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600节
    第715章 都是聪明人

    打发走了一众群臣,朱祁钰并没有按照往常的习惯,在文华殿继续处理政务,而是回乾清宫换了身衣裳,移驾到了景阳宫。

    其实,如今朱祁钰已经登基为帝,奉两宫皇太后。

    因此,按照礼法而言,对于慈宁宫和景阳宫两处,他都应当是晨昏定省,以示孝道的。

    但是实际上,孙太后那边,因为每次见到朱祁钰都容易被坑,尤其是后来,将太子接到慈宁宫之后,更是防备着一些歪门邪道,因此,索性便免了这一出。

    至于吴太后处,倒是亲近,但毕竟是自家儿子,每日处理国政已经够忙旳了,而且还要早朝,吴氏体恤朱祁钰辛苦,也不让他日日前去。

    反正如今都在宫中,若是想见面说话了,遣人唤一声,随时都可以见面。

    不多时,銮驾便到了景阳宫的门口,照旧是青珠带着人等在外头迎接,待銮驾停稳,她脸上依旧带着恭谨的笑容,屈膝行礼。

    “参见陛下!”

    “青珠姑姑?”

    不过,见到她早早的侯在宫外,朱祁钰却显得有些意外,他平日里来,一般都会提前半日打招呼,而且多数时候,都是午间或者傍晚,刚好能和吴氏一同用膳。

    但是这一次,他却是临时起意,在处理完朱仪的奏疏之后直接过来的,可看景阳宫的样子,明显不是仓促准备的。

    青珠是景阳宫的老人了,自然对朱祁钰多有了解,因此一看表情,便知他在疑惑什么。

    不过,青珠却并为多说什么,只再屈膝一礼,道。

    “陛下,太后娘娘已在殿中备好了点心,等候陛下多时了,请陛下随奴婢来。”

    如此说来,景阳宫的确不是临时准备,而是早就料到了他的到来。

    朱祁钰跨步走进内院,进了暖阁,便见吴氏端正坐在榻上,手里捻着一串翡翠佛珠,面前摆着一本佛家的心经。

    “儿子给母妃请安。”

    吴氏抬了抬眼,面色倒是平静,搁

    “皇帝来了,坐吧!”

    于是,朱祁钰便依言坐下,不过,他还没开口,对面的吴氏便已然问道。

    “这个时辰,你应是在处理朝政,这般急匆匆的赶过来,是……为了济哥儿?”

    话虽是问句,但是,口气却并无几分疑问。

    朱祁钰点了点头,苦笑道。

    “母妃料事如神,正是为了这孩子,不过,母妃怎么知道……”

    话未说完,但是,吴氏自然明白意思,随手摆弄着晶莹剔透的珠子,望着朱祁钰,道。

    “你当了这么久的皇帝,应当比哀家清楚,这世上哪有什么料事如神,无非是知道的多些罢了。”

    “你贵人多忘事,想是早就记不得了,明渠那个丫头,可还是你当初大婚的时候,哀家送给杭氏的。”

    这……

    被这么一提醒,朱祁钰才记了起来。

    确实如此,当初他大婚的时候,是同时娶纳了汪氏和杭氏,只不过,汪氏出身高门,虽然不算显第,但她家族也是世袭的金吾卫指挥使,陪嫁的婢女众多,流環就是汪氏出嫁前的贴身丫头。

    但是杭氏不一样,她出身民间,家中也算是小富,要陪嫁婢女,自然是有的,可是,毕竟是民间门第,贴身侍奉,帮忙管理内宅没有什么问题。

    可如果说,想要挑出一个像流環一样,熟知宫中规矩,能够在王府后院侍奉管事的贴身丫头,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可不是临时教几天就能教会的,非得是从小生长于朝堂世家的府邸之中,才能慢慢培养出来的丫头。

    所以,为了能有人帮杭氏在王府不闹出什么笑话来,当时吴氏特意从自己身边拨了几个宫女到杭氏的身边,明渠就是其中之一。

    时间隔得实在太久,以至于,朱祁钰都忘了还有这回事。

    不过,有了这一节的话,事情就容易理解了,在御花园当中,他让杭氏准备准备,教济哥儿和慧姐儿认字,说话的时候也并没有避着人,消息传到了景阳宫中,以吴氏的聪明,自然能想到,自己会来找她。

    只是……

    “母妃,贵妃心思简单,她侍奉您也是全心全意,一片孝道,您……”

    虽然早忘了明渠的来历,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杭氏对明渠这个丫头的信任,朱祁钰是晓得的。

    还是那句话,杭氏虽然出身民间,但是家里也不至于连个婢女都陪嫁不起,只不过是民间养出来的,对王府的规矩懂得少而已。

    但是再懂得少,这么些年下来,也该培养出来了。

    然而,自从明渠到了王府,她就是杭氏身边的大丫鬟,后来杭氏被封了贵妃,明渠就是她宫里的大宫女。

    虽然不是陪嫁过来的,但是,明渠在长春宫里的身份地位,和流環这个跟汪氏自幼陪伴长大的贴身丫头在坤宁宫的身份地位,几无二致。

    尤其是,对于杭氏来说,她进宫之后,对于吴氏比谁都要孝顺,变着法的讨吴氏的欢心,虽然说可能是打着那么点小心思,但是,总归是没有不周到的地方。

    因此,类似这种事情,在朱祁钰看来,还是吴氏做的有些不妥当。

    不过,面对朱祁钰委婉的不满,吴氏倒是摇了摇头,一副看傻儿子的样子,轻哼一声,道。

    “钰哥儿,国政大事你自是懂得比哀家多,可这后宫之事,不是哀家说,你真的未必能懂几分。”

    “别的不说,你那皇后和贵妃,可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说着话,吴氏见朱祁钰的面色有些不愉,心中便叹了口气,不着痕迹的转而道。

    “你呀,别觉得哀家太过谋算,要知道,这世上没有白得的好处。”

    “你怕是不知道,当初天天带着济哥儿过来我这景阳宫中玩耍的,就是明渠那丫头,那个时候,她可是承了自己主子的令来的。”

    “而且,这么多年下来,杭氏一直把明渠留在身边,又岂是单单因为她办事周到好用?”

