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515节
    “父亲,杨家也该让朝廷诸臣看看……”

    “昌平侯府,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摆弄的!”

    话音落下,杨杰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年帖,递到了杨洪面前,帖子很朴素,就是一封普普通通的祝年帖子。

    但是,上面的落款却是……

    成国公府,朱仪!

    第615章 赐宴

    一夜大雪,将京城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天色大亮,飘雪遂止,又是一个好天气,老大人们精神抖擞的早早来到金水桥外,等着今天的正旦大朝。

    和去年不一样,这已经是天子登基的第二个年头了,正旦大朝,也真真正正的变成了礼仪性的朝会。

    如果非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自然是,在朝会之后,朝臣们多了一项仪程,那就是朝见太上皇!

    其实,按照礼制,应当是天子率群臣朝拜太上皇。

    但是,正旦和冬至不同,不需要祭天祭祖那么繁琐,相当于是天子和太上皇受天下朝贺。

    因此,有了前几次的前车之鉴,礼部特意询问过天子的意思,需不需要亲率群臣拜见太上皇。

    不出所料的,天子表示,由吏部率群臣前去便可。

    于是,皆大欢喜。

    要知道,每次朝见太上皇,天子那副无赖不跪的样子,礼部也难做,底下的老大人们看着也难受。

    这回既然天子不用必须去,那索性不去,大家都省事。

    当然,不仅是天子和朝臣们觉得顺心,到了南宫,太上皇在重华殿中升陛,听着山呼万岁的声音,明显也比冬至的时候高兴了不少。

    不过,到底是太上皇,天子又不在,所以,一众大臣明显比平时都谨慎的多,规规矩矩的走仪程。

    然而,就在礼部的仪礼到了尾声,所有人都打算告退的时候,高居御座上的太上皇却忽然笑着开口,道。

    “今日年节,朕许久未见众卿,命人备下了宫宴,诸卿宴后再告退不迟。”

    这本不是原先定好的规制,朝臣们一是有些发愣,待反应过来,想要开口推拒,却发现太上皇已然起身,离开了重华殿。

    于是,一帮老大人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礼部尚书胡濙。

    这种事情,本就该礼部出面。

    而且,更重要的是,太上皇的赐宴,意义有些敏感。

    若是接受了,恐天子不悦,若是不接受,又有抗旨之嫌,这种时候,正需要一个人来挑头拒绝或者是答应。

    毫无疑问,作为五朝老臣的胡濙,是最合适的。

    胡老大人倒是笑呵呵的,一副没什么大事的样子,转头看了几个和他站的近的大臣一眼,道。

    “左右朝拜过太上皇之后,也无仪程,老夫正好饿了,既然太上皇一片好意,吾等也不好推辞,不妨就在此处留宴,如何?”

    话音落下,底下顿时掀起一阵低低的议论之声。

    其他的几位七卿还未说话,吏部尚书王直就轻哼了一声,道。

    “老夫觉得,还是不必了,太上皇虽一片心意,可到底此处是南宫,吾等行走之间多有不便,恐一不小心冲撞了贵人,朝礼既毕,自当尽快离去。”

    王天官不仅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话音落下,他扫视一周,然后,对着胡濙拱了拱手,道。

    “大宗伯,老夫还有事,便不在此处多留了,有不敬太上皇之处,节后老夫自会向天子上疏请罪。”

    说罢,王老大人转身大步离去,走的毫不犹豫,干脆利落。

    场面顿时有些尴尬,代表太上皇留下来安排宫宴的大太监阮浪,明显气得有些发抖。

    尽管早就知道,如今太上皇在朝中说话未必好使。

    但是,如今只不过是赐宴而已,又不涉及朝中政务,王直身为吏部尚书,百官之首,竟然这么明目张胆的视太上皇的话如无物,大摇大摆的就离去了,着实是目中无人。

    不过,阮浪能做的,也只是生气而已。

    毕竟,那是天官冢宰,皇帝心腹,真就这么甩脸子,他除了干瞪眼也没办法。

    听听人家说的话。

    “……有不敬太上皇之处,节后自会向天子上疏请罪……”

    那意思就是,老夫就算有罪,也轮不到南宫处置呗。

    想起刚刚太上皇毫不犹豫的起身的样子,阮浪总算是明白,他老人家为什么不留下了。

    只怕是早就料到了会有这种场景,怕留下来更闹得不可收拾。

    磨了磨牙,阮公公干笑一声,道。

    “想来吏部公务繁忙,所以天官大人不得闲暇,却也无妨,太上皇本就只是觉得许久未见诸位大人,所以赐宴以表心意。”

    “方才太上皇走之前也吩咐了,诸位大人若有事忙,也可先去,咱家遣几个人多跑几趟,将赐菜送到各家府邸当中便是。”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看着阮公公僵硬的脸色,老大人们便知道,这不是真心话。

