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793节
    而且,说什么天子雷霆大怒,这殿中压根没有半分压抑紧张的气氛,倒是其乐融融,和颜悦色的很,还能关心岷王的家事呢。

    “叔祖,音埑王叔回归岷藩,算算也有段日子了,安顿的如何了?近日以来,和新妇相处的可还融洽?”

    “托陛下的福,音埑的这个媳妇,贤惠的很,这段日子,发生了不少事,臣的王妃上了年纪,操持不来,若是没有这位新妇里里外外的帮忙,岷王府怕是要后院起火了,前两日音埑还写信来,说府中一切都好,不必忧心。”

    提起自家儿子,朱徽煣脸上浮起一丝笑容,开口道。

    “臣还要感谢陛下赐了这桩婚事,后宅安宁,才是府中和睦安稳之本啊!”

    见此状况,天子点了点头,笑道。

    “谢朕做什么,叔祖要谢,得谢太叔祖,当初是他老人家慧眼,选了这么个新妇,又加紧操办着婚事,才有了如今岷王府的安稳,只可惜,太叔祖没能熬过这个春天,唉……”

    话到最后,天子的脸上露出一丝惋惜之色。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朱徽煣理应附和两句,要么就开导两句,但是终归,不能让场子冷下来。

    然而,现实就是,听了天子的这番话,朱徽煣沉默了下来。

    见状,天子也没有继续往下问,而是侧了侧身,对着一旁的内侍吩咐了两句,于是,便有了内侍出外传旨的一幕。

    与此同时,见到这一幕的朱徽煣,心中叹了口气,也不再犹豫,起身拱手道。

    “陛下,臣有一事,想请陛下恩准!”

    不叙家事,天子的神色自然也就收敛了起来,认真问道。

    “何事?”

    朱徽煣向来不是什么犹豫不决的性格,既然下了决心,自然也不会摇摆不定,再行一礼,他诚恳开口,道。

    “这段日子以来,因臣与襄王一事,给朝廷添了诸多麻烦,赖陛下仁慈恩宽,臣惶恐不已。”

    “今诸事已毕,臣在京中尚需操持宗人府诸事,不便擅离,但是父王却不能长久无人祭奠。”

    “所以,臣想请陛下恩准,命音埑代臣坐镇岷藩,为父王祭奠,也好成全臣的些许孝心。”

    自从襄王一事结束之后,大宗正的职位虽然仍旧没有着落,但是实际上,整个宗人府,已经是朱徽煣在管理着,也就差个名头而已。

    至于朱音埑,则是带着老岷王的灵柩,扶灵归葬,回了岷藩。

    毕竟,藩王下葬,也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的,和天子的陵墓一样,藩王的陵墓因其规制庞大,建造复杂。

    所以,基本上很早就开始建造了,老岷王的陵墓,建在武冈。

    要不是出了襄王这档子事,其实早就应该下葬了。

    当然,朱徽煣要说的并不是这件事,他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

    “叔祖是要为音埑行世子册封之礼?”

    听了朱徽煣的话,天子沉吟片刻,开口问道。

    在寻常百姓的眼中,藩王的长子,就是王府的世子,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么说倒也不算错,但是,并不准确。

    所谓某王世子,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由朝廷承认的一个爵位,其地位甚至还要高于郡王。

    成为王世子,除了最重要的血缘顺序还,和郡王一样,还要经过朝廷的册封,才算是合法。

    按照正常的流程,朱徽煣继任了岷王之位,那么,他的长子朱音埑,自然也就该被册封为王世子。

    但是,岷王府的情况特殊,天子特恩,命朱音埑先承袭了镇南王的爵位,如此一来,王世子的册封,自然就耽搁了。

    当然,继承顺序摆在那,只要朱音埑活着,这个王世子位早晚是他的,所以也不必急在这一时。

    相反的,有了镇南王的爵位,就有了自己的封地和岁禄,会过的更自在些。

    但是,这中间有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朱音埑没有王世子的名头,那么,由他来管理岷藩,替行祭祀之礼,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朱祁钰才会这么问。

    不过显然,他的理解并没有错,话音落下,朱徽煣便起身,跪倒在地,道。

    “请陛下恩准!”

    于是,天子的脸上闪过一丝为难,道。

    “这是否有些太快了?刚刚行完郡王册封礼,现如今再准备世子册封礼,礼部能准备的过来吗?”

    说着话,天子望向了一旁无聊的数地毯的礼部尚书胡濙。

    不错,这殿中除了天子和岷王之外,还有一个人。

    胡老大人在旁边坐了好久了。

    事实上,打从岷王进宫之前,他就被召进宫了。

    不然的话,城外发生这样的事情,理应是他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去处理才是。

    但是被召进了宫,自然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呆着。

    这位大宗伯坐在旁边,从头到尾听完了天子和岷王的对话,心中却感觉有些累。

    陛下啊,这又没外人,咱干干脆脆的不好吗?

