一句后,又将报告递到潘晓志手中。

    看似徐昀的这些话是对墨子二号表现不满意,可潘晓志却欣喜的合不拢嘴。

    脸上的笑容简直都要实质化。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