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590节
    “朕知道,是母妃吧?”

    还是那句话,杭氏没这个本事,平日里,她自己办事都莽莽撞撞,不够周到,别说是教孩子了。

    后宫里头,有这个能力的,就只有吴太后!

    这段时间以来,朱祁钰的精力虽然大多都放在外朝上头,但是对于后宫的事也知道一些。

    汪氏这半年多一直在养身子,大多精力都放在照顾小女儿身上,宫务上只管些大头,小事上让杭氏这个贵妃协理。

    杭氏忙了起来,也就没时间时时刻刻盯着济哥儿,但是,她又不放心将这么小的孩子全交给宫人。

    所以,日常的时候,济哥儿和慧姐儿这对兄妹俩,就见天儿的被放在景阳宫里陪着吴氏。

    所以,如果说济哥儿受了什么影响,那十有**,就只能是来自于吴氏的言传身教了……

    第697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祁钰不由感到有些头疼,犹豫了片刻,他正想着要不要去景阳宫一趟,怀恩便往前走了两步,低声道。

    “皇爷,内阁朱阁老递了牌子,说有要事求见皇爷!”

    闻听此言,朱祁钰皱了皱眉,抬眼看了下天色,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内阁应该刚刚上衙,这个时候求见,难不成是有什么急事?

    于是,他便打消了自己刚刚的想法,道。

    “召他在文华殿侯见!”

    怀恩躬身一礼,退下安排人手去办。

    随后,朱祁钰倒是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想了想,转身对着杭氏道。

    “上一回,济哥儿不是吵着要读书吗?现如今还是有些早,但是,半带着识些字也是时候了。”

    “回头你和皇后商量一下,挑选些可靠得力的人手,在乾清宫旁的小偏殿里设个小学堂,让慧姐儿和济哥儿一块,每日先学一个时辰。”

    “等朕得空的时候,再去考校他们的功课。”

    杭氏眨了眨眼睛,心中有些没想明白,明天朱祁钰之前的时候还说,三岁上开蒙太早,要再等一两年的,怎么突然之间就改了主意。

    不过,听到让慧姐儿一块去,而且是让她和皇后一同操持,杭氏也就放下了心,点头道。

    “臣妾领旨。”

    远处,两个小人蹦蹦跳跳的玩闹着,清脆稚嫩的童声回荡在四周,此刻,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无忧无虑的时光即将结束。

    这就导致了,在上次廷议当中,所有人看到的都只是后者,朱阁老的名声被议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但是尽管他并不支持自己,但是,他的坚持和胆识,朱祁钰还是赏识的,所以,该给的足够的尊重,朱祁钰不会缺。

    当然,这也并不妨碍,朱祁钰在必要的时候,在政治斗争当中对他下狠手。

    跟文官们呆久了,朱祁钰也不免沾染了他们的习气。

    私下里的交情不管再好,也不妨碍朝堂上你死我活。

    另一边,看着态度温和的天子,朱鉴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段时间以来,他因身在内阁,和天子接触的颇为频繁,自然,对于这位以前的郕王,如今的天子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实话实说,当今天子,的确做的要比太上皇更好。

    朱鉴自己在朝中的境况和立场,他自己很清楚,而且,本来他也就没有什么要掩饰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换了太上皇在位,早就把他远远的打发到某个犄角旮旯去了,若是再有王振在旁添油加醋,说不定朱阁老被无缘无故的安上个什么罪名,就被扔进诏狱里了。

    但是,如今天子却不会如此,尽管上一次请奏东宫,朱鉴狼狈而退,可那是政治斗争,而且天子没有动用威权强压,一切都是按照廷议的流程来做的。

    所以,虽然败了,但是朱鉴并没有不服,只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真正让他感慨的,是这段时间,虽然内阁的诸臣明里暗里的打压他,但是,天子却始终对他和普通阁臣并无二致。

    既没有刻意拉拢,也没有故意打压冷落,一应政务,也没有因为哪个票拟是朱鉴所拟,而故意拖延或者驳斥。

    这份心胸,是让朱鉴敬佩的。

    说句大不敬的话,在做皇帝这件事上,当今圣上,的确要比太上皇要更加出色。

    但是……

    不错,一切的最后,都有个但是!

    尽管心里能够明白当今天子的圣明优秀,但朱鉴更清楚的是,这个比较,是根本不成立的。

    圣天子当垂拱而治,说白了,在一个庞大稳定的王朝之下,皇帝出色或者平庸,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甚至于,哪怕皇帝是昏聩的,朝廷稳定的体系下,也不至于闹出大的乱子,当然,瞎折腾的除外。

    但是总而言之,在这种体系之下,天家的名分伦序,远远重于皇帝本人的能力。

    因为前者是稳固且可长久执行的,皇家传承有序,朝野上下才能君臣有道,这种稳定的秩序,要比一切都更加重要。

    所以,哪怕朱鉴心里很清楚,当今天子是更适合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但是,从皇位传承的角度出发,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如今的帝位已然有主,事急从权之下,也就罢了,但是至少,储君的礼法传承,是万万不能紊乱的,这也是除了自身利益之外,朱鉴想要竭力争取的。

    所以说白了,他和天子之间并非相互看不顺眼,甚至可以说是相互认同,但是,道不同……也只能不相为谋!

    内侍搬来了墩子放下,朱鉴却没有坐,深吸了一口气,他抬起头,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递上前来,道。

    “陛下,今晨内阁收到奏本,乃护驾将军朱仪联名数个公,侯,伯府及礼部大宗伯胡濙同上,以储君乃社稷稳固之本,万民期许之心,再请陛下早命太子殿下出阁读书,并依先皇潜邸之例,设幼军护卫东宫,教习太子武事。”

    “此奏合情合理,既是群臣所请,亦是万民所望,故臣匆匆而来,亲自转递此奏,同请陛下恩准此疏,早定东宫出阁之期!”

