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17节
    啊这……

    实话实说,朱仪听了这话,的确有些发懵。

    这真的是一心跟皇帝作对的太上皇能够说出来的话吗?

    虽然说,在太上皇发现了徐有贞的身份之后,他已经‘推测’出了皇帝的意图,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默契。

    但是,朱仪很清楚,在朱祁镇的心中,仍然在和皇帝较劲儿,对于皇帝要推行的事情,这位太上皇最多就是袖手旁观不去捣乱,要说大力支持,这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

    踌躇片刻,朱仪也有些想不明白,于是只得老老实实的道。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见此状况,朱祁镇眉头一挑,开口道。

    “此前朕已经对你们说过,想要自保,想要保住太子的东宫之位,那么,你们和朕,就必须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但是,仅仅靠讨好皇帝,是不可能取得优势的。”

    “因为如此一来,我们能拿到的优势,都在皇帝的控制当中!”

    这话说的慎重,和刚刚略显玩笑之意的朱祁镇完全不一样,与此同时,听到这番话的朱仪,也立刻打起了精神。

    他没想到,这位太上皇竟然能看得到这一层,不错,如果抛掉朱仪真正的立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

    南宫和皇帝,现在已经达成了默契的平衡,皇帝给南宫机会积蓄实力,前提是南宫不会继续在朝中捣乱。

    但是,这种放任肯定是有限度的,皇帝再看重朝局,也不可能把自己栽进去,所以,南宫能够扩张的势力,必定是有限的,也一定是在皇帝的可承受范围的。

    可问题是,如此一来,对于太上皇来说,就避免不了最后失败的结局,原本,朱仪觉得,之所以能够形成现在的平衡,是朱祁镇对情势估计不足,或者是小看了皇帝的能耐,觉得能够博一丝生机。

    但是现在看来,这些猜测都是错的,太上皇明显早就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说,不是太上皇小看了皇帝,而是自己之前,太小看太上皇了……

    心中如此想着,朱仪面色一凛,也变得肃然起来,问道。

    “所以陛下您是想……”

    “开海!”

    朱祁镇抬头,目光穿过殿宇,不知落到了什么地方。

    “别的不说,至少在这件事情上,皇帝的眼光是对的,其实,如果没有亲征之事,过上几年,朕也会重启下西洋之事,当初太宗皇帝派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可见此事并非无利可图。”

    “如今皇帝要开海,那么,便助他一臂之力,皇店的事情,朕也听说了,海禁若真的开放,首先便是皇店出海,除此之外,便是商贾之流,这便是机会!”

    话至此处,朱祁镇的神色忽然有些激动,身子微微前倾,盯着朱仪的眼睛,开口道。

    “皇帝自以为能够控制一切,但是,如今的状况下,朝中诸多大臣反对,沿海各地原本能够攫取开海好处的官员,士绅,都被一扫而空,那么,如果你在朝堂上竭力支持此事,开海之后的好处,勋贵自然要分一杯羹。”

    “此路一开,你便是各家勋贵的功臣,而且,财源一来,能做的事情,也就多了。”

    “到时候,有些事情,就由不得皇帝来控制了!”

    这番话说完,朱仪的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他再次意识到,自己果然还是低估了眼前这位太上皇。

    不错,开海会带来利益,原本,这份利益会被勾连起来的文官们给吞掉,毕竟,沿海一带有大量的官员和士绅,和那些走私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这些官员和士绅,他们又会勾连上朝堂的这张关系网,外来人想要进入道这个体系当中,难度非常大。

    没瞧见,当初代王府刚到漳州的时候,都遭到了打砸吗?这就是这些人抱团的体现之一,

    而现在,这帮人在大军的清剿下,被一扫而空,连带着整个福建的官场,都空了大半,这种状况之下,一旦开海,就势必要有新的势力来填补当地的空缺。

    如果说,没有外力干涉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最终获得利益的人,仍然是随后再度成长起来的,新的本地士绅,但是,如今太上皇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这段真空期内,利用勋贵强大的财力和权势,强占先机,咬下最肥的那块肉。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朝廷已经占据了主导权的情况下,剩下的到底是勋贵还是文臣,还是士绅来瓜分的问题。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推动开海,而且,要真正的起到大作用,这样在事后分割利益的时候,才能有底气,不会被皇帝给糊弄过去。

    如果说这件事情做成了的话,那么一则勋贵开了财源,会感谢朱仪,二则,太上皇一党能够借此机会积蓄更大的实力。

    有钱好办事,这话不是说说而已,要在朝堂上发展势力,不论是收买笼络人心,还是帮人解决难事,如果有银钱开道,不说无往不利,至少也能解决九成以上。

    更重要的是,借勋贵的名义来从事贸易,皇帝那边,就无法把控,南宫到底通过开海,得到了多少的财富,又用这些财富,在暗中笼络了多少人。

    这,就是太上皇一直在等的变数!

    甚至于,如果说没有朱仪存在的话,或许便是那个,能够改变最终结局的变数!

    而这一招最妙的就是,皇帝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否则的话,如果勋贵们也竭力阻止开海,那么,这桩事情,恐怕就真的要泡汤了。

    所以事实就是,这是在赌皇帝到底有没有这个自信,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这个变数!

