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63节
    这件事情,如今回过神来细想,才发现并不简单。

    最首当其冲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张敏一贯低调谨慎,如何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做这样的事?

    或者换个说法,他这么做,有何好处?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王翱!

    俞士悦虽然对张敏平时关注没那么多,但是,王翱的动向,他却是一直很清楚的。

    殿试舞弊一案,查到最后,至江渊而止,但是,从王翱的种种举动来看,这桩案子,和他脱不了干系。

    就算不是他背后指使,至少也应该是默许江渊做的,否则的话,江渊很难保证,自己在干掉萧镃以后,能够守得住翰林院。

    如此一来,张敏在这件案子里的举动,也就可以解释了。

    殿试舞弊一案,对于张敏来说,并没有直接的好处,但是,却可以让他交好王翱。

    时至今日,这件案子早已经尘埃落定,所以,俞士悦也无从推测,在这桩案子当中,到底是王翱先找的张敏,还是张敏主动向王翱靠拢,但从结果而言,至少从那个时候起,二人便已经有了交情。

    恐怕也正是这份交情,让他在这次的朝局变动当中,把握住了先机……

    俞士悦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意味,他隐隐有一种预感,这位张阁老,不,现在应该叫张首辅了,只怕会比王翱,更不好对付。

    殿中再度有声音响起,让俞士悦回过神来,只见一直低头不语的何文渊,在听到张敏的问话之后,总算是抬起头来,道。

    “首辅大人,此事并非因我而起,东宫储本攸关社稷礼法,下官知道,如今并非是将此事拿到朝堂上议论的时机,故而只是密奏陛下,以陈己见,然则,却不想有宵小之徒,蓄意将消息散布开来,引得朝堂动荡,群臣不安,此非下官本意,实乃是此辈宵小之徒,欲乱朝堂也!”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何文渊也不怕得罪人了。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眼下这个局面,不发疯就得死,发了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所以,他自然是百无禁忌。

    说话之间,死死的盯着对面的朱仪和旁边的徐有贞,其意思不言自明……

    听闻此言,朱仪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不过,还未等他开口,何文渊便继续道。

    “刚刚成国公在殿前请奏,彻查此案,下官觉得所言甚是。”

    “下官乃朝廷三品命官,有陛下御赐钤记,所奏直送御前,直达天听,若非陛下将奏疏下到内阁及通政司,理应无人知晓其中内容。”

    “然而如今密奏内容却无端泄露,可见,朝中有人早已经视法度如无物,擅自窥探机密奏疏,如此藐视皇威之举,如若轻纵,密奏之制,岂非形同虚设?”

    “故而,下官以为,理当彻查!”

    这一番话,大帽子一个接一个的扣,生怕不够唬人一样。

    不过,话音落下之后,在场的一众大臣,脸色倒是颇露出了几分沉吟。

    何文渊的话,看似是在胡乱攀咬,但是,倒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当前局面的办法。

    如今朝野上下,目光都集中在这件事情上,那么,除了正面解决这条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别的事情上。

    譬如说……密奏的内容,是如何泄露的?

    事实上,密奏制度,早在太宗朝,甚至是太祖朝,便已经有过先例,只不过,那个时候,是个别大臣才有的特权。

    而到了当今陛下登基之后,将其制度化了而已,也正因于此,这当中存在的问题,所有人也都很清楚。

    既然是密奏,那么,突出的就是一个密字,像是一般科道官员的密奏,或许内阁相对应负责的大臣,还能提前预闻。

    但是,像是何文渊这样三品以上的京官,只要加盖上御赐的钤记,那么,除了天子之外,任何人不可探看。

    这也就意味着,密奏的内容,理论上来说,只有上奏之人和皇帝本人知晓,既然如此,那么,里头说些不能说的话,也就实属正常了。

    官场上头,讨好皇帝嘛,不寒碜,这么做的人,肯定也不止何侍郎一个。

    可问题就在于,这些内容,只能私下里说,一旦被拿到明面上来,那么对于上奏之人来说,无疑就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危机。