    果不其然,接下去,这位南宫总管太监皮笑肉不笑的道。

    “诸位大人若需先走,现在便可说了,咱家记下名册,便安排人将赐菜送去。”

    这明显说的是反话,这个时候,谁要是站出来,必定要被太上皇记到小本本上。

    何况,走了一个王直也就算了,这货出了名的不讲道理。

    但是,要是走的人太多,太上皇的颜面恐怕真的是要一点不剩了……

    因此,迟疑之下,大多数的朝臣还是站在原地没动。

    宫宴而已,不是什么大事,凭他们对天子的了解,既然让他们来朝见,便不会再多在乎一场宴席。

    当然,也不全是留下的。

    有王直带头,底下的大臣当中,很快又站出来了几个人。

    户部的杨舆,刑部的俞纲,还有兵部的余俨,这几个出身郕王府的官员,也都没多犹豫,拱手之后,沉默离去。

    但是终归,包括于谦,陈镒,俞士悦这些在朝中也被视为天子亲信的人,都没有跟着离开。

    还是那句话,朝廷还是要体面的。

    那么几个人离开也就算了,要是走的人太多,传出去了,岂非叫民间议论,大明的朝廷连上下尊卑都没了。

    看到这副场面,阮公公的脸色总算是好看了不少,一伸手,笑着道。

    “诸位大人,宴席已经备好,就在偏殿当中,请各位为随咱家过来吧。”

    话音落下,笑呵呵的胡老尚书头一个跟了上去,其他的大臣落后两步,但是,也纷纷抬步上前,入了偏殿。

    既然是赐宴,太上皇又不在,所以,氛围也就相对宽松许多,大家没有那么拘谨。

    不过,若有细心的人,便能够发现,在一众大臣行往偏殿的过程当中,有几个勋戚大臣,刻意的落后的几步。

    然后,趁着众人进殿的工夫,这几位大臣不约而同的拐了个弯,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第616章 赐玉

    南宫,清和阁。

    “臣等拜见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众臣前往重华殿偏殿赴宴的时候,清和阁中,朱祁镇高坐于上,底下则是偷偷溜出来的几个大臣。

    这几个人,基本上都是武臣,以宁远侯任礼为首,加上宁阳伯陈懋,英国公府的张輗,驸马都尉焦敬,薛桓,成国公府朱仪,基本都是太上皇一党如今的中坚力量。

    唯一一个异数,是刚刚升任右春坊大学士的徐有贞,原本,凭他的身份地位,是没有资格进来的。

    但是,他的情况比较特殊。

    太上皇这边的人,现如今大多数是勋贵外戚,文臣少之又少,随着李贤出京,朱鉴沉寂,高层文臣当中,真正心向太上皇的,基本没有。

    徐有贞此人,是由李贤引荐给朱鉴的,在书信当中,李贤给他的评价是‘足智多谋,博览众长,心有正念,可堪重任’。

    于是,在仔细查探了一番他的底细,知道他因南迁之事被天子记恨,求告无门之后。

    焦敬等人一番商议,最终将他纳为了羽翼。

    这次宫宴,原本来的应该是朱鉴,但是,他如今虽然落魄,但是到底还是内阁大臣。

    和乌乌泱泱的勋贵外戚不一样,内阁就那么几个人,若是莫名其妙的少了一个,必会惹人怀疑,所以,他便留在了偏殿当中,没有过来。

    但是,此次觐见太上皇,乃是好不容易寻得的机会,若是一个文官都没有,未免不合适。

    所以,当时朱小公爷便提议,让徐有贞跟着一起。

    当时,倒是有人提出过疑问,觉得这么快就让徐有贞跟去南宫,有些不妥。

    但是,小公爷只说了一句话,便说服了众人。

    “……有什么好怕的,就算是觐见的事情被发现了,该害怕的也是姓徐的,他都不怕,我们难道还要将人拒之门外?”

    众人思忖了一番,觉得倒也是这个道理,便没有继续阻拦。

    说白了,这次的宫宴,看似是太上皇一时兴起,但是实际上,自然是早有谋划。

    太上皇归京已经有好几个月了,虽然南宫并没有禁止出入,但是,还是那句话,早在归朝之时,太上皇已经下了明旨,承诺不在干预政务。

    如此一来,若是和皇家有关系的外戚还好,能说是亲戚之间相互走动,但是,似任礼,张輗,陈懋这样的外臣,无缘无故的,贸然进南宫朝见,必会引得朝野议论。

    因此,需要有一个能够名正言顺进入南宫的机会,毋庸置疑,想要觐见太上皇,最不惹人耳目的时机,就是跟随群臣朝贺的时候。

    但是,他们想要的是单独觐见,这种礼仪性的见面,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所以,在斟酌了许久,尤其是得知,天子正旦大节不会到南宫的时候,太上皇便想到了赐宴的法子。

    虽然说着不再礼部的仪程之内,但是,赐宴这种事情,本就是天恩,说白了,看上位者的心情,所以,倒也不算突兀。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