    这是阳谋,而对于这么一桩阳谋,最终的结果,自然是……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 对策

    正文卷第一千一百八十三:对策“皇爷,这就是成国公今日到南宫,和太上皇的全部谈话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卧底,在出宫的半个时辰内,朱仪和太上皇的谈话,就已经送到了乾清宫中。

    将手里的密疏搁下,朱祁钰摸了摸下巴,倒是微微有些意外。

    不得不说,他这个哥哥,近些日子以来,也不是没有长进,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这儿。

    应该说,朱祁镇的这个想法没错,如今的状况和前世不同,前世的南宫复辟,说白了,就是一次被逼到绝路时的放手一搏,赌的就是朱祁钰病势沉重,无力指挥禁军。

    一旦朱祁钰从病中醒来,那么,无论是禁军,京营,还是锦衣卫,东厂,只要调动任何一个,都能按死石亨从各个勋贵府邸拉出来的那支杂役队伍。

    恐怕就连当初的朱祁镇,也没有想过,这种放手一搏能够成功,所以,但凡有其他的选择,他都不会这么做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今他虽然仍旧困居南宫,可他手里有孟俊执掌的羽林后卫,还有朱仪,张輗这些的勋贵世家暗中相助,东宫有太子,文臣当中有徐有贞和朱鉴。

    这种情况之下,朱祁镇可走的路有很多,就目前来看,他已经是下定决心,要重新夺回大位了。

    既然如此,在握有这么多资源的情况下,他必然不会像前世那样发动潦草的政变,而是会更多的积蓄力量。

    如此一来,就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钱!

    别看南宫的日子过的这么奢靡,可实际上,南宫就是没钱,因为南宫的吃穿用度,如今全都是由内宫来供给的。

    花的虽多,可每一笔都有详细的去处,想要拿出财物来拉拢官员,收为己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经过前几次的暗中斗争,如今朱祁镇在朝堂上的信用已经快跌成了负数,如今的太上皇,也就是个纸面上的人物,圣旨不出南宫,想要靠施恩拉拢人,也没有任何的希望。

    勋贵里头,虽然有些力量,可是,光靠画大饼,便想让这些勋贵出力,怎么可能?

    所以,参与到开海当中来,恰是时候。

    现如今的朱祁镇,说白了就是两座公府在朝中聚拢人心的旗帜,让他们在拉拢其他官员的时候,可以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毕竟,朝中还是有不少大臣,固守着所谓的名分礼制的。

    “皇爷,国公爷那边问,这件事情是要实心办,还是……”

    眼瞧着天子看完了密奏,舒良低声开口。

    这份密疏,他虽然没看,但是,大致的内容,朱仪还是派人告诉了他的。

    所谓实心办,那自然就是遵照太上皇的意思,全力推动开海,然后从中牟利,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办法,那就是明着全力以赴,但是实际上,却使出些手段,让其中的勋贵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此一来,以后再碰上同样的事,他们自然不会太相信太上皇。

    朱祁钰沉吟片刻,道。

    “朱仪那边,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现在是要紧人物,万一身份上出了纰漏才是大事,所以,就当他没跟朕说过这回事来办。”

    “至于勋贵那边……召丰国公李贤,靖安伯范广进宫吧!”

    “是!”

    眼瞧着皇帝已经有了决断,舒良倒是没什么质疑,躬身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殿中很快安静下来,朱祁钰又将面前的密疏看了一遍,眼中罕见的闪过了一丝不屑。

    朱祁镇说的没错,若要开海,和沿海那些走私商人有牵连的一系列官员,将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毕竟,走私的利益再大也是走私,从体量上来说,远远不可能和开海之后的公开贸易相比。

    但是问题就是……凭什么?

    这么一帮胆大包天,为了牟取私利纵容倭寇肆虐,视法度如无物的混账东西,凭什么让他这个堂堂的大明天子跟他们‘合作’?

    他们依靠走私,赚的盆满钵满,坐视倭寇劫掠沿海百姓,不仅不加以阻止,反而欺上瞒下,为其保护,这么一帮人,还想着能够共享开海之利?

    做梦!

    目光遥遥越过宫墙楼阁,朱祁钰似乎看到了那个假意纵情声色,实则早已经在暗中积蓄力量想要重回大位的哥哥,神色间浮起浓浓的嘲讽之意。

    看来,一年多的迤北生活,果然是改变了这个曾经的大明皇帝,不仅失了体面尊严,现在连脸都不要了!

    略显幽暗的大殿当中,朱祁钰的脸上忽而泛起一丝自嘲,是了,不是朱祁镇变了,而是他自己,哪怕经过了两世百年,可心里依旧残存着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希冀。

    朱祁镇,他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根本不配为祖宗子孙,不配为大明皇帝的人!

    大明有他这么一个曾经的皇帝,何其不幸……

    李贤来的很快,范广就稍慢一些,毕竟,这位丰国公,平日的生活就是代天子进行各种祭祀,充当一个合格的吉祥物,所以,在没有祭祀的时候,也就无所事事了。

    范广则不一样,他如今掌管京营,即便是日常的操练,事务也足够繁忙的,自然要来的慢些。

    “臣等叩见陛下……”

    待得二人来到殿中时,朱祁钰早已经恢复了平静的神色,面带笑意的给他们赐了座,然后开口便直入主题,道。

    “近日以来,朝中一直在议论开海之事,你们可听说了?”

    闻听此言,二人对视了一眼,倒是颇有几分意外,开海的事情他们当然知道,但是,却没怎么放在心上。

    毕竟,他们一个闲散的很,一个忙的要死,这种政事一般来说,都是文臣们吵来吵去的,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因此,他们也没想到,天子召他们前来,是为了这件事情。

    踌躇片刻,二人一时拿不准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李贤上前道。

    “回陛下,略有耳闻,近来京中皆言,有朝臣上奏,引援太宗皇帝下西洋之事,言海禁利弊,以为应当开放海禁,以令生民活命,不过,流言虽多,却没有一个准信,所以,臣等听听也就罢了。”

    .

    第1182章 无奈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