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959节
    所谓文官集团,不过是一个虚指而已,又不是一个具体的组织,于谦固然清名卓然,威望甚高,但是,想要一呼百应,还远得很。纑

    而且,这两年下来,于谦的声望愈隆,受天子的宠信日盛,朝堂上对此不满的人,也并不少。

    就即便是单看如今的六部七卿,内阁大臣,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的,但是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怀着看笑话的心思。

    朝廷的盘子就这么大,于谦多一点,其他人就少一点,就拿上次举荐兵部官员来说,之所以会引起那么激烈的反对,背后肯定是有人暗中授意的。

    若非到了最后,是天子将一切压下,还指不定是什么结果呢,所以说,这次于谦被藩王狠狠的扫了面子,对于许多认为于谦在朝堂上的势力太强人来说,只会是乐见其成的事。

    想要让他们出头,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事。

    至于大多数的中低阶官员,他们倒是和于谦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但是,事情不落在自己的身上,始终难以感同身受,所以,他们虽然会为于谦愤愤不平,但是,想要让他们做什么,恐怕真正肯出头的人,没有几个。

    甚至于,他们就会像这些藩王们想要的一样,因此而感到惊惧,明哲保身,在接下来可能会推出的宗务改革上头摇摆不定,缄口不言。纑

    而且,藩王们有一点说得对,于谦的地位再高,也不过是臣子,和藩王之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要知道,若在洪武年间,即便是三公宰辅之尊,见到藩王,也需行四拜大礼,于谦为朝廷尽力,却被迫朝他们低头,的确会让人觉得不忿。

    但是,于礼法一道上,就像周王等人说的那样,他们堂堂藩王,难道受不得于谦的礼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于谦登门致歉的行为,对于大多数的官员们来说,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也正因如此,俞士悦才始终不明白,于谦到底为什么拖延至今。

    于谦倒是不慌不忙,看着茶水已经由滚烫变得温热,端起来呷了一口,道。

    “既然要送人情,那就不要扭扭捏捏的,诸王既然想要闹得大些,那不妨就遂他们的意便是。”纑

    这是什么话?

    俞士悦差点就站了起来。

    什么叫不妨就遂他们的意?

    望着淡定的于谦,俞次辅气的端起杯子,也不管什么饮茶的礼仪,直接就灌了进去,将杯子轻轻砸在案上,心中的情绪才算是稍稍平复下来,皱着眉头,他对于谦问道。

    “廷益,你当知道,以大宗伯的性格,不会主动提起宗务改革之时,沈尚书那边,若没有陛下授意,也不能如此轻易的就答应和礼部联手,所以这件事情,必是陛下在背后推动,不过碍于亲亲之谊,陛下不好直接出面罢了。”

    “你这么做,无异于帮着诸王阻拦宗务改革,就算不谈可能会得罪陛下,单从朝政上说,如今各地宗室生齿日繁,俸禄支出一年比一年多,如今国库的状况,又不容乐观。”

    “若是宗务改革之事能成,那么,对于朝廷财政来说,也是大有裨益之事,你……”纑

    “可是……”

    这一次,他的话没说完,于谦就打断了他。

    见此状况,俞士悦不由有些诧异,不是因为于谦打断了他,而是因为于谦的表情。

    这是打从这次俞士悦过来之后,于谦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对他开口,他说。

    “下旨让我去十王府登门致歉,不也是陛下的旨意吗?”

    这句话声音落下,俞士悦着实是愣了愣,才反应了过来。

    “你什么意思?”纑

    问出这句话,俞士悦的口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他隐隐约约的,从刚刚于谦的话中,嗅出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这是,怨气?

    见到俞士悦变了脸色,于谦也坐直了身子,抬头望着俞士悦的眼睛,脸上浮起一抹苦涩的笑容,道。

    “仕朝兄,当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你觉得,陛下当时,是真的想要维护我吗?”

    “既是如此的话,那么到了最后,为什么事情还是变成了现在这样呢?”

    如果说,刚刚俞士悦只是隐隐感觉到不对的话。纑

    那么,这一番话几乎便算是明示了。

    “于谦!”

    俞士悦霍然而起,似乎是重新认识了于谦一般,斥道。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这是在妄议君上!”

    于谦没有说话,他只是继续抬头,静静的望着俞士悦。

    二人就这么一立一坐,相互对峙着。纑

    片刻之后,俞士悦叹了口气,眉头紧皱,道。

    “陛下乃万民之主,社稷之尊,所想所思需要顾忌到方方面面,藩王宗亲,毕竟是陛下长辈,又有祖训在上,他们既然敢去,自然是有所依仗。”

    “若是陛下以势强压,传扬出去,必定会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所以即便是陛下有回护你的心思,也只能婉转暗示,这一点,难道还要我来说吗?”

    “你自己想想,往些时候,你有多少次冒犯陛下,令陛下震怒,但无论陛下有多生气,可曾真的责罚过你?”

    “何况,此次之事,也是你自己愿意担下,陛下并非没有回护于你。”

    “长久以来,陛下对你如此宠信,可你却因此次陛下并未对你过分偏袒,便心怀怨气,于廷益,你太让我失望了!”

    摇动的烛火下,俞士悦冷冷的望着于谦,脸上尽是失望之色。纑

    于谦低下头,重新斟了杯茶,望着升腾而起的热气,他的神色也变得有些复杂,道。

    “或许如此吧,陛下圣心如渊,非我等可以揣测,说到底,藩王宗室,乃是陛下血脉之亲,事已至此,一切已成定局,再说这些,又有何用?”

