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874节
    “所以大概率,明天的朝会上,皇上已经和不少大臣已经通过气了,既然如此,那么依皇上的性格,恐怕就不会亲自下场了,最多是有所偏向而已。”

    “毕竟,朝堂之上,当今皇上,可一向是听言纳谏的形象,虽然说,如今有想要乾纲独断的趋势,但是,也未必就肯真的不顾声誉。”

    闻听此言,朱仪也笑道。

    “所以说,明日必定是一场大戏。”

    “当然,他们要怎么唱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戏,咱们该扮演什么角色。”

    端起茶盏饮了一口,朱仪脸上重新恢复了自信,道。

    “此处没有外人,小侄就直说了,朱阁老一直想和皇上作对,其实根源还是在于太上皇。”

    “太上皇他老人家……”

    朱仪停了停,没有说下去,但是张輗显然明白了,于是,朱仪继续道。

    “所以,这场戏一唱,皇上的态度一摆出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张輗似乎也明白了什么,面上隐隐带着一丝笑意,问道。

    “国公爷想怎么做?”

    “戏要做的真,那么,知道戏本子的人就不能多,所以,小侄断定,在朝堂之上,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真相的,既然如此的话……”

    朱仪压低声音,往前俯了俯身子,对着张輗说了几句话。

    随后,他直起身子,道。

    “如此一来,既能说服太上皇,也能赢得满朝的赞誉,更重要的是,还不会真的得罪皇上。”

    “岂非是一举多得?”

    张輗听完了之后,思索了片刻,神色也变得轻松起来。

    看着朱仪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叹了口气,感叹道。

    “国公爷,这外头都说,咱们两府结亲,是英国公府帮了成国公府。”

    “可只有老夫自己才知道,虽然当时成国公府风雨飘摇,但是,能跟成国公府结亲,恐怕是老夫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第952章 宣府夜谈

    夜,乾清宫中。

    朱祁钰手里握着书卷,但是心思却明显不在上头。

    底下舒良小心侍奉着,正将今日英国公府当中发生的事情,仔仔细细的的道来。

    “……皇爷,大致便是如此了,徐学士那边,也传了消息过来,说是在回程的路上,试探了一下朱阁老的意思,虽不知缘故是什么,但是,朱阁老对成国公的看法,似乎转变了不少。”

    不得不说,徐有贞的确是一个积极分子。

    虽然舒良一再跟他说,让他不必多做什么,但是,他依旧勤勤恳恳的及时传递消息。

    不过,对于这个消息,朱祁钰却并无意外,轻轻的撂下手里的书,他眯了眯眼睛,道。

    “看来,朱仪这次是下功夫了,不过,胆子也挺大的,都敢给朕写戏本子了……”

    这番话说的平静,以致于,让舒良都有些拿捏不准,到底是喜是怒。

    小心的陪着笑脸,舒良道。

    “皇爷明鉴,奴婢瞧着,国公爷也是好心,总归,这朝堂上下老是闹腾着,也不是回事。”

    “若能让英国公府那帮子人安生些,皇爷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心些。”

    闻言,朱祁钰瞥了舒良一眼,摇了摇头,道。

    “朱仪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他的方向没什么问题,但是,总归是急躁了些。”

    “也罢,这戏本子既写好了,那朕这次,就替他唱上一台大戏,倒也无妨!”

    夜色漫漫,黄沙漫天,十月的边境,已然是夜寒如水。

    宣府城,副总兵府中,依旧是灯火通明。

    “杨侯,一路辛苦!”

    一身绯袍的金濂站在院中,身旁是早已经抑制不住自己激动心情的杨信。

    而在他们的面前,则是风尘仆仆,一身甲胄的昌平侯杨洪。

    “这么晚了,有劳金尚书久侯。”

    长途奔袭,杨洪显得有些疲惫,但是,面对着金濂,他依旧挺直着腰背,行了个军礼,道。

    “陛下有话,嘱本侯亲自带给金尚书,所以,本侯便先行赶来了,朝廷拨付的两万大军,待整备之后,七日内到达宣府。”

    闻听此言,金濂倒是面色一肃,当下也不过多寒暄,伸手一招,道。

    “既是如此,咱们入内叙话?”

    二人各行一礼,随后,便同时进了府中。

    花厅当中,早已经备好了茶点。

    杨洪解下盔剑,各自落座之后,便问道。

    “陛下的旨意,想来,已经到了金尚书的手中吧?”

