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911节
    各自落座之后,朱徽煣也并不废话,直接了当的就说明了来意,并且简单的将自己刚刚在宫中的奏对情况,都说了一遍。

    胡濙听完之后,思索了片刻,便道。

    “这件事情不难……”

    说着话,他看了一眼天色,然后继续道。

    “时候还早,待会老夫带着几个郎官们开个部议,争取今天晚上就把章程赶出来,然后送到王府,王爷看后若觉得没有问题,明日便可具本上奏。”

    啊这……

    朱徽煣刚刚抿了口茶,便听到了胡濙的这番话,他好不容易将茶水咽了下去,再抬头打量了一下胡濙,不由有些意外,道。

    “大宗伯,这……这么大的事,您就没有想着,要再跟陛下商议一下?”

    这回,换老胡有些诧异了,只见他老人家捻着胡须,一脸奇怪,道。

    “商议什么?”

    “王爷不都说了,这是陛下旨意,既然有旨意,那我等尽快办便是了。”

    看着对面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倒是让朱徽煣一阵没脾气。

    话是这么说,但是,您这也太干脆了吧……

    见此状况,胡濙一愣,旋即,他招了招手,于是,有两个小吏走上前来,他吩咐了两句,随后,两个小吏拱手退下。

    随后,胡濙便道。

    “王爷是觉得,太着急了是吗?”

    朱徽煣迟疑着点了点头,道。

    “不瞒大宗伯,这件事情毕竟和皇明祖训……总之,虽是陛下旨意,但是本王总觉得心里有些没底。”

    “皇明祖训?”

    胡濙的脸色有些古怪,不过,也仅仅是片刻,这种神色便消失不见,道。

    “王爷放心,陛下不都说了,各宗室前来是探亲而来,而且,也非诸王皆一时同至,和祖训所述并无冲突。”

    “何况,宗学所设,本就并无前例可循,对典制稍有补充也是常事,朝中纵然有所非议,王爷也不必担心,礼部来应对便是。”

    这话一出,朱徽煣更是感到一阵意外。

    他险些以为,眼前坐着的不是胡濙,而是于谦,开玩笑,这位大宗伯,出了名的喜欢置身事外,摸鱼划水,什么时候见过他如此积极用事,而且还主动包揽责任的。

    难不成,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朱徽煣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

    天子为什么要准宗室进京?

    别说是要解决宗学学生的问题,那压根就不是个问题,朝廷恩宽,就放他们归乡,要是不想管,就将他们继续留在京中,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但是,天子特意找他过去,还准了宗室进京,闹出这么大的阵仗,这是要干嘛?

    朱徽煣正想开口发问,对面的胡濙却像是知道他在想什么一样,笑着道。

    “总之,此事不算难,王爷放心便是,倒是如今距离年关时间不长,此事如若要办,就需尽快。”

    “王爷刚刚提及,有不少宗室写了家信过来询问此事,按陛下的意思,这些来过家信和奏疏的,此次都准进京,所以,名单到底有多少,需要王爷尽快整理,有了名单,我才好和鸿胪寺协调,早做准备。”

    这……

    看着胡濙诚恳的目光,朱徽煣迟疑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这是自然。”

    说到底,朱徽煣也是心思玲珑之人,虽然胡濙没有点出来,但是这话语当中,隐隐含着一丝逐客之意。

    因此,原本到了嘴边的话,他也咽了回去,压下心中的疑问,他又寒暄了两句,便起身告辞了。

    待得朱徽煣走后,胡濙坐在大堂当中,罕见的没有继续拿着他的话本医书,而是望着门外纷纷扬扬的大雪,一阵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半晌之后,大堂当中,响起低低的一声喟叹,道。

    “……就是不知,这场风波此番又会由何而起啊……”

    第981章 皇店皇庄

    乾清宫外,寒风席卷,朱祁玉站在廊下,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鹅毛般的雪花被风卷着,落在肩上,飘进廊下,静谧而又安然。

    在他的身后,怀恩和舒良二人恭敬侍立,除此之外,还跪着两个身着蟒衣的太监。

    片刻之后,朱祁玉叹了口气,道。

    “瑞雪兆丰年,这场雪一落,来年必定是个好年景!”

    单听这话,似乎是对明年的美好期望,但是,在场皆是宦官,察言观色是基本的能力,从天子口气当中的一抹低沉,便能听出,这话绝非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尽管如此,一旁的舒良还是附和着,开口道。

    “陛下圣德,烛照万方,上苍有眼,庇护有德之人,来年自是安安稳稳,社稷无虞。”

    闻听此言,朱祁玉摇了摇头,却并没有多说,转过身来,他的目光落在跪着的两个宦官中,年岁稍大些的那个人身上,道。

    “宋文毅?”

