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630节
    “恳请大宗伯转告陛下,本王殴打宗亲,不顾亲亲之情,身犯大罪,实在无颜面见陛下,请陛下依律降罪,本王愿自削王爵,囚于凤阳高墙之内,请陛下恩准。”

    这番话并没有压低声音,且广场当中只有他们几个人,因此,靠的相对较近的几个官员,更是将这话听的清清楚楚的。

    至于稍远一些的,虽然听不清楚说了什么,但是看样子,就知道镇南王和礼部这位大宗伯之间似是闹了矛盾。

    尤其是当下一刻,镇南王抬起手,直接摘下了头上的梁冠之后,远处的人群更是一片哗然。

    都是在朝堂混迹的人,谁会不知道这个动作代表什么意义?

    只不过,寻常时候,都是见大臣们做这种事,堂堂的郡王竟然也自去冠冕,可真是大明朝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个时候,文武大臣当中举足轻重的几位,也终于是赶了过来,不仅是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左都御史,甚至是镇南王的那位亲家靖安伯范广,丰国公李贤,还有好几家勋贵也都到了。

    虽然说这件事情,本质上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但是,这种热闹,谁不想来凑一凑呢?

    和一干只敢围在远处的普通官员不一样的是,这些大佬到了现场之后,没有过多犹豫,就同样走上前去,来到了镇南王的身边。

    刚刚走过来,他们便瞧见了一脸无奈的胡濙,只得纷纷问道。

    “大宗伯,这……到底怎么回事?”

    于是,胡濙只得原模原样的,将自己和镇南王的对话,又重新说了一遍,听完之后,在场的众人也不由面面相觑,不知道镇南王发的什么疯。

    这件事情,固然是镇南王动手不对,但是,真的要论起来,襄王也不是没有错处,毕竟,他在府门外说的那些话,明面上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谁都能听得懂。

    所以,他们都觉得,这件事情闹到最后,大概率是各打五十大板,可谁想到,镇南王竟然闹了这么一出。

    “唉,不跟诸位说了,陛下命老夫前来召镇南王觐见,未能完成旨意,是老夫之过,得进宫去跟陛下复旨了。”

    说着话,胡老大人叹了口气,倒也没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转身便又进了宫门。

    于是,宫外的一众老大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均是感到一阵棘手。

    这众目睽睽之下的,镇南王连天子的诏谕都不听,看来是铁了心了要把事情闹大了,但是问题是,这事情闹大了,对他有什么好处呢,难不成,他真的想要去凤阳高墙?

    瞧了一眼远处议论纷纷的人群,老大人们下意识的觉得不妥,于是,纷纷开口劝镇南王不要继续在此处跪着了。

    然而,哪怕是面对在场这么多的重臣,这位一向“与人为善”的胖王爷,却眼皮子都没抬一下,跪在原地,一言不发,仿佛他身边的人,不是什么文武重臣,而是一群嗡嗡嗡的蜜蜂一样。

    无奈之下,这些大臣劝了一阵,见没有作用,也只能退回了远处,静观其变。

    与此同时,胡濙和怀恩回到宫中,将宫外的情形说了一遍,朱祁钰听完之后,顿时“雷霆大怒”,冷哼一声,道。

    “放肆,连朕的话都不听了,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

    “既然他要跪,就让他跪着好了,传朕的话,就让他们二人在宫门外头跪着,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准靠近,朕倒要看看,他们能跪到几时!”

    啊这……

    怀恩身子颤了颤,显然也没料到,天子竟会如此震怒,一时之间,犹豫着看向了胡濙,想着这位大宗伯能够稍稍劝一劝天子。

    但是,谁料这位胡老大人,这次却像是什么也没听见一样,默默的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眼下的这副场面,怀恩自然也不敢耽搁太久,略等了一等,见胡濙始终没有反应,于是,只得拱了拱手,匆匆出去传旨。

    带着人出了宫门,硬着头皮把话传了下去,怀恩想了想,还是劝道。

    “王爷,咱家说句不当说的,这个当口,您就别再惹陛下不高兴了,这事情原本没有这么严重,您这么一闹,唉……您跟陛下服个软,其实没多大事,也好过一直在这跪着……”

