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822节
    “清流一脉的未来,老夫自有打算,你不必操心。”

    “东宫固然是一条进身之阶,但是,于眼前局面无解,想要真正改变如今清流的处境,还得从陛下这入手方是正途。”

    “今日殿上,陛下虽未明言,可老夫心中已经约莫明白了方向,这条路子若是能趟开,才是治本之策。”

    “至于东宫……”

    瞥了一眼徐有贞,陈循一针见血,道。

    “元玉,你的情况特殊,老夫便不说了,但是,对于翰林院的其他人来说,走捷径或许可以解一时燃眉之急,可终归会埋下隐患,官场上,最忌心浮气躁,踏踏实实一步步的把路走实,才是正道。”

    自从徐有贞进入东宫之后,陈循和他来往就渐渐少了。

    但是,至少陈循知道,他和朱鉴走的很近,而朱鉴此人……

    总之,作为徐有贞的老师,该告诫的,陈循还是忍不住告诫一番。

    不过,面对这番教导,徐有贞也只能苦笑以对。

    “学生明白,谢陈师教诲。”

    见此状况,陈循便知徐有贞是他敷衍他,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但是,他也不再多说什么,继续道。

    “朱阁老这边,固然要个交代,但是,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此次,老夫的目标是王翺,这也是朱阁老的利益所在。”

    “可如今,王翺依然是首辅,朱阁老虽然弹劾了,可没有成功,那么,之前所说自然作罢。”

    “何况,你也不是没有瞧见,放弃翰林院,是宗谧自己的选择,老夫并没有施加压力,而且,陛下投桃报李,给了右都御史的加衔,这对宗谧来说是好事,老夫岂能替他推拒?”

    啊这……

    徐有贞愣了愣,脸上的苦笑之意更浓。

    因为陈循的这番话,完全就是在耍赖皮了。

    是,朱鉴弹劾王翺,是没有成功,但是,这种事情,哪有十成十的把握,说能够成功的。

    不管怎么样,朱鉴冒着风险出了手,那么,按照官场的规矩,就不该毫无所得。

    毕竟,经此一事,王翺必然会在心中记上一笔。

    而且……

    “陈师,话虽如此,但是,此次朱阁老出手一次,也并非毫无所获,至少,首辅大人做出了不少让步,而且,也交出了翰林院的差事,这……”

    “这难道就不是朱阁老想要的吗?”

    陈循打断了徐有贞的话,淡淡的反问了一句。

    第911章 请陈师救我

    朝堂之上,王翺看似是三言两语就破了局。

    但是实际上,哪有那么简单。

    朱鉴突然出手弹劾他在内阁擅权,欺压阁臣,而王翺一直将目光都盯在江渊的身上,对此没有任何的准备,仓促应对,想要不付出代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其实,只要仔细去听王翺在朝堂上的辩驳之言,很容易就能够发现,王翺其实压根没有辩驳,而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通过放弃一部分利益,来求得最快速度的平定乱局。

    朱鉴弹劾王翺的罪名有三。

    其一,以分票权打压拉拢阁臣,营造势力。

    其二,以阁议变相裹挟诸阁臣,将原本分散的票拟权集中在首辅身上。

    其三,排除异己,不断和其他阁臣发生冲突。

    这几点弹劾,虽然算不上铁证如山,但是,硬要攀扯,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王翺毕竟也是宦海沉浮多年之人,知道快刀斩乱麻的道理。

    那种情况之下,越耽误时间,变数就会越多。

    这一点,陈循自己也是很清楚的,到了他们这样的地步,看似朝堂重臣,权势逼人。

    但是实际上,却更需要小心谨慎,提高警惕。

    内阁首辅,如今虽然尚比七卿稍逊,但是,已然不遑多让。

    所以对于王翺来说,暗中窥伺,希望他倒台的人,绝对不止朱鉴一个,朝堂上势力盘根错节,复杂之极。

    但是无论如何,只有变动,才有机会。

    因此,他们这等地位的人,需要保持自己在朝堂上,完全与地位匹配的威势和话语权。

    简而言之,就是要让暗中窥伺的人心存敬畏,让图谋算计的人,知道真的动起手来,会反伤己身。

    只有如此,才能震慑宵小之辈。

    而一旦他们在某次政治斗争中展露出颓势,那么很容易就会形成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哪怕原本是和他们无冤无仇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能够分一杯羹,也会跟在后头摇旗呐喊。

    但是,对于当时的王翺来说,他对于朱鉴的弹劾并无准备,所以,想要给予精准且沉重的回击非常困难。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最快的速度平息风波,既然损失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就用最小的损失来解决。

    只要不伤及自己的基本盘,让渡部分利益以解决暂时的困境,是最好的办法。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因此,对于朱鉴的弹劾,王翺并没有正面予以回应,而是逐条剖析,直接提出解决办法。