    “昨日方到。”

    金濂点了点头,脸上的神情有些复杂,看着杨洪道。

    “杨侯,您府中这位小公子,这次可真是让老夫刮目相看啊!”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很多秘密,其实也不是秘密了。

    尤其是当几个部落联合来到宣府城中讨要说法的时候,杨杰的所作所为,便已经都瞒不住了。

    叹了口气,金濂道。

    “当初,小公子入草原之前,只说是奉陛下旨意,挑拨脱脱不花和阿噶多尔济的关系,令其内乱,为防不测,才需要老夫坐镇宣府,可谁曾想,小公子这一去,便是惊天动地啊!”

    “不过,杨侯既然到了,想必,陛下那边,也已然有了决断了吧?”

    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也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无论是杨洪还是金濂,基本上都是单刀直入。

    点了点头,杨洪从一旁侍从带着的小箱子里,拿出了一份圣旨,递到了金濂的面前。

    这份圣旨,自然就是拔擢杨杰的那一份。

    圣旨不是下给金濂的,自然也不算是宣旨,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金濂接过圣旨,展开一瞧,虽然心中已有预料,但是,还是颇感意外。

    “京卫指挥同知?轻车都尉?”

    看到这几个官职的同时,他先是一惊,随后眼眸微阖,轻轻点了点头,道。

    “明白了。”

    于是,杨洪开口道。

    “照陛下的意思,此番同草原各部谈判,以金尚书为主,陛下之所以遣派本侯前来,只是为了震慑各部,这一点,请金尚书放心。”

    这也是杨洪如此着急赶到宣府的原因所在。

    虽然说,这次天子准他领兵出京,但是,也明确的跟他说了,不可掀起大战,并且特意嘱咐了,遇事要和金濂商议。

    言下之意,他们二人当中,其实还是金濂为主。

    若是寻常时候也就罢了,但是这一次,涉及到杨杰,所以,杨洪不得不慎之又慎。

    他长途奔袭赶到宣府,就是为了,能够尽早和金濂达成一致。

    所以,一上来他就摆明了态度,先给金濂递上一颗定心丸。

    果不其然,闻听此言,金濂眼中的疑虑,果然是消散了不少,道。

    “如此便好,这段时日,老夫虽不在朝,但想来兵部,户部如今,都支撑不起一场大战。”

    说着话,金濂看了一眼旁边的杨信,道。

    “而且,杨副总兵应该清楚,近段时日,边军中有不少将领,对朝廷大政负隅顽抗,已被老夫擒拿下狱。”

    “如今兵部和军府尚未来得及安排新的将领接受,边境各处,军心不稳,若真要开战,只怕这一年多整饬军屯的辛苦,是要前功尽弃了……”

    这番话说的十分诚恳,隐隐透着一股担忧之意。

    不过,话音落下,杨洪的眉头却皱了皱,道。

    “金尚书,虽说按陛下的心意,不欲开战,但是,早做准备还是要的,边军将领,亦有自己的苦衷,若有罪行不重者,可否请奏陛下,命其戴罪立功?”

    花厅中安静了下来,金濂抬头望着杨洪,片刻之后,却并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道。

    “杨侯方才说,陛下有话带给老夫,不知,是什么话?”

    杨洪知道金濂在转移话题,但是,沉吟片刻,他也没有继续纠缠,而是道。

    “两件事情,第一,是关于此次谈判的原则,陛下说……”

    随后,杨洪便把天子所说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达给了金濂。

    应该说,文臣有一点比武臣要强的就是,能够混到六部七卿级别的大臣,个个都是多面手。

    金濂虽然精擅的是刑名,但是,对于兵事军政,他也并不陌生。

    听了杨洪转达的这番话,他很快就深刻领会了皇帝的精神,其实说白了,就两点。

    第一,胡搅蛮缠装糊涂!

    不管对方说什么,就死咬着大明和脱脱不花毫无关系,死咬着大明和各部落之间,是朝贡关系,死咬着杨杰并没有杀人,鞑靼内乱乃是咎由自取,和大明毫无关系。

    第二,强硬,态度无比强硬!

    一定要表现出,大明不仅不怕打仗,而且就等着这帮人寻衅,好趁机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的样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知难而退。

    不过,将这番话消化完了之后,金濂皱了皱眉,心中却不由升起了一阵疑惑,问道。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