    镇南王此刻额头上的汗珠,已经开始向着地上滴落,慢慢的在胸前形成一小团水渍,显然,已经消耗了相当大的体力。

    不过,纵然如此,听到怀恩的这番话,他还是抬起头,拱了拱手,道。

    “多谢怀恩公公,不过,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今日之事是本王自己的选择,请公公放心,本王……自有分寸。”

    不知为何,听着这番话,怀恩总觉得这位镇南王此刻的情绪有些复杂。

    但是,他又听不出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最终,便也只得索性不去想了,拱了拱手,命几个人人在两侧小心看顾着,有情况随时禀报,然后怀恩叹了口气,转身又回了御前侍奉……

    第747章 聚众闹事

    初春的暖阳虽不比夏季的炎热,但也终归是不好受的,尤其是镇南王父子俩,一个胖的珠圆玉润,一个瘦的弱不禁风,裹着厚重的朝服在午门外跪了一个多时辰,早已经是面色苍白,汗如雨下,身子都微微有些摇晃,似乎随时可能栽倒在地上,看的一旁守着的几个内侍心惊胆战的。

    远处的官员们在经过驱赶之后,倒是散了不少,但是,随着消息的传开,不断的有新的官员凑到广场上,也赶之不尽。

    在怀恩将天子的口谕传给镇南王父子俩之后,很快胡濙也从宫中退了出来,一干重臣围上去问了问,却见这位大宗伯深深的叹了口气,随后轻轻的摇了摇头,什么话都没说,便上轿回了礼部衙门,顿时让一众重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往前凑了凑,想要请见,却被怀恩挡了回来,于是,无奈之下,这些大臣也只能留下两个郎官看着,然后自己先回衙门去等候消息。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高高的城楼上,无人瞧见的角落处,朱祁玉穿着一身宝蓝色团龙宽袍,远远的望着底下的情状,看着底下镇南王胖胖的身子摇摇欲坠,朱祁玉目光闪动,头也没回的问道。

    “什么时辰了?”

    于是,一旁侍立的怀恩紧着答道。

    “回皇爷,约莫还有一炷香的时间,就该午时三刻了。”

    说着话,怀恩似乎是知道朱祁玉在担心什么,看了一眼底下的镇南王,又道。

    “皇爷放心,舒公公刚刚已经传了消息,说镇南王在出门之前,命府中人炖了参汤,和世子爷都好好的用了早膳,才到了外头。”

    提起这个,怀恩就觉得一阵无语。

    他果然还是见识太少了,刚刚出去传口谕的时候,还好心好意的劝这位胖胖的镇南王注意身体,结果人家早就有所准备。

    这话说出来,朱祁玉的神色也略略舒展开来,不过也只是片刻,就收了起来,轻哼一声,道。

    “这种事情他倒是查的快,该查的反倒查不出来!”

    这话并不好接,所以怀恩也只能默默的不说话,所幸的是,天子的话音刚落,后头便有内侍来禀,道。

    “陛下,舒公公求见!”

    “叫他过来!”

    怀恩紧着下去叫人,不多时,风尘仆仆的舒良便到了近前,躬身道。

    “给皇爷请安。”

    “起来吧,外头怎么样了?”

    今天的事情,实话说有些出乎朱祁玉的意料,只不过,出于对镇南王的信任,朱祁玉才顺水推舟,静观其变,但是,已经一个多时辰了,镇南王的后手,未免也来的有些晚了点。

    “回皇爷,外头已经传开了,说什么的都有,御史们对于镇南王此举,倒是颇为赞誉,觉得他知错能改,堪为宗室风范,不过,也有不少大臣觉得,镇南王这是在变相替自己喊冤,想借机脱罪。”

    舒良当然看得出来,天子的心情并不算好,所以,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干干脆脆的开口,迅速转入了重点。

    “不过这些都是私下议论,暂时还没有大臣上疏言事,除此之外,奴婢安排在镇南王府外的人手,刚刚瞧见了襄陵王世子前去拜祭岷王,被挡在了门外,世子爷问了情由之后,十分愤慨,当即便去了宗学,现如今,宗学里头的一干宗室子弟,只怕已经闹起来了。”

    “襄陵王世子?”