    “你……”

    俞士悦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看着于谦的样子,却突然又觉得有些兴致阑珊。

    静静地看了于谦片刻,俞士悦最终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轻轻的摆了摆手,道。

    “既然你心中已有定计,那我也不再多费唇舌,你自己好自为之便是。”

    说罢,俞士悦叹了口气,便想要告辞离去。纑

    只不过,临出门的时候,他想了又想,还是忍不住转过头来,开口道。

    “你近些日子不在朝中,有很多事情怕是并不清楚,这段时间,朝中并不安宁,你这两年在朝中声望愈隆,又有陛下相护,所以,很多人不敢招惹。”

    “但是,这次诸王这么一闹,恐怕有那么些人,就要暗中动心思了,你……总之,该说的话,老夫都说了,也算不负你我相交多年的情谊。”

    这番话说完,不待于谦有所反应,俞士悦便转过了身,径直离开了于府。

    罕见的,这一次于谦并没有起身相送,他就这么坐在原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夜色渐深,烛火摇动。

    不知过了多久,桌上的茶水已经渐凉,碧色的茶水倒映出于谦复杂的神色。纑

    书房中响起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于谦端起眼前的茶杯,一饮而尽。

    凉茶入口,香气早已散尽。

    所余者,无非苦涩而已……

    第1025章 区别对待的岁禄

    随着这次文华殿奏对的结束,各家藩王勉强也算是有了并肩作战的情谊,大大拉进了原本相对陌生的距离。

    诸王此次进京,本就是为了给整饬军屯一事讨个说法,如今此事已经尘埃落定,他们自然也就闲了下来。

    不过,闲下来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是真的没事可干。

    前次进宫闹了一场,虽然说针对的是于谦,但是,想必天子也不会高兴,这会进宫去,明摆着是找不自在。

    可是,不进宫的话,他们又没地儿去,这里是京师,天子脚下,虽说繁华,可是逛上几日,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朝中的大臣,向来不太敢和藩王结交,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礼节性的递个拜帖过来,平日里头相熟的人和消遣都不在,当真是无聊的紧。

    要说这些藩王当中,尹王和襄王协理宗学,到底还算是有些事做,周王和鲁王年纪大了,辈分又高,呆在他们面前也不自在,所以,秦王,郑王,宁王这几个年纪相彷的藩王,平日里没事也就聚在一起宴饮,聊做消遣,打发时间。

    十王府中,丝竹之声阵阵,底下女子舞姿翩迁,身形绰约,宛如蝴蝶翻飞。

    看着秦王和宁王两个人专注的样子,一旁的郑王朱瞻埈不由打趣道。

    “二位,这歌舞瞧着看看便好,京师不比封地里头,这些舞女,可个个都是教坊司的人,在礼部登记造册的,要给她们赎身,可是得请陛下旨意的。”

    这一番话,说的对面二人一阵大笑,秦王朱志??在他们几个里头算是最年轻的,闻听此言,倒是真的思索了片刻,道。

    “那倒是可惜,教坊司的人,的确和一般俗流不同,清雅绰约,怪不得太上皇喜欢。”

    说着话,朱志??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笑意,道。

    “说来,我倒是听说当初太上皇回朝,从教坊司拨了不少女子侍奉,如今南宫里头的好几位娘娘,都是教坊司出身,可见,这教坊司的女子,不仅是歌舞出众啊……”

    说罢,他和宁王对视了一眼,脸上的笑容心照不宣。

    倒是一旁的郑王朱瞻埈脸色沉了沉,道。

    “什么娘娘,不过是以色媚上的婢子罢了,整日里缠着太上皇宴饮,沉湎酒色也就算了,据说前些日子,有几个连端静皇后都敢顶撞,简直没有半点规矩。”

    “也就是端静皇后性子与世无争,不予他们计较,不然的话,早该将她们都打杀了。”

    这话题有些敏感,朱瞻埈是亲皇叔,所以说起来毫无顾忌,但是,其他两位却并不想掺和这档子事。

    默契的对视了一眼,宁王的目光扫向地下的舞女们,道。

    “这么说来,这些女子身上,怕是真有过人之处,不如,今天就让她们几个留下侍奉,陛下那边,回头去报一声便是,不妨事。”

    按例来说,教坊司都是清倌人,但是实际上,除了少数技艺极其出众,负责专门为宫廷献艺的女子之外,其他人既然进了教坊司,想要保持清白之身基本不可能。

    就算是普通的官员,有时候宴饮也会召教坊司的女子陪侍,更不要提他们藩王的身份了。

    别说是留下陪侍,就算是不打招呼的带走几个,朝廷无非也就是不痛不痒的斥责一番罢了。

    这种事情,对于诸王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不过是用来转移话题而已,朱瞻埈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轻咳了两声,便不再提南宫的事,转而道。

    “话说回来,这好几天都过去了,朝廷上下,这段时间也议论纷纷的,可于谦那边,怎么什么动静都没有,他不会想反悔了吧?”

    啊这……

    宁王和秦王二人相互看了看,随后,宁王拧起眉头,道。

    “不可能吧,陛下金口玉言,虽然没有下明旨,可是咱们这么多藩王,还有大臣在场听着,那于谦难道敢违抗圣命不成?”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