    朱祁钰默然,这些小细节,他的确并不清楚,自然,也无从反驳。

    而且,不得不说,吴氏说的没错,后宫中的这些事情,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知道的都不是太多。

    但是,细想下来,也未必不是这个道理。

    杭氏的确没有什么太深的心计,但是身在宫中,她自然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明渠的事,她未必就不清楚,只是有些事情,难得糊涂罢了……

    第716章 母子连心

    景阳宫中,朱祁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忍不住轻轻的叹了口气,吴氏说的这番道理,他自然都是懂的。

    但是,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矛盾。

    越是清楚天家凉薄, 越是明白人与人之间时刻纠缠着利益,朱祁钰就越希望能有纯粹不掺杂其他的感情,至少,不能是纯粹的利益谋算。

    就像吴氏喜欢杭氏,虽然朱祁钰觉得不妥当,但是, 他也能够接受,毕竟, 杭氏的性格,很多时候也的确招人喜欢。

    但是,现在吴氏明明白白的告诉她,她和杭氏之间,并非是杭氏孝敬她,她偏爱杭氏这么简单,而是掺杂着更多的,心照不宣的东西,这就让朱祁钰忍不住感到有些失落。

    说白了,吴氏宠着杭氏,并不单单是因为她能讨吴氏喜欢,更重要的是,她既能听话,又愿意听话,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这看着或许很好, 但是, 只要仔细想来,其实是很残酷的。

    因为,这个人今天可以是杭氏,明天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一个后宫妃嫔,她们对于吴氏来说,并没有任何的不同。

    这个道理不难明白,但是,真的剥开表面的温情脉脉,将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却始终让人难以接受。

    景阳宫中沉默下来,两人都没有说话,如今已是春日,暖炉早已熄了,窗户开着,微风吹过,掀起桌面上的心经微微翻动,整个暖阁当中,只余风声。

    朱祁钰明白,这是吴氏在教导他一个道理。

    一個,他早就明白, 但始终不愿意去做的道理, 那就是……

    天子和藩王是不同的, 若是藩王,如何随性都无所谓,只要不犯不可饶恕的大罪,朱家的藩王,日子还是过的很舒心的。

    但是,身为天子,注定称孤道寡,要变成一个无情之人!

    原本,朱祁钰觉得,吴氏抬举杭氏,一是因为她会讨吴氏欢心,二是因为她的处境和当初吴氏相似,让吴氏起了怜惜之意。

    但是,刚刚的一番话,他才发现,他的这位母妃,远没有他以为的那么脆弱,她老人家的心境比谁都强大。

    她在后宫中做的这些,无论是最开始提醒自己不能动摇元后,还是之后抬举杭氏,冷淡汪氏,其实想要达到的目的就只有一点。

    那就是希望朱祁钰能够明白,身为天子,可以宠爱任何一个后妃,但是,却不能爱任何一个后妃。

    专情,对于皇帝来说,是罪过,对于后妃来说,是祸事!

    后宫当中发生的这诸多事情,其实归结到底,都是吴氏希望他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可这个道理,他不仅明白,而且明白的比吴氏要深刻的多。

    因为他亲眼见过,宪宗若不是专宠万氏,不会给孝宗留下那么深的阴影,孝宗若不是独爱张后,也不会子嗣单薄,嫡脉旁落,神宗如果不是早和郑妃有约,也不会有长达二十年的国本之争。

    虽然说,这其中个个都掺杂着种种复杂的政治因素,但是,终归是因为帝王有情,而酿起一桩桩的风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吴氏做的是对的,从朱祁钰真正在后宫投入感情的时候,他就没办法一碗水端平了。

    谷罄

    这和某个人无关,问题出在朱祁钰自己的身上,但是……

    “母妃,对于朕来说,您,皇后,贵妃,都是朕的亲人,与……旁的任何人都不同。”

    朱祁钰低着头,声音有些沙哑,吴氏在上头看着,竟惊讶的发现,自己这个儿子,眼角不知何时,带上了一抹泪痕。

    随后,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直接击穿了她的心防。

    “娘,钰哥儿这辈子,过的够苦了……”

    “在家里,您就让我任性一次吧!”

    只这一句话,便让吴氏愣在了原处,手里的珠子都停止了拨弄,这句话声音很轻,但是,吴氏却从中听出了发自内心的疲惫和无奈。

    于是,这段时间以来,吴氏第一次认认真真的打量起自己这个儿子。

    从土木之役开始,这个往常温吞怯懦的儿子,首次在她的面前展露属于自己的锋芒,并且一次次证明了自己。

    朝堂之上,不动声色慑服群臣,边境之外,运筹帷幄,力挽天倾,无论是面对着朝廷内的宵小之辈,还是面对草原上的野心威胁,他都能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吴氏虽居深宫,但也清楚的知道,外朝当中无数大臣,对于朱祁钰的一片赞誉。

    可唯独在后宫之事上,她有时候觉得自己这个儿子理智清晰,但是,有些时候,却又觉得他有些拎不清楚。

    所以,她明里暗里的提醒,纠正,想了各种法子,想要让儿子在外朝内宫,都能做一个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的圣明天子。

    但是,直到现在,她才惊觉,自己始终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君王。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