    “奴婢在……”

    和普通的内宦身形相对瘦弱不同,宋文毅虽然已经快五十岁了,但是身体健壮,不太像一个宦官,反倒像一个武人。

    不过,也只是远看而已,他甫一开口,脸上露出的谄媚之意,顿时回归了宦官的身份。

    看着眼前年轻的天子,宋文毅的心中也颇有几分忐忑。

    他进京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召见,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还是他头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这位新天子。

    之前接到召他回京的诏命时,各种流言满天飞,都说让他回京,是要接替去山西兼着镇守太监的成敬。

    对于这个消息,宋文毅自己是不信的,但是,那毕竟是司礼监,内廷二十四衙门之首,就算只是一丝希望,那对于宋文毅来说,也是天大的机会。

    所以,回京之后,他一直都随时准备着,但是可惜的是,天子仿佛将他忘了一样,就只是派人带来一道口谕,勉励他在辽东镇守辛苦,赐下了一座宅邸,其他的一概未提。

    换句话说,现在的宋文毅,基本上是被闲置了,他要是个官员,还能去吏部问问。

    可是,他是一个宦官,天子不愿意见他,那他可真是连去的地儿都没有。

    而且,因为宦官的身份,他也不敢四处乱跑,生怕天子召见他的时候找不着人。

    这一段时间,可算是急坏了他。

    为了能够见上天子一面,他算是想尽了各种法子,几乎天子身边的各个大珰,他都拜见了一遍。

    有时候去的第1回 人家‘不在’,他就厚着脸皮再去一趟,至于每回过去,明里暗里从上到下打点的银钱,就更不要提了。

    但即便是如此,他大多数时候得到的答桉,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实待着。

    直到后来,他拐着弯的找到了眼前这位御用监的王诚公公,不仅得到了热情的接待,这位王公公还答应在天子面前好好替他问上一嘴,当场可给宋文毅感激的差点落泪。

    果不其然,今天他就突然得到了召见,虽然有些突然,但是,看了一眼同样被召过来的王公公,宋文毅多少也安心了几分。

    就在他心中胡思乱想的时候,天子的声音却已经再度响起。

    “朕听说,你最近跟王诚走的挺近?”

    这话口气十分轻松,仿佛只是随口一问而已。

    但是,即便是在这寒冬大雪的天气,宋文毅的额头上还是渗出一丝冷汗。

    他侧眼看了看王诚,却见对方毫无反应,仍旧跪在原地一动不动。

    吞了吞口水,宋文毅硬着头皮,开口道。

    “回陛下,奴婢蒙陛下恩信,得召回京,心中感激涕零,只不过,奴婢离京多时,亲族也皆不在京师,骤然回京无依无靠,许多闲杂之事处置起来颇为不便。”

    “所幸王公公古道热肠,见奴婢可怜,所以时常对奴婢伸出援手,一来二去,也就熟络了起来。”

    应该说,这段时间,宋文毅到底也没闲着。

    既然回了京师,那么,首先要打探的,自然就是天子的性情,习惯,喜好,这是一个宦官的必备素养。

    虽然一直没有得蒙召见,但是,从各处搜集来的消息来看,这位新天子智计深沉,对整个前朝后宫,都颇有掌控。

    更重要的是,宋文毅在拜访各路大小宦官的时候,也对如今内宫中的几位大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尤其是东厂的舒良公公,凡是宫中之人,对于这位舒公公,无不是又敬又怕。

    按理来说,宦官之间相互勾结,对于上位者来说是大忌,所以,刚刚有那么一瞬间,宋文毅在犹豫,他要不要‘委婉’一点。

    但是,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比诸底下的人相互交际,欺瞒天子,恐怕更是大忌。

    而且,最关键的是,有东厂在,这京城当中,恐怕难有什么消息,能够瞒过天子的耳目。

    所以说,这种情况下,他如果要是说假话,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不过,说到底,他没有真正和天子接触过,并不知道天子真正的脾性究竟如何。

    因此,说了这番话之后,宋文毅心中也是忐忑的很,深深的低下头,后背上也冒出阵阵冷汗。

    所幸的是,很快,天子的声音便重新响了起来,一如刚刚般轻松,道。

    “哦?那你确实该好好谢谢王诚……”

    这话似有深意,但是,总算没有怪罪的意思,让宋文毅稍稍放下心来,道。

    “陛下说的是,奴婢肯定好好谢谢王公公。”

    见此状况,朱祁玉摆了摆手,道。

    “你们平身吧。”

    于是,二人小心翼翼的起身,躬身侍立着,便听得天子继续问道。

    “既然你们打过交道,那你应该也知道,王诚在宫中,是做什么的吧?”

    “回陛下,王公公管着皇店,负责和户部接洽,运送皇店中的物事,同草原各部互市。”

    宋文毅垂手答道,口气当中,忍不住闪过一丝掩不住的羡慕之意。

    如今外头都传,说内宫当中第一档的大珰,当数成敬,怀恩,舒良三人。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