    所以实质上,何文渊的这番话,就是在转移矛盾,他在提醒在场的大臣们,今天他上奏的密疏能被泄露,那么也就意味着,明天他们在场所有人,上奏的密疏也有可能泄露。

    如果他们不把散布消息的幕后之人揪出来的话,那么,下一个面临这种情况的人,指不定就是他们在场里头的一个。

    不得不说,这手祸水东引,属实是高明。

    有密奏制度在,朝中大臣,多多少少,都肯定会上一些,不愿意被公之于众的奏疏,所以密奏泄露,并不单单是何文渊一个人的事,从这一点上来说,倒不是不可能,转移掉朝中上下的注意力,只不过……

    “彻查?好一个彻查!”

    “何侍郎这招混淆视听,倒用的真是娴熟,不过朝廷上下公论在此,恐怕容不得你如此逃脱罪责吧?”

    果不其然,何文渊说完之后,一旁的徐有贞立刻就看了过来,冷声开口道。

    在场的众臣相互看了一眼,心中顿时了然。

    就像何文渊自己说的一样,这件事情虽是因他而起,但是,在朝堂上挑起来的人,却不是他。

    朱仪等人在朝堂上要求彻查,目的是为了证实有这份密奏,将流言转化为实质性的证据,进而发动朝廷舆论的力量,对何文渊群起而攻。

    但是现在,何文渊自己已经承认,他的确上过这道奏本,那么,对于朱仪等人来说,再查的必要就没有了。

    对于他们来说,如今的重点,实际上是在于,该如何通过打击何文渊,来稳固东宫的地位。

    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在其实想把事情闹大的,反而是东宫这边的人。

    而这,也是一众大臣,至今都没有在此事上多言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刚刚在文华殿上,还是如今的武英殿中,开口的人,都是一些小卒子,真正有分量的大臣,哪怕是作为太子府詹事的俞士悦,也并没有对于此事,表露出任何的态度。

    当然,成国公是出面了,不过,他毕竟年轻,爵位虽在,但是真要论在朝堂上的威望实力,放在眼下的殿中,还是有些不够看的。

    所以目前的状况,其实可以视为是刚刚文华殿的争端的继续,也正因于此,双方的局势,其实也大差不差。

    看着怒发冲冠的徐有贞,何文渊反而淡定的很,道。

    “徐学士,你少一口一个朝廷公议,一口一个推脱罪责,朝廷公议如何,本官是否有罪,你一个右春坊大学士说了可不算!”

    第1127章 人不要脸

    有一句话,叫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现如今,徐有贞算是深深的被震撼到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够没有底线了,但是如今何文渊的表现,却让他明白,什么叫天下之大,各有各的不要脸。

    如果说,刚刚在文华殿中,何文渊还算是有些心虚的话,那么,现在这位何大人显然是已经彻底调整好了心态,站起身来,他扫视了一圈,然后面对着徐有贞,道。

    “打从刚刚在早朝上,成国公和徐学士,就一口一个妄动国本,一句一个罪责深重,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朝堂,不是陛下的朝堂,而是太子殿下的了。”

    这一句话,让众人都瞪大了眼睛,就连一干重臣的脸色也是一变,然而,何文渊却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对着众人拱了拱手,道。

    “诸位,朝堂之上,政见不同,实乃常事!”

    “何某的确上奏陛下,议论东宫之事,何某承认,也没有必要否认,至于理由,刚刚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太子殿下乃太上皇之子,既然太上皇已然禅位当今圣上,太子殿下再居东宫,已然不妥,乃有违礼法之举。”

    “此举并非弹劾太子殿下,实则是为朝廷安稳,社稷礼法所计也。”

    “荒谬,简直荒谬!”

