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606节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让人感到意外了,因为,即便六科不能拒绝这份圣旨,可稍加拖延总是能够做得到的。

    然而,这份圣旨来的这么快,只能说明,旨意到了礼科之后,负责的给事中用最快的速度给副署了。

    想清楚了这些,底下的一干礼部官员,更是再也压不住心中的躁动,原本只是眼神的交流,此刻已变成了低低的一片议论之声。

    这场面,让哪怕是已经有所准备的阮浪,也有些感觉面子上挂不住,于是,他神色微冷,口气也沉了下来,道。

    “怎么,大宗伯要抗旨吗?”

    场面顿时变得有些紧张,底下的官员们一下子都静了下来,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纷纷望着胡濙。

    然而,这个时候,所有人注视中心的胡大宗伯,却一副如梦方醒的样子,笑了笑,道。

    “阮公公说笑了,太上皇圣旨,礼部岂敢违抗,只不过,是老夫年岁大了,精力不济,反应迟滞,没来得及立刻接旨而已。”

    说罢,胡濙倒是干脆利落,没怎么犹豫,俯首一叩,道。

    “臣礼部尚书胡濙接旨!”

    随即,他将圣旨从阮浪手中接过,展开看了一下,确定无误后,便转递到了自己身后的香案上。

    眼瞧着胡濙没有任何异议,就顺利的将旨意接了,阮浪心下也松了口气,又寒暄了两句,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歉意,便匆匆离去的。

    胡濙面带笑容,一直目送着阮浪离开了礼部的大门,等他的身影一消失,这位老大人脸上的笑容便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沉思之色。

    见此状况,众人也不敢多问,在侍郎的示意下,各自行礼之后,便下去忙自己的事了。

    而胡濙则是在外头立了片刻,随后,不知想到了什么,重重的叹了口气,捧着圣旨便转身回了公房。

    …………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的悬在头顶,但是,毕竟是春天,阳光虽然有些刺眼,但却并不炙热,反而让人感到十分和煦。

    永定门外,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一字排开,似乎是在迎接着什么人,然而和平素的仪仗不同的是,这支仪仗皆是由官军组成,军容齐整,个个身姿挺拔,披甲执枪。

    正前头是几个鸿胪寺和礼部的官员,各个都低着头,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忍不住偷偷的抬头打量。

    在队伍的最前方,原本应该是主管四夷事务的鸿胪寺少卿掌鸿胪寺事齐政,只能屈居于右侧。

    左侧之人身着绯红官袍,但是年纪却不大,正是如今的兵部侍郎李实。

    至于居中之人,身着大红色麒麟补服,面容苍老,腰间悬着一柄仪剑,身若青松,赫然便是昌平侯杨洪!

    远处,一队人马由远及近,便有两个兵士来报。

    “启禀侯爷,瓦剌使团,已至城外五里处。”

    于是,众人整容肃立,但是,一旁的李实却不由皱了眉头,道。

    “杨侯,我等待瓦剌使团,自是以礼,但是,对方却着实傲慢,这个时辰,可比说好的,要晚了整整一炷香,他们进京朝拜,还敢如此拖延怠慢,简直是不将我大明放在眼中!”

    一旁的齐政听着,便觉得心里一阵无语。

    这不是他要替瓦剌使团说话,而是迎接使团这种事情,本就是個磨性子的过程,毕竟这一路上,走的快了慢了,哪有那么准时的,早点晚点都是常事。

    别说是晚了一炷香了,就是晚上两三个时辰的,齐大人都见过,要是真的把时辰卡的那么死,四夷使团个个都是对大明不敬。

    但是,更让齐政无语的是,李实说完,前头的杨洪,竟然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

    “不错,此番瓦剌使团擅自做主,提前入京朝拜,本就不妥,但是他们不思早日赶到向陛下请罪,反而还迟滞怠慢,实在是可恶,齐大人,你说呢?”

    我……

    齐大人张了张口,话到嘴边,说出来的却是。

    “杨侯和李侍郎所言有理,塞外虏贼,不识礼数,诚然蛮夷也!”

