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73节
    可以看得出来,这次督办皇庄事宜,让于谦对皇庄的看法,还是有所改变的。

    至少,他不再如此激烈反对,而是转而开始考虑,如何能够让皇庄正常的运转,且发挥最大的作用了。

    但是,这就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于谦毕竟是文臣,他的想法,也是从文臣的立场出发来考虑的。

    体现在皇庄一事上,就是对藩王和宦官的不信任,当然,这也不能算是偏见,某种意义上来说,于谦的想法是对的,藩王和宦官游离于朝廷之外,但是,文臣却在朝廷之内。

    所以,如果让文臣来主持皇庄事宜,那么管理起来会方便的多,当然,这不是说文臣就不会徇私舞弊,欺压百姓,而是说,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朝廷有一整套完整的典制和流程,能够及时且恰当的处理。

    但是……

    “皇庄初设,还是看看以后再说吧!”

    到了最后,朱祁钰还是摇了摇头,并没有答应于谦的请求。

    诚然,于谦说的有道理,而且,朱祁钰其实心里也清楚,以后肯定是要朝着这个方向去走的。

    毕竟,皇庄当中大部分都是朝廷的官田,而且,宦官的确不稳定,别的不说,朱祁钰便不敢保证,等自己死后,下一个皇帝还会如此约束宦官。

    如今的皇庄,是由宦官来负责具体的事务,地方衙门协助,王府官参与监督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地方的衙门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朱祁钰想,完全可以将原本应该分给地方衙门的税收,给收到内库当中来。

    当然,朱祁钰自己不会这么做,可这么明显的漏洞,下一个皇帝,却未必能忍得住……

    所以,皇庄发展到最后,肯定还是要纳入到朝廷的体制当中来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文臣能够起到的作用更大。

    不过,却不是现在!

    皇庄现在还没有走入正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藩王,如果说让文臣插手,那么,以文臣对藩王的态度,到了最后,很容易就会闹出乱子。

    再则,皇庄的开设,和宗藩的改革息息相关,说是铺垫也不为过,所以,在后续的措施没有完成之前,还不能把这件事情交给文臣来主持。

    不过,于谦说的也不无道理,虽然说如今还不能让文臣来总督皇庄事务,但是……

    沉吟片刻,朱祁钰道。

    “这样吧,各处藩地,再增派一到二名御史,专司监察皇庄运行中的不法之事,如若发现有欺压百姓,徇私舞弊之事,可即禀巡抚大臣,巡抚视其情状,小事立决,大事覆奏,如何?”

    私下奏对,倒是没有那么严格的规矩,这番话是征询,也不是明旨,所以,对于谦来说,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是可以提的。

    但是,经过了诏狱一事,于少保这段日子,好像也想明白了,收敛了不少的锋芒,听闻此言,沉吟片刻,便道。

    “陛下圣明!”

    这般态度,倒是叫朱祁钰颇感意外,他本来以为,还要再废上一番唇舌,却没想到,于谦这回竟然这么容易就被说服了。

    如此一来,倒也让他省了力气,于是,朱祁钰想了想,继续开口道。

    “皇庄一事,如今已经算是慢慢走上了正轨,派遣御史一事,朕回头会跟都察院和吏部商议。”

    “这次召先生回京,实则是还有另一桩事,想和先生商议。”

    “陛下请说……”

    听到天子如此斟酌的口气,于谦不敢怠慢,立刻拱手道。

    于是,朱祁钰沉吟着,道。

    “半个月前,漳州递上来奏疏,说是代王府已经建好了,不知这件事情,先生可听说了?”

    自从上次他和代王商谈过之后,代王便启程赶赴了漳州,一方面是为了办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亲自督建王府,免得有人再动什么歪主意。

    即便如此,王府的修建,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灾情的影响,直到半个月前,才真正修好。

    而王府既然建好了,那么,下一步的事情,也该筹备起来了……

    “略有耳闻!”

    于谦倒是没有想到,朱祁钰会提起此事,微微一愣,便点了点头,道。

    “据说,代王爷新得到了一份海图,为了证实真假,遣派了不少船只出海探访,还有传闻说……”

    话至此处,于谦也犹豫了一下,随后方道。

    “陛下,还有传闻说,瞧见那些出海的船只,携带了不少珍奇之物,倒像是出海做生意的。”

    说这话时,于谦悄悄观察着天子的反应,果不其然,听到此言,天子的脸色不自觉的变得有些不自然。

    皇店掺和到漳州的事,在朝堂上其实并不算是什么秘密,毕竟,那么大队的人马,而且还是禁军的调动,朝堂上下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明面上的理由,朱祁钰用的是护送代王南下,之后的理由,则是剿匪,可实际上,这些官军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保护皇店物资的安全。

    不过,既然说到了这了,朱祁钰也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了,沉吟了一下,他便开口,道。

    “先生说的不错,那些船只,的确是出海经商的!”

    听到天子直接了当的承认下来,于谦也是颇感意外,下意识的皱眉开口,道。

    “陛下,太祖皇帝有制……”

    然而,话说了半截,就被朱祁钰给打断了。

    “先生听朕说完!”

    于是,于谦只得又把话吞了回去,随后,朱祁钰开口,道。

    “不瞒先生,代王叔之前移藩的时候,朕便和他商议过此事,这次,便算是一个尝试,代王叔此番去漳州,一则是验证那海图真假,二则,也是想看看,这海禁政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朕知道,先生也不是迂腐之人,海禁虽是太祖所立,但是,太祖向来仁政爱民,倘若于民有利,于社稷有益,朕想,太祖也不吝于顺势而为!”