    眼瞧着何文渊越说越理直气壮,不仅是徐有贞,一旁的其他东宫属官,也顿时都坐不住了。

    倪谦拍案而起,对着何文渊大声喝道。

    “何为礼法?”

    “太子殿下乃宣宗章皇帝陛下长孙,亦是宫中圣母册立的东宫嫡脉,当今圣上,太上皇,宫中太后,皇后,皆对太子殿下东宫储位毫无异议,如何轮到你何文渊来指手画脚?”

    与此同时,其他的东宫属官,也都对何文渊怒目而视。

    显然,是对他的这番‘歪理’极是不满。

    见此状况,上首的几位重臣眉头一皱,已经有人打算开口拦阻,要知道,这里毕竟是武英殿,和刚刚散朝的时候不一样,天子只是让他们在此侯召,这也就意味着,天子随时有可能驾临。

    文华殿中闹成那个样子,已经是大失朝廷体统,如果说,真要是被天子撞见了这般激烈争吵的场景,着实是有些不妥。

    然而,他们还没开口,另一边何文渊的态度,却忽然软了下来,对着倪谦拱了拱手,道。

    “倪庶子,我知道,你并不认同我的观点,这一点我理解,也并无任何不满。”

    “说到底,东宫储位攸关国本,而且,如今天家情势复杂,伦序礼法如何勘定,自有诸多细论之处。”

    “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观点,这并不妨碍,朝堂之上,诸位老大人皆在,上有圣天子英明裁断,下有朝廷公议煌煌昭然,所谓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东宫储位礼法有疑,自当群臣共议,厘清礼法到底如何。”

    “何某还是那句话,朝政之事,各有观点,实属正常,辩个清楚,亦是为太子殿下着想,若朝中上下始终讳言而不敢提一字,岂不反倒说明,太子殿下储位不正?”

    这番话连消带打,姿态算是放得极低,倒是让一干东宫属官的脸色缓和不少,当然,敌意是不可能消除的,不过,却没有刚刚那么激烈了倒是真的。

    然而就在此时,何文渊的矛头,却重新对准了徐有贞,道。

    “倒是徐学士,张口闭口就想给何某扣帽子,似乎是生怕何某真的和朝中诸位大人论辩一番的,知道的觉得徐学士是一心翼护太子殿下,义愤填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做了什么亏心事,想要赶紧置何某于死地呢!”

    如果说,刚刚对东宫属官的那番话是诚恳的话,那么,现在对于徐有贞的这番话,可以毫无疑问的说,就是在阴阳怪气。

    话音落下,徐有贞气的脸色通红,差点就拍了桌子,喝道。

    “何文渊,你什么意思?”

    有点官场经验的人,基本都能听得出来,何文渊这话,明显带着弦外之音。

    什么叫亏心事?

    想想刚刚徐有贞在反对什么,岂不是不言自明?

    而对于何文渊来说,徐有贞此刻越是激动,便越是正中他的下怀,只见何大人冷冷的看着徐有贞,道。

    “什么意思,徐学士自己心里难道不清楚吗?”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闹大了,对于何文渊只有好处,因此,他盯着徐有贞,步步紧逼,道。

    “刚刚我说要彻查此事,徐学士说我混淆视听,如今看来,混淆视听的,恐怕是徐学士你自己吧?”

    “机密泄露这样的大事,你若不是心虚,为何不和我一同,请陛下彻查?”

    这句话宛如一柄刀子,锋利的刺向了徐有贞。

    一言既出,在场的大臣看向徐有贞的目光,也隐隐有些变化。

    尤其是在场的这些重臣大佬们,更是变得有些若有所思,何文渊如今的举动,意图十分明显,无非就是想把事情搅浑,把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好减轻他自己身上的压力。

    这一点,并不难看出来,但是,身在朝堂之上,最需要保持的,其实就是理性。

    何文渊的确有自己的目的,可反过来,徐有贞就没有自己的目的吗?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所以,目的并没有优劣之分,不过是各自立场不同罢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