    从职业素养来说,这明显不是一个鸿胪寺少卿该说的话,但是,从理性上来说,齐大人还是很懂得看眼色的。

    早在数日之前,鸿胪寺就接到了旨意,此次接待瓦剌使团,一应事务由昌平侯杨洪负责,兵部和鸿胪寺协助。

    于是,原本主管此事的齐大人,不得不亲自跑到昌平侯府,询问杨洪迎接的事宜安排。

    结果,这位老侯爷大手一挥,直接说不用他管了,到了日子一块去城门迎接便是。

    可谁曾想,今天到了城门外一看,老侯爷来是来了,可他带来的人根本就不是迎接的官员和伶人,而是一队精兵。

    这架势,知道的是迎接使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出征大仗呢!

    紧接着,兵部也派了人过来,自然,以于少保的身份,是不可能来的,倒不是说于谦的身份比杨洪尊贵,而是区区一个使团,还不至于劳动这两位同时出面。

    不过,兵部为了表示重视,也的确派了大员前来,兵部侍郎李实!

    对于京中旳大员,齐政多多少少也是有所了解的,这位李侍郎,当初之所以崭露头角,受到朝廷重用,就是因为他跟着大明的使团出使瓦剌,成功迎回了太上皇。

    现如今,使团在瓦剌的经历,早已经在朝堂上传开了。

    所以,理所当然的,李侍郎在也先的中军大帐面前,明目张胆的对也先说要替定襄侯郭登传话,问他“可还记得故人长刀”的英勇事迹,也早就被朝堂上下所熟知。

    显而易见的,这位李侍郎,在对待瓦剌的态度上,持的是十分强硬的态度。

    这么一个戍守边关多年的重将,加上一个对瓦剌毫无好感,敢在敌营威胁也先的文臣,这两个人过来迎接使团?

    齐大人合理怀疑,天子是不是想,就在这城门口找个理由,把瓦剌使团给就地灭了!

    心中腹诽了几句,远处的队伍已然走近,在城门口站定,骑着马的瓦剌贵族明显对眼前的场面感到一阵意外,连忙下马,道。

    “瓦剌使臣纳哈出,奉我太师之命,前来朝见大皇帝陛下!”

    说着话,这个高大的蒙古汉子,双手抚胸行了一礼,显然也是认得自己眼前的人的。

    随着纳哈出俯下身子,跟着他一起来的整个使团,也都纷纷下马,抚胸为礼,全无一年多以前瓦剌在大明面前的跋扈之色,显得卑谦的很。

    然而,面对瓦剌使团的这种姿态,杨洪的脸色却没有丝毫的波动,甚至于,他理都没理眼前的纳哈出,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使团中间,一个普通打扮的蒙古汉子身上,道。

    “孛都,你既来了,不出来与一见吗?”

    第722章 手起刀落

    永定门外,杨洪苍老的声音回荡四方,在场的一干鸿胪寺官员,都感到有些惊疑不定,齐政更是惊讶的抬起了头。

    绰罗斯·孛都,也先之弟,边境惯称之为伯都王!

    当然,在大明的官方称呼当中,整个草原部族只有一个脱脱不花王,其他的人,即便是也先,也只是太师而已,更不要提伯都王了,尤其是在杨洪面前,直呼其名才是正常。

    但是,齐政没记错的话,这次瓦剌使团送来的名单当中,正使是瓦剌贵族纳哈出,并无其他的贵族随同,更不要提伯都王这等人物了。

    然而,就在众人感到惊诧之时,使团的一行人中,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身子略显削痩的蒙古汉子,缓缓抬起头来,在众目睽睽之中,此人迈步向前,最终,在使团的最前方站定,抚胸为礼,道。

    “多年不见,‘杨王’风采依旧。”

    “不过可惜,当翱翔天际旳雄鹰,被锁进了笼中,便只能任人宰割,而草原上骄傲的孤狼,怀着不屈的意志,则终将再次主宰一切!”

    甫一见面,伯都王不仅没有丝毫被揭穿的尴尬,反而一开口,就带着浓重的火药味。

    一边称赞杨洪过往的威名,另一边,则暗讽杨洪这个沙场老将,被困居在了京城,而且话里话外的,也似有影射杨家如今困境的话。

    面对伯都王如此明显的挑衅,杨洪却面色平静,道。

    “孛都,你妄言了,此处没有所谓杨王,只有大明的昌平侯杨洪!”

