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41节
    “皇爷,偏殿那边,几位老大人已经等了快一个时辰了,您看……”

    外头有内侍轻手轻脚的进来,在怀恩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随后,怀恩回到御前,试探着开口问道。

    于是,朱祁钰睁开眼睛,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吩咐道。

    “摆驾文华殿。”

    …………

    偏殿当中,几位老大人面面相觑,聊的都已经没话聊了,眼前的茶水,都已经换了几次,可是,还是没有等到召见的旨意。

    已经足足一个时辰过去了!

    这么长的时间,吃三顿早膳都够了吧!

    没了奈何,众人只得将外头的内侍叫进来,然后委婉的让他去问问,皇帝到底什么时候能召见他们。

    他们这次,也就是进来问问而已,皇帝陛下要是真的不打算给解释,那好歹也回个话,他们各回各家,还有一大堆事要忙呢,别让他们在这干等着啊……

    于是,又过了盏茶的时间,总算是有了消息,天子并没有拒绝见他们,而是正常召见,但是,召见的地点却到了文华殿。

    这般举动,让在场的一众大臣更是一头雾水,不过,天子都下了口谕,他们自然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过去。

    不多时,在内侍的带领下,这些朝廷重臣,匆匆到了文华殿,果不其然,一进殿,天子已然端坐在了殿中,但是,眼角再一扫,众人的脸色却同时有些惊疑不定。

    因为,就在天子的身侧,一个身着深红色窄袖蟠龙袍的小小孩童,正绷紧小脸,端正的站在不远处。

    太子殿下!

    群臣心中一惊,一时之间,心中念头百转,面上却不敢怠慢,快步上前见礼,道。

    “臣等拜见陛下。”

    “拜见太子殿下。”

    “平身吧。”

    天子平静的声音传来,众臣这才小心翼翼的站起身来,随后,朱见深也端端正正拱了拱手,用稚嫩的嗓音道。

    “见过各位先生。”

    声音当中带着一丝紧张,显然,这个场合让他有些不自在,不过,在场的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身上都有太子三师或者是太子三少的加衔,所以,说他们都算是太子的老师,也并不为过。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太子行礼,他们自然也不可能坦然受之,于是,在场的众臣连忙还礼,折腾了一阵,才算是各归其位。

    只是,虽然各人都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但是,他们的目光,却都忍不住往小太子的身上瞟。

    老天爷,他们只是想来问问,廷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而已,这怎么还把太子给拉过来了。

    看着小太子板板正正的站着的样子,他们的心里都一阵没底,这天子又想整什么幺蛾子……

    似乎是看出了底下众臣心中的疑惑,朱祁钰笑着开口,道。

    “今日朕用了早膳,考校了一番太子的课业,想着,太子如今已满七岁了,出阁时间也不短了,也是时候慢慢的开始接触政务了,碰巧几位前来请见,所以,朕便将太子叫了过来,在一旁听听,诸卿不必拘谨,像往常一般议政便是。”

    我信你个鬼……

    底下众人心中不约而同的泛起了这句吐槽,但是,很快,他们的心思就开始闪动,开始思索,天子的这句话,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

    按理来说,太子出阁意味着就要开始参与政事,可如今的状况又有不同,太子最初出阁时年岁太小,所以,一直都只是在读书认字而已,并没有参与政务。

    那么,天子这次的举动,是偶然其意,还是……有意让太子真的开始接触朝政?

    心中思索了一阵,不少人都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俞士悦,涉及到太子的事情,自然是和他这个太子府詹事脱不了干系。

    他们试图在俞士悦的脸上,寻到一点蛛丝马迹,但是,让他们遗憾的是,俞士悦的脸上,也带着几分惊疑不定,似乎是对于这件事情,他也是刚刚得知。

    这个时候,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问道。

    “廷推刚刚结束,诸卿就急着请见,可是为了这次的廷推结果?”

    第1209章 羚羊挂角

    廷推?

    哦,对了,廷推!

