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818节
    虽然说陈镒还没有表态,但是这种情况之下,他显然,也不可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不过,他落到最后的这个举动,倒是让人有些意外。

    随着胡濙的话音落下,陈镒总算是上前拱手开口,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回答天子刚刚的话,反而提起了另一桩事。

    “启禀陛下,臣以为,首辅大人是否尽职,有目共睹,不需多言,但是,参与殿试的其他三位阁臣,有徇私举动,确实抵赖不得。”

    “今日朝议,乃议殿试舞弊一案,如今江渊既然已经承认,他伙同萧镃等人操纵殿试,那么,理当予以处置。”

    “除此之外,此事根源之处,还是如陈尚书方才所说,朝廷风气不正,纲纪不振,诸臣只知明哲保身,不能持身公正。”

    “殿试一案,不过官场一角,但见微知著,亦不可不慎,都察院监察百官,官场风气若此,科道官员责任难以推卸,臣身为总宪,惭愧之极,请陛下降罪。”

    啊这……

    陈镒这番话,说的沉重至极,引得在场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应该说,陈总宪这话,说的倒是没什么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把话题拉回到殿试一案上,也是在帮王首辅。

    可是,问题就在于……

    这咋还有抢着承担责任的呢?

    刚刚陈循把责任归到吏部头上,已经是有些牵强了,但是总归是替天子和太上皇背锅,也就算了。

    这事也没人会去细究。

    可现在,陈总宪这是在做什么?

    自己找罚?

    底下一众大臣不由有些迷惑。

    但是,一旁的一干重臣,脸色却变得有些耐人寻味。

    尤其是王文,望着陈镒的目光,隐隐有几分不善……

    不过,陈镒显然并不在意,相反的,他说完之后,虽然看似目不斜视,但是隐约之间,似乎又将目光落在了陈循的身上。

    与此同时,陈循的眉头微皱,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陈镒毕竟是风宪之首,他如此态度,朱祁钰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目光动了动,他望着陈镒的目光有些若有所思,但是,面上他却依旧十分平和,开口道。

    “总宪不必自责,官场风气不正,并非一日,前有王振擅权,忠直之辈多受打压苛待,如今王振一党虽已清算,但官场风气想要扭转,却非一日之功。”

    “近来朝廷诸事还算平顺,离不开诸卿齐心协力,尤其是前番清丈田亩,整饬军屯,都察院与兵部合力,深入各地,此大政方能推行,科道有功,朕实知之。”

    略停了停,朱祁钰的脸色肃然起来,继续道。

    “殿试一案,既然江渊已然认罪,那么便该处置,江渊身为内阁大臣,勾结翰林学士萧镃,操纵殿试,扰乱朝廷抡才大典,有负朕心,当以渎职论处。”

    “念及其并未与程宗等人勾结,收受贿赂,着罢去官职,流放铁岭卫,以示惩戒。”

    “翰林学士萧镃,贪念作祟,持心不正,亦当同罪,念其遭人构陷,且有悔过之意,从轻处置,着罢去官职,永不叙用!”

    虽然说在朝议的过程当中,天子不怎么表示态度,但是真正到处置的时候,天子显然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疑。

    这番处置,倒也在群臣的意料当中,符合天子一贯宽仁的风格。

    江渊还算幸运的,保住了一条命,虽然说被流放了出去,但是,以他弄权弄到天子头上的行径,这番处置,着实算是天子大发善心了。

    至于萧镃,他有点可怜,白白被人算计了一番,但是,政治斗争就是这样,能者上庸者下。

    萧镃自己,是个学问大家,却并不是个擅长权谋之人。

    既然不擅长这些诡谋,那就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本分的事便是,可他却偏偏难以抑制自己的贪心,落得这个下场,不仅丢了官职,连一辈子的清名搭了进去,也算是咎由自取。

    这件事情闹得这么大,哪怕到最后,朝廷将主要责任归咎在了江渊身上,可是对于底下的士子们来说,萧镃作为翰林学士,就是这次殿试的主持者。

    殿试不公,首先骂的肯定是他!

    所以实际上,萧镃的处境,也比江渊好不了多少。

    他们二人,下场早已经定了,不过是处置轻重而已,大臣们心中稍稍感叹了几句,就迅速将心神收敛了回来。

    这二人已经不值得关注了,但是可别忘了,大理寺这回,可是把十个读卷官全部都弹劾进去了。

    剩下的这些人怎么处置,才是最关键的。

    这些人里面,有内阁大臣,有六部侍郎,随便一个被撤换,在平常时候,都会引起官场地震。

    更不要提,现在是足足十人。

    他们要是全都被处置了,那么,对于整个朝廷来说,将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当然,或许也是个机会……

    其实,仔细听听就会发现,刚刚无论是谁,哪怕是七卿大臣,他们讨论的,都是罪责在谁。

    但是,具体该如何处置,却基本没有人提及。

    因为这种事情,必须要天子先表态,定下调子,才有讨论的余地。

    不然的话,谁先开口,都是惹祸上身。

    至于天子会如何处置……

    有脑子灵光的,已经渐渐品出几分味道来了。

    大理寺在上奏的时候,是把江渊,萧镃,张敏,朱鉴列在一起的,但是刚刚,天子却单独拎出了江渊,萧镃二人。

    这是否说明,天子在此案上,尤其重拿轻放?