    “不论是高飞的雄鹰,还是骄傲的孤狼,都终有老去的一天,不同的是,雄鹰翱翔天际,但也有栖息的巢穴,孤狼流浪草原,却终生惶惶不安,因为它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新的孤狼吞噬。”

    这番话亦是分毫不让,将伯都王顶了回去。

    看到杨洪丝毫不受自己的刺激,伯都王的神色微微有些难看,不过,还未等到他再度开口,一旁的李实却开口道。

    “阁下,好久不见,可还记得本官吗?”

    伯都王的眸光一闪,脸上浮起一丝笑容,道。

    “自然记得,草原一别,李副使别来无恙?”

    “本官自然无恙,只是,看阁下的样子,似乎过的不怎么好吧?”

    李实上下打量了一番伯都王,反问道。

    草原上普遍多食牛羊,缺少粮食,物资不丰,所以,想要区分瓦剌的贵族和平民很简单。

    瓦剌的贵族,因为衣食无忧,往往体型肥硕健壮,而普通的部族男女,粮食不够,所以体型适中,甚至有些相对瘦弱。

    伯都王便是其中的代表,上次李实在瓦剌老营见到伯都王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健硕的大胖子。

    当然,虽然体胖,但是,他的力量却也极强,是瓦剌当中有名的大力士,手中弯刀更是用的出神入化。

    然而现在站在他面前的人,虽然面容没怎么变化,但是体态却削痩了不少,而且仔细打量就会发现,眉宇之间隐隐郁结着一股愁色。

    可想而知,这段时间生活的,想必不怎么如意。

    被人戳到了痛处,伯都王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但是,面上笑意却不减,只道。

    “草原苦寒,自然比不得大明丰饶,我部族男儿逐水草而居,终日奔波,自然比不得大人在大明朝堂上安稳度日。”

    “不过,我却未曾想到,我区区一个使团前来朝贡,竟劳动得大明昌平侯和兵部侍郎同来迎接,不知其他使团前来,也如同此礼否?”

    很明显,伯都王此话,是在暗讽大明安逸度日,虽然表面上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对于瓦剌仍有畏惧之心。

    但是,他却没想到,这话正中了杨洪的下怀。

    按了按手里的仪剑,杨洪目光扫过在场的使团一行人,开口道。

    “这一点,你怕是误会了,瓦剌对大明来说,和其他草原诸部并无不同,既来朝贡,自然当依大明礼制。”

    “今日,本侯之所以和李侍郎共同前来,乃是因为,我等得报,瓦剌使团人数和所报人员不符,恐混入了身份不明之人,为防有宵小之辈,借使团之名混入京师,我等方带兵前来。”

    “须知,瓦剌族人,于我大明乃是外族,前次战火再起,便源于瓦剌贡使一再欺瞒朝廷,骗取赏赐,如今两家重归于好,自不可重蹈覆辙。”

    “太师既然承诺,依照大明所定员额遣派使团,便是约定,若无大明同意,有人擅自借使团之名混入大明境内,本侯也只能当做,有外族欲潜入大明境内图谋不轨,捕之,则杀无赦!”

    最后一句话,杨洪锋芒毕露,眼神紧紧的盯着伯都王,仿若猛虎下山,择人而噬。

    “所以,孛都,你不想跟本侯解释一下,为何你会出现在使团当中吗?”

    在场的气氛一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几乎是随着杨洪的话音落下,周围手持长枪的官军,也横枪而立,似乎下一刻,便要将整个使团围堵起来。

    见此状况,伯都王显然也有些出乎意料,他本以为,大明作为礼仪之邦,怎么也不可能在这京城门外动刀枪的。

    阴沉着脸色,伯都王看了看周围严阵以待的官军,冷声道。

    “杨侯,不过是使团多了几个人而已,我替太师保证,这些人都是最可靠的部族之人,你就不必如此,小题大做了吧?”

    “我没记错的话,杨侯如今的作为,在大明,应该算是擅自威胁使臣吧?杨侯就不怕,因此影响大明和瓦剌的关系吗?”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