    朱祁玉脑海中顿时浮现起了一个壮硕少年的形象。

    宗学初设,藩王诸子和郡王世子都是必入学的人选,自然是聚拢了一大批的少年人。

    襄陵王世子朱范址,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太祖第二十子韩王朱松的孙子,论辈分,同样要长朱祁玉一辈,和朱音埑是同辈人,但是年纪却不算大,同样刚满二十。

    朱祁玉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和朱音埑的关系很不错,当初朱音埑大婚的时候,就是他去当的傧相。

    除此之外,朱范址最大的特点,就是冲动,和普通的宗室子弟喜欢拈花惹草,喜好音律诗词不同的是,朱范址喜欢习武!

    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一身的腱子肉,平素里最爱干的,就是和自己的护卫比武,也就是他身边的护卫数量比普通的郡王世子还要少,而且,他本人也大大咧咧的,不然的话,早被人弹劾暗藏异心了。

    听到这个名字,朱祁玉不由皱了皱眉,问道。

    “朕没记错的话,他和镇南王世子的关系极佳,怎么,太叔祖刚薨的那日,他没有前往吊唁吗?”

    舒良既然过来,自然是对天子会问的话早有准备,闻听此言,立刻回道。

    “回皇爷,去了,岷王爷薨的当日,襄陵王世子就去了岷王府吊唁,当时,还是镇南王世子亲自迎进去的,而且,襄陵王世子当时还想留下帮忙,但是,被镇南王给婉拒了。”

    说着话,舒良的神色颇有几分古怪,道。

    “据说,当时镇南王的原话是,宗学课业紧张,怕耽搁了襄陵王世子的学业,让他再遭责骂……”

    听了这话,朱祁玉神色一动,目光落在底下仍旧“摇摇欲坠”的胖王爷身上,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悠悠道。

    “这么说来,襄陵王世子,在宗学的日子过的不好?”

    舒良踌躇着,似乎是在想该怎么说,片刻之后方道。

    “倒也不能说是不好,但是,皇爷您知道的,宗学授课的都是翰林院的大儒,教文不习武,读的都是圣人经典,可这位襄陵王世子,在读书一道上着实是……不大有天赋,据说,他的课业,时常都是镇南王世子替他完成的。”

    “若单是如此也就罢了,这位世子爷除了上课喜欢睡觉,下课喜欢找人比试,倒也没什么毛病,不仅对先生们执礼甚恭,对其他宗学子弟出手十分阔绰,每回跟他们的护卫打完架,都会出一大笔汤药费,时不时的,还替宗学里头受欺负的旁系子弟出头,所以,虽然他课业不好,但宗学的先生们,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偏生,这位世子爷又是个好面子的人,宗学里头,襄王爷管得严,每旬都有小考,每月都有大考,襄陵王世子次次排名都是最后,每回考完试,他都要寻各种由头请上两天的假,躲在屋子里不肯见人。”

    “日子久了,襄王爷便不准他的假了,而且还时不时的亲自抽查他的课业,为这件事,襄陵王世子可是挨了不少的骂……”

    原来如此!

    这是积怨已久啊……

    虽然说朱祁玉和这个襄陵王世子接触的不算多,但是,凭舒良的描述和他之前见过的几面,已经算是给这个少年人下了个初步的印象。

    年轻气盛讲义气,出手阔绰朋友多,虽然课业不好,但是正义感强,又有拳头,这在年轻人里头,绝对是最有号召力的存在。

    而且,跟朱音埑的关系又好,跟襄王的关系又差,最重要的是,好像还有点冲动。

    这样的人,稍稍的这么一激,可不就是最好的一杆枪吗?

    又看了底下的镇南王一眼,朱祁玉若有所思的问道。

    “从岷王府出来,他往哪去了?”

    舒良道:“回皇爷,世子爷离开岷王府之后,没往别处去,直接就去了襄王爷所居的十王府!”

    …………

    “朱瞻墡,你有胆子闹事,怎么没胆子出来见人啊?”

    “就你也配当朱家人?我呸!”

    “不就是叔祖在世的时候,打了你两棍子吗?你自作自受,还敢记仇,你脑子是被水泡了是吧?”

    “跑到叔祖的葬礼上闹事,还敢恶人先告状,出来啊,你平时不是耀武扬威的吗?”

    “实话告诉你,小爷我忍你很久了,我看叔祖跟王叔就是打你打的太轻了,今天小爷非再教教你怎么尊敬长辈!”

    “给小爷出来挨打!”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