    听到天子的这句话,众臣算是回过神来,虽然说,经历了一个多时辰的等待,然后,又见到了如今殿中的这般场景,在场已经没有几个人关心,这次的廷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但是,毕竟他们这次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所以,众臣不得不暂时把太子的事情抛到脑后,打起精神回到廷推的结果上来。

    相互看了一眼,最终,吏部尚书王文上前,拱手道。

    “启禀陛下,此前陛下有旨意,此次廷推要增补吏部两位侍郎,但是廷推的结果中,陛下只圈定了王一宁调任吏部,臣等惶恐,不知另一位侍郎,陛下已有人选,还是需要重新廷推,还请陛下明示。”

    按照道理来说,他们即便前来,也应该再三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如今这个状况,一众大臣们都心思不定,自然也没有了打机锋的心情,略显直接的就问了出来。

    面对这种状况,天子倒是也没有生气,而是道。

    “此事不急,王一宁本就是三品侍郎,老成持重,他到吏部去,一时之间,吏部运转不会有什么妨碍,至于剩下的另一个侍郎……”

    话至此处,天子略停了停,目光在一众大臣当中逡巡了一番,最终,若有若无的落在了某人的身上,道。

    “如今不仅是六部当中,还有大理寺,都察院及京中不少衙门,都有空缺,原本,朕想着慢慢增补起来,但是,这次廷推给朕提了个醒,京中官员就这么些。”

    “折腾来折腾去的,这边走了,那边又空出来,忙来忙去也没个结果,所以,朕打算从地方官员当中,拔擢一批入京,以填补如今朝中各衙门当中的空缺,诸卿以为如何?”

    啊这……

    底下众人相互看了一眼,立刻也就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微微思忖了片刻,也并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如今的京中各衙门,的确有不少官职都还空着,嗯,这其实还是土木之役产生的影响。

    一些相对品级较低的官员也就罢了,不拘一格降人才,既然紧缺人手,选些能力堪用的直接顶上就好。

    但是,像五品到三品的这个阶段,就不一样了,作为朝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升迁,是需要资历和人脉来支撑的,这些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再加上,这些官职,又不像各衙门的主官那样不可或缺,所以,有好些衙门,到了现在有部分官职都还空着。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这种级别的官员,已经足够纳入到高层的眼中,明里暗里的,朝中的一干大佬们,都会过问这些官职的任免,所以,大家相互制衡之下,资历,政绩哪怕稍稍有所不足,都容易被打下来,因此,也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

    不过,紧要之处的官职早就已经补上,倒是也不影响朝廷日常的运转,顶多就是繁忙一些罢了,所以,朝中这些重臣,也就一直没有急着把这些官职都增补上来。

    但是,这件事情虽然不紧急,可却很重要,如今天子既然提了起来,那么,他们自然也要放在心上。

    毕竟,既然这件事情要办,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提拔后辈门生的好机会,谁要是在这个时候落后了,就错失了一次笼络人脉的机会。

    因此,众人相互看了一眼,王文率先道。

    “陛下英明,既是如此,那么臣下去之后,便组织部议,将京中如今空缺的官职名单梳理出来,呈送御前。”

    闻言,天子轻轻点了点头,道。

    “嗯,除了名单要梳理出来之外,还要再商议一份拔擢的标准出来,京中这些官职之所以空缺,想必各有缘由,如今既然要增补,那么,有些标准可以稍稍放宽,不必太过苛责。”

    “当然,哪些标准可以放,哪些不能放,还是要具体商议。”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众臣顿时打起了精神,以他们的政治敏锐度,自然意识到,这才是这件事情当中最大的关键。

    如今的状况是,朝廷空缺了不少官职,但是,想要拔擢人上来,底下的人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符合标准,所以现在,要出一个临时性的标准,在原先的铨选标准上稍加变通,以此来增补官职。

    那么这种情况下,这个标准如何变通,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最终会选出什么样的人来。