    对方说他分票不公,那他就干脆轮流将不同政务分门别类,按时间轮值。

    对方说他以阁议裹挟阁臣,那他就表明态度,说之后的阁议,会将每个阁臣的意见列附在后,以供天子参考。

    这两条回应,看似是波澜不惊,但是实际上,却让出了不少的利益。

    陈循自己就是内阁出来的,所以他很清楚,首辅在内阁中,之所以地位超然,原因就在于手掌分票权。

    通过分票权,首辅可以调整其他阁臣负责票拟的政务内容,若是没有了这项权力,那么首辅便算是有名无实了。

    至于阁议,朱鉴说的倒是不错,王翺是空降进入的内阁,所以在朝中并无深厚根基,阁议之举,就是为了加强他在内阁的权威,使内阁意见统一,然后由他这个首辅在朝堂上代为发声。

    可是,王翺如今做出表态,阁议上所有阁臣的意见都会被附在后头,而不是形成统一的意见,那么阁议实际上,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实际上,王翺看

    似保住了自己首辅的位置,但是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

    他这么一表态,再加上放弃了兼管翰林院的差事,几乎便等同于退回到了刚刚进入内阁时所面临的局面。

    外无臂助,内无实权,除了空有首辅之名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所以徐有贞才说,陈循这是在耍赖皮。

    内阁近来势大,逐渐有侵夺六部权柄的势头,虽然说现在还不明显,但是,那是因为天子勤政。

    早朝,常朝,大朝,经筵,虽然说天子调整了上朝的间隔,但是,除了龙体不豫和极少数特殊情况之外,天子几乎每一次都没有废弛过。

    正因如此,内阁的票拟权,才并没有对六部的事权形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六部的大臣们,哪个不是人精。

    现在没有发生,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

    内阁的票拟权,某种程度上是在代行君权,对于朝廷来说,内阁的存在可以在动荡时期暂时的填补真空,但是,对于六部这样的实权部门来说,内阁权重,却绝非是什么好事。

    所以事实上,朝中的诸多大臣,其实都在有意无意的打压着内阁。

    似是王文,于谦这样的天子亲信,很多时候的重要奏本,压根就不会送到内阁,而是会直接进宫面见天子。

    其他不便随时进宫的,若遇紧要之事,也会先在早朝上探一探天子的口风,然后再拟定奏本,尽量减少内阁在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更不要提,有些时候,一些大臣会递给天子不经过任何衙门的密奏。

    最典型的,就如前段时间,钦天监关于大灾的奏疏,以及近段时间,朝中风闻的,礼部上呈给天子关于整顿宗务的奏疏,都是以密奏的形式上呈的。

    当然,这些密奏既然没有经过早朝,或者是其他的衙门,自然也很难拿到朝会上来讨论商议。

    不过,也总归是绕开内阁的一条途径。

    事实上,这也是陈循这次出手针对王翺的原因之一,虽然说事先没有相互通过气。

    但是,六部之间早有默契,此次陈循出手打压王翺,事实上,是在打压内阁,从这一点上来说,是符合六部的利益的。

    所以,朝议之上,天子没有表态之前,所有的七卿大臣,没有一个出面替王翺说话的。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站到越高位,便对朝局看的越透彻,事实上,不仅是六部,陈循隐约感觉到,天子对于内阁的态度,也十分矛盾。

    内阁的票拟权,是天子给的,尚书的加衔,也是天子给的,按理来说,天子理当是重用内阁的。

    但是,种种迹象却表明,天子并不怎么亲近内阁。

    原本陈循以为,这是因为内阁传统,只让清流晋身,天子不喜清流务虚不务实,所以才连带着不亲近内阁。

    可随着陈循,高谷陆续离开内阁,王翺空降成为首辅,如今的内阁五个阁臣,清流出身的就只有江渊一个,甚至于,就连江渊也有部院流转的经历。

    但即便如此,内阁的处境,却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

    所以陈循便猜测,天子在对待内阁的态度上,也有些踌躇不定。

    事实上,这次朝会,也验证了他的猜测。

    朱鉴对王翺的弹劾,对于王翺来说或许是措手不及,但是,对于天子来说,要应付却轻轻松松。

    内阁的权力几乎全部来自于天子,内阁首辅是否擅权,还不是取决于天子的一句话?

    天子若是有意,甚至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首辅的权威,将阁议,分票权等作为制度确定下来。

    但是,天子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看着王翺就被迫放弃部分

    权柄以换取风波的尽快平息。

    可是,要说天子真的下了决心要打压内阁,也不尽然,否则王翺想要全身而退,也并不容易。

    这种处置,其实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天子内心的矛盾。

    所以陈循针对王翺,看似鲁莽,但是实际上,还是经过了缜密的思虑的。

    削弱内阁的权势,对于六部来说,都是好事,对于天子来说,也是默许的。

    而削弱首辅的权势,对于内阁中人来说,也亦是好事。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