    可是,这件事情闹到现在,无论是陈循,王文,还是后来的陈镒,都表示出了,这件事情不仅是殿试舞弊,更是官场风气问题。

    这种情况之下,若是不予惩处,那么,岂不意味着助长这种风气。

    想来,这么大的案子,这么多读卷官都缄默不言,未尝不是有法不责众的念头在。

    法令不行,未尝不是官场风气不正的原因之一。

    甚至有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这其实是个两难的抉择。

    如今就看,在天子的心中,到底是哪一方更重了……

    第908章 杜宁的抉择

    底下诸臣的神色变化,坐在御座上的朱祁钰自然尽收眼中。

    甚至于,对于吏部和都察院之间隐隐的争锋,他也都看的清清楚楚。

    殿试一案,所涉巨大,人人都想从中渔利,大理寺,工部,吏部,都察院,乃至于内阁,都各有所图。

    除此之外,还关系到清流的地位,朝廷风气的澄清,政局的稳定。

    可以说,身为天子,朱祁钰的顾虑,要比底下这些大臣们多得多。

    但是不论如何,事情总归是要有个了解的。

    看着底下陈镒沉重的脸色,朱祁钰叹了口气,旋即,心中便已有决断,沉吟片刻,他继续开口道。

    「殿试一案,堪称本朝自南北榜案后,科举舞弊第一案!」

    「内阁辅臣勾结翰林学士为主谋,其余诸读卷官明知违规,仍旧缄默不言,视社稷江山如无物。」

    「朝堂风气如此,实在令朕痛心不已。」

    「此事都察院有监察不当之责,吏部有铨选不当,识人不明之责,理当责罚,左都御史陈镒,罚俸半年,吏部尚书王文,罚俸三月,以示惩戒。」

    让大多数朝臣都没有想到的是,天子撂下处置了一半的殿试没有继续说下去,反倒是先管起了吏部和都察院。

    说来,这两位老大人争着抢着认错,这下子,倒算是求罚得罚了。

    不过,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明明王天官被罚的更轻,但是,他老人家却似乎更加愤愤不平一样,恶狠狠的瞪了陈镒一眼,随后,二人方上前道。

    「臣领旨谢恩!」

    与此同时,一帮大佬目不斜视,但是眼中却忍不住闪过一丝异色,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接着,二人退下之后,天子也没有过多犹豫,便继续开口道。

    「至于剩下的八位读卷官,虽非主谋,但亦有玩忽职守之罪,念及其并非蓄意而为,且平素并无错漏之处,朕予以恩宽,但不可不罚。」

    「传旨,免去内阁大臣朱鉴太子少师,张敏太子少傅之衔,留本官本职不变,降品一等,俸禄视同三品,仍在内阁差遣,其余读卷官,亦降品一等,三年内不得擢升转调,以观后效,如有再犯者,从重处置!」

    啊这……

    在场的一帮朝臣愣了愣,没想到天子竟然会这么处置,因为以前,着实是没有这种先例。

    不过转念一想,他们倒也明白了过来。

    这次的案子牵扯的太大了,如果天子真的从重处置,那么,整个朝堂怕是要出现真空。

    但是不处置又不合适,所以,只能想这么一个折中的法子。

    如此处置,既给了这些大臣们以教训,而且,也能够维持朝局的稳定,不至于让政务运转出现问题,倒算得上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只不过,不少人还是心里暗暗觉得有些遗憾就是了,毕竟,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是,一旦这次天子真的震怒,将这些大臣都降职乃至罢免,那么,空出来的位子,可是一大批啊……

    但是现在看来,怕是不可能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件事情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在场的一众大臣心中默默的松了口气,感觉脑子有些酸胀,今天发生的事情太过峰回路转,少不得,他们回去之后得再仔细的复盘一番。

    按理来说,今天朝议商议的就是殿试舞弊一案,现在这件案子有了结果,那也该散朝了。

    但是,天子却意外的又提起了另一桩事。

    「此次大理寺辛苦多时,也算有功,杜寺卿,萧镃如今被罢官归乡,翰林学士一职空了出来,你可愿继任?」

    ???

    杜宁看着天子温和的脸,不由有些发愣。

    这是个什么意思?

    不仅是杜宁,其他的一众大臣,也感到十分惊讶。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