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567节
    “现在我们知道的消息太少,所以,还是只能猜测。”

    “其实,一直到过来之前,我都在想,如果刚刚的一切猜测都是真的,那么,就像刚刚陈世伯所疑惑的那样,太上皇如此费尽心机,觉不单单是为了给太子殿下一个忠孝的名声而已。”

    如果不单单是为了名声的话……

    “出阁备府?”

    陈懋和焦敬对视一眼,眉头一挑,几乎同时脱口而出。

    朱仪轻轻点了点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似乎在梳理自己的思绪,随后方道。

    “年前的时候,朱阁老在廷议上竭力推动了此事,虽然……但是毕竟朝廷上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是后来,礼部那边迟迟拖延着,朝廷上也被军屯大事牵动着视线,无人再提。”

    “归根到底,其实无非一点,乾清宫那边,对让太子出阁备府之事,是心存不愿的。”

    关于这件事的内情,有一个礼部尚书做岳父的朱仪,显然是有发言权的。

    “所以,太上皇此举,除了成全太子殿下忠孝的名声,其实也未必不是,想让朝野上下的目光都回到东宫出阁的这件事情上来。”

    这并不难理解。

    东宫出阁,是天子和群臣早就商量好了的事,只不过,不知为何,天子突然改了主意,悄悄让礼部蓄意拖延,至于他自己,则是通过军屯等事情转移视线,吸引群臣的注意力。

    谷呬&amp;lt;/span&amp;gt;  这种手段,在过往的一年多当中,天子玩的十分纯熟。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整饬军屯一旦开始,再加上任礼的案子开审,文臣这边铆足了劲儿要跟勋贵打擂台,也就更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管这件事儿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闹出点动静,让群臣重新注意到,东宫出阁的这件大事,还一直被搁置着没办呢。

    对于文臣来说,打击勋贵固然是政治正确,但是,促成东宫早日出阁,国本稳固,也是他们坚持的礼法,这二者并不冲突。

    这个分析,也算是合理,但是……

    “这和常德长公主闭门谢客有什么关系呢?”

    说来说去,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常德长公主的态度。

    如果说她真的在和太上皇配合,那么至少,也该跟他们说一声吧……

    话虽如此问,但是事实上,随着朱仪的一步步‘猜测’,众人的立场,其实已经开始相信这个消息了。

    只不过,仍有疑问未解而已……

    不过,面对这个疑问,朱仪却并没有像刚刚一样继续分析下去,只是皱眉道。

    “这个,我也说不明白,但是我想,常德长公主应该是有什么苦衷,而且,就结果来看,如今太子殿下的名声越来越好,朝野上下,也的确开始重新关注这件事情,这一点,朱阁老身在中枢,应该会有所察觉吧?”

    忽然被点名提问,朱阁老有些迟疑,但还是点了点头,道。

    “确实如此,太子殿下清晨奉诏到南宫请安,过了不久,内阁就有了称赞太子忠孝的奏疏,我临来时,听中书舍人们议论,俞士悦那里,已经有了几个御史弹劾礼部延迟怠慢的奏疏。”

    大明的御史团队,向来效率很高。

    因为风闻奏事这项特殊的权力存在,让这帮家伙在上奏疏的方面很是肆无忌惮。

    只要是他们想说的话,不管对不对的,先上个本再说,反正大明优容谏官,不会因言获罪。

    说对了自然是好,说错了,那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现在内阁一天不收到个几十本各式各样的弹劾奏疏,都会怀疑御史们是不是在憋什么大招。

    这番话显然佐证了朱仪的猜测,于是,在场众人纷纷露出沉思之色。

    尤其是朱鉴,对于他来说,太子出阁这件事情,对他意义非凡,提起这件事情,自然会更加留意上心。

    于是,短暂的沉默过后,朱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踌躇片刻,开口道。

    “诸位,或许,常德长公主闭门谢客的原因,老夫或可以斗胆猜测一番。”

    于是,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朱鉴,只有朱仪轻轻松了口气。

    这帮人,可太难带了,他明里暗里的给了这么多话头,结果到现在,才有人想到了关键。

    幸亏,舒公公来之前带过来了这个消息消息,不然的话,他连眼前这个冤大头都不好找。

    朱仪是如何想的,朱鉴自然不知道,因为是突然想到,所以此刻,他的思绪明显还有些混乱,略整理了一下语言,朱鉴方道。

    “如果小公爷说的是真的,那么,太上皇既然动手,自然是要个结果。”

    “对于太子殿下来说,忠孝的名声虽好,但却是虚的,殿下一日不能出阁,东宫一日不能备府,地位便不算稳固,所以,太上皇最终的目的,是让太子殿下出阁备府。”

    “而如今礼部之所以迟迟拖延,无非是看天子的脸色行事。”

    “至于天子,年前既已答应了此事,说明不论出于何种缘故,总是有这个打算的,但是,如今迟疑不决,恐是心中有所忌惮。”

    朱鉴的思绪越来越流畅,说的话也开始条理分明起来。

    这份忌惮是什么,他没有说,但是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所以,想要太子殿下尽快出阁备府,首先要有朝臣舆情,其次,要能够安抚天子心中的焦虑,双管齐下,方能成功。”

    “前者自不必说,就像小公爷方才所言,太子殿下如今忠孝之名已经渐渐传开,朝中文武皆开始重新关注东宫之事,算是已成大半。”

    “但是,后者却难办,想要让天子按下心中的疑虑,就需让天子相信,即便东宫出阁,也难成大势。”

    “所以……”

    话到此处,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在场众人也都是心思机敏之辈,就只差一层窗户纸而已,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自然有不少人都想到了其中的关节。

    于是,一旁的张輗若有所思的接口道。

    “所以,太上皇要胡闹一番?最好是闹得满城风雨,狼狈不堪,甚至,就连常德长公主这个长姐都看不下去,不愿与之为伍的程度?”