    就拿资历来说,现如今大多数的官职,问题都在于底下人的资历不够,那么,资历这一条可以放宽,但是,总不能白白放宽,资历上不再做硬性的要求,那么其他方面,总是要提高一些要求的。

    这个要求怎么提高,应该加在哪个或者哪几个方面上,可就大有说法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以德行出众作为标准,那么,在士林当中风评好的官员,就会占有优势。

    如果以能力出众作为标准,地方政绩上出色的,就会更有把握,再往下,具体到某个官职,应该更看重某个方面,是否某个方面特别出众的话,可以忽略他其他的缺点,这些事情,都需要逐一敲定。

    如今殿中的这些重臣们,他们的仕途经历不同,人脉关系自然也不一样,这个最终的标准倾向于哪个方面,就代表着,他们能在这次的拔擢当中,吃到多大的一块肉。

    因此,在场的一众大臣们,自然是立刻就开始在心中盘算,自己应该如何占得先机……

    当然,铨选归吏部所辖,所以,这个标准的初版,肯定还是吏部先拟一个出来,然后他们这些人,才能参与其中开始讨论,所以,也不急在一时,他们还有不少的时间,可以回去细细斟酌。

    眼瞧着在场的众人,一个个的都已经彻底把廷推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朱祁钰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但是转瞬即逝,反而是很快皱起了眉头,目光在底下众人当中扫了一眼,他略有些惊讶问道。

    “金尚书怎么不在?”

    众人被这句问话醒过神来,不过,却也没有太在意,毕竟,朝臣请假缺席,是时常的事,他们自己也会有不在的时候。

    当然,天子问话不可不答,于是,不少人都看向了一旁的王文,后者也立刻上前,道。

    “陛下,金尚书今日抱恙,所以告假了一日。”

    原本,众人觉得天子这就是随口一问,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天子听了之后,似是想起了什么,继续道。

    “朕记得,前几日金尚书就告过假,今日又告假,可是上次的病还没好?”

    啊这……

    底下的王文也有些语塞,要知道,他是吏部尚书,又不是金濂家里的郎中,对方告了假,他顶多也就是记在心里,以备皇帝万一问起有的话回,但是,对方生了什么病,病的到底重不重,他上哪知道去。

    因此,犹豫了片刻,王文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陛下,这个臣不清楚,不过,金尚书这一个多月以来,的确告了好几次假,确有可能是生了什么容易反复的病症……”

    这话一出,殿中已经有那么几个人,隐隐约约的察觉到一点不对劲儿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虽然刚才没有反应过来,但是,天子突然之间问起金濂为什么没来,而且是再三询问,这让他们本能的觉得有一丝异样之感。

    当然,也仅仅是觉得有些不对而已,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往深了想,但是,如果此刻有人看到旁边陈循的脸色,便会发现,后者的神情,颇有几分惊疑不定。

    底下众人的表情变化,自然也都落在朱祁钰的眼中,于是,他决定再加一把火,点了点头,道。

    “金尚书是朝中重臣,身体状况不可轻忽,待会朕派个太医过去,替他诊治一番,诸卿和金尚书都是一同在朝的同僚,如若金尚书真的病的不轻的话,你们也该去探望一番。”

    “是……”

    底下众人纷纷应答,心中的那股异样之感,却更加强烈起来,他们越发觉得,天子今日的举动不寻常了。

    于是,他们几乎所有人,都在一瞬间下了决定,等到回去之后,一定要亲自去一趟金濂府上,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眼瞧着火候到了,朱祁钰也不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纠缠,往后靠了靠,开口道。

    “说来,这还是太子第一次旁听政务,感受如何?”

    这话一出,众人都连忙收敛心神,他们也没想到,天子的思维跳跃的这么快,前脚还在关心朝中大臣的身体,后脚就开始考校小太子。

    话说回来,金濂的事情暂且不提,天子到底是为何,突然把太子叫到了这个场合,还是个问号。

    因此,众人几乎是立刻,就重新打起了精神,看向了一旁的小太子……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