    都是千年的狐狸,整这出干啥……

    以他的眼光,又岂能看不出来,这殿中的两位暗中的隐隐交锋呢?

    陛下指着岷王留在京中,安稳的继续处理宗藩之事,虽然这段日子,有些事情一直在保密,可不免还是会有些风声传出去。

    这位岷王爷也是个心思玲珑之人,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察觉,所以他心中矛盾是很正常的事。

    奏请将朱音埑册封为王世子,让他代替朱徽煣坐镇岷藩,这个举动看似只是走个流程,但是实则是在表明态度。

    简单的说,若是朱徽煣这个岷王,短时间内还打算回到岷藩,那么,自然就用不着有人来替他坐镇。

    既然这个时候奏请,那么就只能说明,朱徽煣是打算长久的留在京师当中,为天子效力了。

    朝局之上,很多时候,看似无用的举动,但是实则,背后代表的含义,才是最紧要的。

    不过,心里吐槽归吐糟,但是,该配合的还是要配合的,闻听天子垂问,胡濙立刻上前,恭敬道。

    “请陛下放心,册封世子之仪,礼部早有定制,并不费什么事,陛下旨意若下,礼部即刻便可以准备办理。”

    于是,皆大欢喜。

    天子的脸上浮起一丝笑容,道。

    “既是如此,朕准了便是。”

    “怀恩,命内阁拟旨,命礼部准备册仪,册封岷王庶长子音埑为岷府世子,以继岷藩,代岷王朱徽煣坐镇岷府,主持岷藩上下事务,命岷王朱徽煣为宗人府大宗正,统掌宗务。”

    “遵旨!”

    怀恩领旨匆匆而去。

    朱徽煣则是叩了个头,道。

    “臣谢陛下恩典!”

    “叔祖快请起来,此后宗藩之事,还需叔祖多多费心啊!”

    天子虚手一抬,命人将朱徽煣扶了起来,同样诚恳道。

    朱徽煣被内侍扶着站了起来,闻听此言,又是拱手一礼,道。

    “陛下放心,臣必定竭尽全力。”

    “如此便好……”

    天子笑了笑,旋即便敛容,道。

    “说起来,近日礼部给朕上了份奏疏,对于宗藩一事,有颇多新的想法,朕看过之后,觉得颇受启发,但是,此事终归干系重大,叔祖德高望重,如今又执掌宗人府,所以,朕想听听叔祖的看法如何?”

    说着话,天子从案头取出一份奏疏,命内侍递了下去。

    朱徽煣倒是没有太多意外,接过奏疏便看了起来。

    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他隐隐约约也听到了风声,说起来,大约也便是在钦天监传出预测地龙翻身的消息之后,陛下便频繁的召见各部的大臣。

    其他几个部院也就算了,工部掌营建,户部掌钱粮,兵部调动官军,为了应对灾情,需要做诸多准备。

    可是这礼部,按理来说,应该没他们什么事。

    但是,古怪的是,礼部的这位大宗伯,几乎也是天天被召见,作为和礼部打交道最多的宗人府,朱徽煣自然注意到了这一点。

    于是,他暗中派人打探过后,发现胡濙每次被召进宫中之后,回到礼部,都会翻阅很多过往关于宗藩的各种条理,圣旨,文书。

    因此,对于如今的这个场面,朱徽煣不能说是早有预料,但也算是心中有数。

    可是,即便如此,当真的看到手里的这份奏疏的时候,他的眼皮还是忍不住狠狠的跳了跳……

    第887章 两个背锅侠

    感受到岷王幽怨的目光,胡濙面无表情,但是心中却也忍不住唉声叹气。

    奏疏的内容他是知道的,当初看见的时候,他也是眼皮子直跳,感到心惊胆战的。

    不错,这奏疏不是他写的,或者说,只是他执笔写的。

    和岷王猜测的一样,打从钦天监做出预测开始,或者更准确的的说,是天子觉得未来几年会有大灾开始,胡濙就被召进了宫。

    开始他也在疑惑,这种事情,和他一个礼部尚书,能有多大的关系,可事实证明,关系大了!

    天子这回,把主意打到了宗室身上!

    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底下衙门在为赈灾准备各项具体事务,六部也都没闲着。

    户部沈翼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得到天子的旨意之后,用短短数天的时间,就盘点清楚了国库如今的状况以及周边的存粮,对于各地的财政情况,也有了基本的清点。

    可结果是,并不理想!

    国库如今的底子还是太薄,原本经过了土木之事后,朝廷就该休养生息,可是,一件接一件的大事,虽然已经在尽力控制花用,而且有不少都是天子垫了钱,但是,还是紧巴巴的。

    如果说要应对荒年,那么想想办法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果接连都是灾年的话,只怕就要有困难了。

    说到底,还是要看所谓的“灾情”,到底有多严重。

    打那以后,胡尚书就发现,天子有些不对劲儿,每次看着他的眼光,都若有所思的。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