    如果这么解释的话,那么如今常德长公主的所作所为,就能解释的通了,先是在南宫和太上皇争吵,随后又前往乾清宫,更是自己提出,要让驸马去南京协理军务,出了宫之后更是谁也不见。

    这般明哲保身的样子,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常德长公主是要跟南宫划清界限!

    身为太上皇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常德长公主都是这种态度,岂不侧面说明了,太上皇已然是众叛亲离?

    如此这般,再加上任礼,薛桓等人的折损,请安风波中的失败,势必会让天子放松警惕。

    这么一来,如果朝中再物议沸腾的话,那么,推动东宫尽早出阁备府,只怕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随着这几番话说完,众人顿时都觉得事情渐渐明朗起来,不过,没有人注意到的是,角落的徐有贞,却仍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直到半晌之后,众人勉强消化了这个解释,随后,焦敬看了一眼旁边的人,然后迟疑着开口问道。

    “小公爷,朱阁老,这个解释倒是合情合理,但是,恕老夫直言,到现在为止,我们既见不到长公主殿下,也见不到太上皇,所以,就算再合情合理,也毕竟都只是猜测之词而已,所以,还是想办法,再继续打探详实的消息,更加妥当。”

    这话有些煞风景,但是,却也不无道理。

    不过,都到了这个份上,就只差了临门一脚,朱仪又怎么会让事情坏在焦敬的身上。

    当下,他便开口道。

    “焦驸马此言差矣,若我等的猜测为实,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是任何的方式让朝中发觉太上皇对我们的影响力,都会坏了太上皇的大事,这恐怕也是长公主殿下丝毫风声都不肯露的原因。”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配合太上皇,宣扬东宫的忠孝之名,尽快助东宫出阁备府,这才是正事。”

    第669章 ‘危险’的急先锋

    英国公府花厅当中,朱仪旳声音斩钉截铁,态度坚定。

    不过,尽管如此,焦敬依旧有些迟疑。

    “可是……”

    然而,朱仪这次似乎早已经下了决心,只听了两个字,他便打断道。

    “没什么可是,即便我们之前的猜测有误,这一切真的只是阴差阳错,那么,帮着太子殿下早日出阁,也总是不会错的,我相信,就算太上皇知道了,也不会反对此事……”

    话是这么说,可……

    眼瞧着众人还是有些犹豫,朱仪继续加码,道。

    “如果诸位觉得,我等擅作主张不妥的话,那么,我也可以找人传话进南宫,请太上皇允准此事。”

    这……众人不由感到有些意动。

    成国公府通过自己的人脉,安排了一些人手在南宫当中,这一点,在场的人是知道的。

    但是,诏书风波太过复杂,又牵扯众多,所以如果要弄清楚,势必要有人亲自进宫一趟,跟太上皇当面求证。

    毕竟,这种事情,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朱仪的推测属实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常德长公主也是不能见的。

    因为,太上皇和常德长公主的关系‘破裂’,甚至常德长公主转而求天子让薛桓出京,本质上是为了让天子相信,太上皇已经‘众散亲离’。

    那么这个时候,长公主府附近,必然会安排有天子的人手。

    有东厂和锦衣卫在,这并不是什么难事,而如今的这位天子,也绝不是常德长公主进宫哭诉一番,就会深信不疑的人。

    太上皇见不到,常德长公主那边,虽然付出代价和时间,也能打探到消息,但是,他们却只能按兵不动。

    两眼一抹黑,自然只能在这发愁。

    但是,虽然不能直接到南宫觐见,可要是仅仅是请示要不要助太子出阁,那么则简单的多,只需书信便可。

    何况,就像朱仪所说的,这件事情是好事,太上皇没有理由拒绝。

    不过,隐隐约约的,众人还是觉得有哪不妥。

    见此状况,朱仪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对在场众人的犹豫颇感失望,想了想,他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奏疏,道。

    “此事的确有些风险,毕竟,如果我们猜测的属实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再提太子出阁,必会激怒天子,不过,东宫国本,储位大事,岂可轻忽?”

    “不瞒诸位,我已写好了奏疏,再请早行太子出阁大礼,并为东宫备置勋卫,以屏东宫,若诸位觉得冒险,那么,便由我成国公府,先来做这个急先锋!”

    在场诸人眼中掠过一丝惊讶,他们没想到,朱仪竟然早有准备。

    迟疑片刻,张輗接过奏疏快速的翻看了一番,随后脸色便是一变,道。

    “小公爷,这……这未免有些激进吧?”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的好奇心更盛。

    不过,张輗很快就将手里的奏疏递了出去,先是焦敬,陈懋,随后是朱鉴。

    待得他们看完之后,神色皆有些惊疑不定。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