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655节
    “成公公好眼力,今日内阁的确收到了两份奏疏,我等商议过后,有些拿捏不准,想让成公公看看,帮着送到御前。”

    成敬也没想到,他随口一问,竟然真的说到了点子上。

    于是,刚刚轻松的神色,立刻被他收了起来。

    要知道,内阁每日处理的政务繁多,其中繁复难决的政务也有不少,但是,能入内阁的,无论政治立场如何,但是总归都是久经磨练之辈,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让他们犹豫不决的政务,其实并不多。

    即便是有,正常情况下,最多是留票不拟,然后揣着奏疏直接到御前去,和天子当面商议定夺。

    但是如今的状况,明显有些不同,看着在场几个大臣的神色,成敬莫名的从他们眼中,看到了一丝躲避的意味……

    说着话,王翱从袖子里率先拿出一份奏疏,道。

    “这第一份,是和成国公府有关,更准确的说,是跟故成国公之子朱仪有关的……”

    奏疏递到成敬的面前,他皱了皱眉,翻开一瞧,别的没看见,倒是先看见了上疏之人。

    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

    怎么是这位老人家?

    心中带着疑惑,成敬将奏疏读了一遍,却不由又是一阵意外。

    这份奏疏的内容很简单,言及春猎将至,演武名单当中,原本有成国公府朱仪,但是,如今朱仪被朝廷停职待勘,没有身份,所以请求朝廷恢复朱仪护驾将军的身份,准许他重新参加演武。

    应该说,这不算什么大事,朱仪当初被停职,本来就不明不白的,虽然理由是串联朝臣,但是,一则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二则,当时朱仪所奏之事,是为了东宫出阁。

    如今东宫出阁之期已定,可以说,朱仪在这件事情上算是立功了的,再加上,朱仪继承了其父遗风,出手阔绰,礼待士人,前端时间京师春闱,有很多士子在京城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朱仪都热心的帮忙解决。

    虽然这些士子,大多数最终都落榜了,但反而是如此,更让朱仪在士林当中的风评上了一层楼。

    从这个角度而言,朱仪复职其实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但是,要知道,朱仪是胡濙的女婿,这层关系朝堂上下,没有几个人是不知道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在涉及到朱仪的事情上,这位大宗伯理应避嫌,这一点,他老人家一直也都做的很好。

    对于成国公府的事,至少在明面上很少掺和。

    但是这一回,不知怎的,竟然就这么毫不避讳的上奏了,而且,上奏就算了,冒这么一回被人非议的风险,竟然只是为了这种小事。

    要知道,这种事情,寻个普通的御史上奏,待得天子心情好了,随手也就准了。

    但是,胡濙偏偏要亲自上奏。

    成敬稍稍一想,便明白了这位老大人的用意……

    这是在跟陛下讨人情呢!

    胡濙在朝中毕竟资历深厚,地位也高,他不顾朱仪是他女婿的这层关系会带来的非议,通过内阁上奏给天子,替朱仪讨要官位,其实说白了,就是拿这张老脸,在天子面前讨人情。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天子碍于情面,一般不会驳回,但是坏处就是,可能会让天子有一丝丝被要挟的感觉,而且,也会引起朝堂的议论,对自己的声誉有损。

    不过,他倒也明白了,在场的诸多内阁大臣,为什么不愿意去拟这个票,或者是往御前去递了。

    因为到了天子面前,如若天子问起他们这本奏疏该不该准,他们说什么都不合适。

    不赞同吧,胡濙可不是好得罪的,但是赞同吧,毕竟胡濙和朱仪的关系在那摆着,这位大宗伯这么做有护短之嫌,他们要是赞同,未免显得有些没有气节。

    毕竟,胡濙年资深厚,不怕外朝议论,但是他们可还是爱惜名声的。

    所以思来想去,这件事情还是成敬出面最合适。

    他毕竟是内宫之人,根基不在外朝,所以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可以不那么顾忌外朝的议论。

    当然,这某种意义上算是在甩锅。

    不过,成敬的性格,哪怕知道这是内阁的几个人在甩锅,但是,既然是正经事,他也就不会拒绝的。

    因此,略一沉吟,成敬便答应了下来,道。

    “这事好说,我回头给陛下递上去便是,不过,准不准的,就要看陛下的意思了。”

    然而,让成敬意外的是,这番话说完之后,一干在场的大臣,并没有就此松了口气,反而依旧一副为难的样子。

    当然,他的疑惑也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紧接着,一旁的俞士悦,就又拿出了另一份奏疏,道。

    “成公公,除了大宗伯的那份之外,还有一份奏疏,也是和成国公府有关,不过,这份奏疏出自于……昌平侯府!”

    第770章 召见

    “杨洪的奏本?”

    乾清宫中,朱祁钰从案牍当中抬起头来,目光落在成敬刚刚递上来的奏疏上,口气有些莫名。

    成敬点了点头,踌躇片刻,一边将奏疏递上去,一边开口道。

    “不错,除此之外,还有大宗伯的奏疏,二者皆是和成国公府相关的,不过,大宗伯是为朱仪求情,但是杨侯是……”

    “是为先成国公朱勇平反的!”