    第1136章 于少保的新差事

    文华殿中,天子的话音落下,于谦也有些沉默。

    他早就知道,天子有雄心壮志,但是,却没想到,天子这次会把主意打到了海禁上头。

    “陛下,希望臣做什么?”

    沉吟片刻后,于谦终于开口道。

    但是,这一句话,却让朱祁钰感到十分意外。

    这……还是他认识的于谦吗?

    出京一趟,还真的转了性子了……

    诚然,他跟于谦提起此事,就是想要交办给于谦差事,但是,开海禁这么大的事,换了往常,只怕于谦不追着他纠个明明白白,是绝不肯罢休的。

    如今,竟是半句话也不多问,倒是有些出乎朱祁钰的意料。

    不过,于谦虽然不问,但是有些话还是要说的,略一思索,朱祁钰道。

    “漳州倭寇作乱,朕打算遣派三万大军,前去平乱,此役不同以往,需要从快从速,而且,还要彻底拔除漳州境内的倭寇,所以,朕需要一个足够得力的大臣来提督军务。”

    大明的军队调动制度下,大军出征,一般是以公,侯,伯为主帅,除此之外,还会配上品阶足够的文臣提督军务,而且,还要有宦官跟随监军,以此来保证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

    这一点,作为前兵部尚书的于谦,自然是很清楚的,提督大臣这个差事,干起来倒是也不难,毕竟,还有一个主帅在前面顶着,在真正的战事当中,事实上就是主帅和提督大臣相互制约,谁的能力更强,便能够实质性的控制战局的走向。

    不过……

    “陛下,倭寇之患已久,如今江西旱灾刚刚平复,京畿及南直隶今冬无雪,明岁恐仍是歉收之年,陛下缘何要在此事动兵?”

    这番话,明显带着反对之意,但是,说话的方式,却无疑和之前的于谦大有不同。

    倒是让朱祁钰有些不习惯,不过,能够好好说话的于少保,还是很招人喜欢的。

    沉吟片刻,朱祁钰开口道。

    “正是因为明岁的收成恐怕会欠佳,所以,朕才更要在此时动兵!”

    既然他打算把这个差事交给于谦,那么,该交代的,肯定是要交代清楚的。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上来就提海禁的事。

    闻听此言,于谦皱了皱眉,但是,却没有急着说话,而是等着朱祁钰接下来的话。

    于是,朱祁钰继续道。

    “江西旱灾,涉及数州之地,朝廷拨付出去的赈灾银两,大约有四十万两,如先生所说,京畿及南直隶等处,今冬无雪,明岁大抵也会歉收,据户部估算,此次受到影响的州府,要比江西旱灾的规模更广,除此之外……”

    言及此处,朱祁钰的眉宇间闪过一丝浓浓的忧虑,却没有继续往下说。

    因为接下来的话,就不能说了。

    ……除此之外,他还知道,越过了年关,凤阳等地会雨雪不止,连下数月,让麦苗通通都被冻伤,与之相伴的,则是从三月开始,波及河南,湖广等地的旱灾,五月以后,南直隶,山东等数十州,又将迎来连续三个月的暴雨,等到了十一月,河南,山东,浙江,南直隶等各地又是严寒暴雪,数月不止……

    和这些相比,今年的旱灾,简直就是小打小闹而已。

    更可怕的是,这还不是灾害最频繁的一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呢……

    摇了摇头,朱祁钰将心中的情绪收了回来,道。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应该储备粮食,备战荒年,共渡难关,但是,先生当知,开源才是根本之策。”

    “此前土木一役,朝廷国库为之一空,然而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国力虽未恢复鼎盛,却也可支撑起诸多大事所需,其中根由,不在于节流缩食,而在于互市开源。”

    说着话,朱祁钰从手边拿起一份账册,对着于谦道。

    “这份,是直到草原内乱之前,皇店的账册,单是这半年左右,皇店的利润,加上上缴国库的税银,加起来,便可支撑起去年边境一整年的军费支出。”

    “再加上,先生整饬军屯查抄出的良田,以及在此过程中,查抄边将及贪官污吏所得的银两,近两年以来,包括修缮边墙在内,涉及到边军的所有支出,都不用再另行支取,甚至于,还可以留存一部分在国库当中。”

    其实有些时候,治国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至少对于朱祁钰来说,他登基这么久以来,其中之一的大方针,就是要把大明朝已经逐渐崩溃的财政,给先挽救起来。

    落到具体的手段上,包括但不限于开展互市,整饬军屯,营建水渠,开设皇庄……

    不错,皇庄也是挽救财政的手段之一!

    “刚刚看了先生递上来的奏疏,这四十二处皇庄建起来以后,藩王每年的俸禄,便可以再行削去一部分,如此一来,需要朝廷支出的,便又少了一大笔钱。”

    听到天子的这番话,于谦忽然反应了过来。

    在地方督办皇庄事宜这么久,他自然把当初颁布的皇庄章程给研究了个透彻。

    这其中,有一条很不起眼的条款,那就是,皇庄佃租的一部分,会充当藩王的俸禄使用。

    按照当初公布的章程,皇庄每年的收成,大致会分成三个部分,第1部 分是纯粹的租子,用以偿抵藩王在皇庄购置的耕牛,种粮,提供的农器和房屋,第2部分,则是要缴纳给官府的税粮,这两者加起来,要占到田地收成的七成以上,剩下的一小部分,才是佃户们得到的。

    问题就在这第2部 分上,按照章程所写,第2部分的税粮,其中也有一部分,要给藩王,用作每年的宗禄。

    最初的时候,于谦只觉得,天子此举是在减轻朝廷的压力,虽然,他也意识到了,皇庄的体制,实际上是把佃户和藩王绑在一起,共同抵御天灾。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