    第698章 内阁的飞来横祸

    文华殿中,随着奏疏摆到天子的面前,朱鉴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于是,不出意料的,在话音落下之后,朱鉴便瞧见天子的眉头皱了起来。

    但是,天子毕竟气度沉稳,脸上虽露出一丝诧异之色,可却没急着多说什么,而是抬手翻开奏疏,细细看了起来。

    朱祁钰的确有些意外,这份奏疏会递上来,他自然是早就知道的。

    但是,具体是什么日子,他却并不清楚,倒不是朱仪故意隐瞒,而是这件事情,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很多,比如说服和争取各家勋贵的支持,这个时间并不好把握。

    所以朱祁钰原本算着,得再迟上两三日,却不曾想,朱仪的动作这么快,尤其是看到最后‘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几个苍劲有力的馆阁小楷时,朱祁钰的脸上不由掠过一丝诧异之色。

    算算时间,如果是今天递上来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胡濙那个老家伙,是见到奏疏的第一时间就联名了。

    这个老狐狸,这种冒险的事,他竟然这么轻易的就答应了?

    朱祁钰看着奏疏,按下心中的疑惑,决定吩咐舒良回头好好问问朱仪,然后便将心思收了回来。

    片刻的寂静之后,朱鉴看到天子抬起头来,脸色已然变得有些难看,口气也变得有些微冷,道。

    “近些日子,朝廷事忙,东宫出阁是大事,容不得丝毫差错,接下来马上要举行春闱,会试结束之后,朝廷又要举行春猎,此皆礼部执掌。”

    “此时若让礼部再操持出阁仪典,恐忙中出错,反而不美,还是待春闱,春猎结束之后,礼部稍得空闲,再议此事。”

    这番话说的语气坚决,显然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但是,朱鉴却并不感到意外,东宫之事,摆明了是天子在背后阻挠,若是这奏本上了,天子立刻就答应了,那反而才是怪事。。

    应该说,甚至就连天子如今的这番话,也在他的预料之内。

    还是那句话,东宫出阁之事,早在廷议之上已经敲定了,所以这个时候,即便是天子,也不能直接了当的不让东宫出阁,而只能找各种理由,延缓出阁的时日。

    这也是朱鉴他们这次有信心的原因,天子能够找理由,他们就能想办法应对,只要大的方向不被否定,那么无非见招拆招而已。

    当然,朱阁老有这种想法,完全是因为没有见过某個年号万历的无赖皇帝,不然的话,他就会知道,哪怕是找理由,耍无赖,只要皇帝不想做的事,且肯付出代价,别的不敢说,拖上个十几二十年的,不是什么问题。

    轻轻吐了口气,朱鉴抬头,拱手道。

    “陛下体恤朝臣,仁慈之心臣等固知,然朝廷各衙门既受陛下之命各司其职,便当竭尽全力,为君分忧。”

    “朝廷一应仪典,本就是礼部执掌,若因礼部力有不足,而致仪典迟迟难行,则此为礼部之过也,陛下当责礼部有失,岂能因果倒置,因忧心礼部力有不足,而致仪典耽搁不行?”

    这话的意思就是,活干的不好,您骂礼部就行,但是活不能不干。

    不得不说,朱阁老这话说的,倒是不怕得罪人!

    眼瞧着天子的脸色越发变得不好看了,朱鉴却丝毫不管,继续道。

    “何况,此疏礼部胡少傅也一同联名上奏,可见礼部纵然事务繁忙,也依旧能够应对,陛下不必因此忧心。”

    所以说,这就是朱仪一定要拉上胡濙的原因。

    这件事情,天子能够拿出最有力的理由,就是礼部事情繁多,忙不过来,如果没有礼部的支持,那么到时候,礼部跟着天子一随声附和,说自己的确忙不过来,那朱鉴等人也不可能真的跟礼部去打擂台。

    那样的话,恐怕反倒合了天子的意。

    胡濙这位老大人,可不是好惹的,上一回李贤的事,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教训了。

    所幸,凭借翁婿关系,朱仪还是拿到了这份联名,如此一来,天子这个最有力的理由,也被堵死了。

    果不其然,朱鉴看着天子的脸色一沉,但是却没有开口反驳自己。

    于是,朱鉴就这么低头拱手而立,等着天子的回复,过了片刻,天子似乎终于想到了说辞,重新将眼前的奏疏翻开,端详了片刻上面的小票,冷声问道。

    “朱阁老,你今日来递这份奏疏,是你自己所为,还是内阁所奏?”

    …………

    内阁,其实话说回来,天子将早朝改成了每三日一次之后,老大人的政务压力的确大了许多,但是,也并非没有好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用起的那么早了!

    要知道,朝廷上朝的时间是固定的,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天还没亮,就得裹着棉袍在宫门外等候,对于老大人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好受的事。

    但是改了之后,就好得多,毕竟中间两日的朝会虽然免了,但是,上衙的时间却没有往前提。

    所以实际上,虽然工作量变大了,但是,老大人们的日子反而好过了一些。

    旭日初升,王翺老大人在府中安稳的用了早膳,然后乘着轿子到了东华门外,下了轿子,安步当车,悠悠闲闲的往内阁去。

    尽管现在距离上衙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但是那不重要,这段时间下来,他已经大致摸清楚了天子的习惯。

    这位陛下,早上虽然起得早,但是,却不会立刻开始处理政务,他老人家处理政务的时间点,基本要比内阁上衙的时间稍晚一点。

    这段时间,也是留给内阁自己整理前日奏疏,以备咨询的时间,所以,暂时不用担心被召见询问。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