    原本成敬说这番话,是希望天子能够预先有个准备,却没想到,他话还没说完,天子便接了下去。

    一时之间,倒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愣在了当场。

    要知道,根据内阁的几个大臣说,这份奏疏是今早送来的,因为事关重大,所以王翺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然后便和胡濙的奏疏一起,让他带进了宫。

    所以理论上来说,天子应该是不知道其中内容的,可现在……

    “陛下英明!”

    将奏疏轻轻的搁在案上,憋了半天,成敬的拱手道。

    如果说,不是内阁提前将奏疏已经告诉了天子的话,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就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这道奏疏,就是天子授意杨洪上的,第二,天子早就知道,杨洪会上这道奏疏,只是在等时机罢了。

    成敬比较倾向于是第一种,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看得出来,对于眼前发生的事情,天子是有所掌控的。

    因此,原本还想就此事开口一劝的他,就此便熄了心思。

    既然一切都在天子的掌握当中,那么,他也就只需听命办差便是了。

    这道奏疏,不是朱祁钰让杨洪上的,但是,其中内容,朱祁钰的确早就知道了。

    要知道,当初朱仪和杨杰的计划,还是得到了他的点头的,交换条件之一,就是这道奏本,他自然是清楚的。

    当然,意外还是有的。

    其一就是胡濙的这道奏本,朱祁钰敢打赌,这个老狐狸,一定是嗅出什么味道来了。

    不然的话,凭他谨慎的性格,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趟这趟浑水的。

    或者说,以这位大宗伯多年来的习惯,若觉得事情没有成功的把握,他压根不会参与。

    这个时候,他上这道奏本,看似会引起争议,其实,也是一种表态。

    因此,在看完了之后,略一沉吟,朱祁钰便提起朱笔,在上头写了一行小楷,随后转手递给了成敬。

    后者接过来一瞧,只见上头写着。

    “准卿所奏,卿劳苦功高,为国效命多年,实乃国之柱石,然家事国事俱需料理分明,方不负圣恩,此谕。”

    这话说的不轻不重,但是其中的敲打之意十分明显。

    成敬看完之后,心中不由叹了口气,果不其然,大宗伯仗着自己的资历开口求这个面子,天子虽然准了,但是却点明了所谓“家事国事”,显然,心中还是有不满的。

    当然,这只是成敬的想法,相信,也是朝中大多数人的想法,胡濙自己看到这份奏疏,会想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将这份奏疏收起,成敬便瞧见,天子拿起了第二份奏疏,也就是昌平侯杨洪的那份,眉头微皱,似乎有些踌躇不定。

    这份奏疏当中写了什么,成敬自然是晓得的。

    不仅仅是为朱勇鸣不平那么简单,事实上,对鹞儿岭一战的评述,只是这份奏疏的起点,而不是核心的重点。

    这份奏疏当中,杨洪几乎是回顾了整个土木之役的经过,罕见的词锋尖锐。

    “……臣以鹞儿岭之战,土木之败,皆非将非军之罪,乃我朝多年积弊之过也。”

    “正统纪元十四年,三杨及先英国公张辅,礼部尚书胡濙五大臣受先皇遗命辅政,务修内政而轻戎政,致京营积弊丛生,边境军屯废弛,军队孱弱,号令难行,此其一也。”

    “太上皇幼冲继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少血勇之气而慕父祖之功,三杨教之以文而轻之以军略,致太上皇不习武略,而有土木之祸,此其二也。”

    “太皇太后仙逝后,王振势大,堂皇入朝堂而越朝政,三杨顾身后名,畏惧天威,放任奸宦横行,蒙蔽太上皇,朝堂诸臣纵有一二敢言直谏者,俱因势单力弱,被王振打压流放,至亲征之前,朝堂污浊,人人求自保而不敢谏,此其三也。”

    “鹞儿岭一战,朱勇虽为大将,却受制权宦,而丧领兵之权,此非将之过,实乃诸臣不敢谏君之过也,纵无朱勇,亦有别将,而土木之败,终不可挽回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陛下登基,圣明英断,堪为万事表率,律己慎独,远胜历代先皇。”

    “然则国之大计,在修武备,除积弊,安万民,保边疆也,君明为国之本,然臣贤而君明,方是盛世之象。”

    “唐以强灭,宋以弱亡,古人云,以史为镜,故臣斗胆谏陛下,文武并重,此为万世传承不易之理也。”

    应该说,杨洪的这份奏疏非常大胆。

    大胆到,让朱祁钰都有些意外,而且,通篇看完之后,朱祁钰总觉得,不像是杨洪的手笔。

    既然如此,那想必是来自于……

    “成敬,你去传旨,命昌平侯杨洪携子觐见。”

    搁下手里的奏疏,朱祁钰淡淡的吩咐了一句,倒是叫成敬有些发愣。

    踌躇片刻,成敬还是小心的问道。

    “陛下,您是说,携子?”

    召杨洪觐见,这没什么意外的,但是,携子觐见?

    见此状况,朱祁钰扫了成敬一眼,却并没有多说,只是点了点头,道。

    “算了,还是怀恩去吧!”

    “是……”

    和成敬不一样的是,怀恩对于朱祁钰的命令,没有丝毫的迟疑,拱了拱手,便退了下去。

    这叫成敬的身子有些僵硬,踌躇片刻,他想要开口说些什么。

    但是,这个时候,朱祁钰的声音却率先响起,道。

    “成敬,这件事情你不用管了,外间事忙,你且先去吧。”

    “陛下,内臣……”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