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504节
    “沈尚书,于某也就不讳言了,刚刚所商议的军屯章程,虽然完整,但却并非兵部的全部方案。”

    尽管明知道,接下来不会是自己想听到的,但是,沈尚书还是不得不在天子的注视下,老老实实的捧哏。

    “哦?竟有此事,愿闻其详!”

    于

    谦倒是认真的点了点头,道。

    “不错,其实刚刚的整个章程,看似动静颇大,但是事实上,都回避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被侵占为民田的军屯,到底该如何处理。”

    “或者更直白的说,如何在保障普通的佃户仍然能够活下去的情况下,收拾掉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囊虫!”

    直到此刻,于谦的脸上,才方浮现出那抹熟悉的坚毅之色,而不是一个只会妥协的‘能臣’。

    所谓菩萨心肠,雷霆手段。

    诚然,于谦很想将侵占军屯的这帮货色全都一次性收拾掉,最好是抄没家产,流放千里,以儆效尤。

    但是,他最终拿出的章程,仍然是众人所看到的,那份雷声大有点小的,温和的章程。

    这不是因为,这不是牵扯到一小撮人的问题,每一个囊虫的背后,都有数百甚至上千的佃户以此为生。

    那次和胡濙谈过之后,于谦想了很久。

    直到他想起了和天子的一次奏对,是什么时间他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天子的那句话,他记得很清楚。

    “这天下,最苦的就是老百姓,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过的好一点,或者,至少不要让这些只想活下去的百姓们,活不下去……”

    底层的那些百姓,于谦是见过的,他们是最勤劳的一群人,辛苦劳作一整年,只为了一点点微薄的,可以挣扎活命的粮食。

    天子说得对,想活着不是错,错的也不是他们。

    所以,不能让他们来承担后果!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相对于将大批的军屯收回朝廷带来的好处,这些最底层的佃农,根本不值一提。

    就算是变成了流民,朝廷派人过去赈济,安抚,很容易就能够解决。

    这本就是官员们拿手做熟了的事情。

    但是,那一个个原本圆满,或许逢年过节还能给家里孩子置办一件新衣服的小家,在这个过程中支离破碎的伤痛,又该谁来承担?

    也是直到那个时候,坐在胡府的花厅当中,于谦终于明白了,天子回护的不止是他,天子回护的,是天下的百姓。

    在天子的心中,始终存着天下万民。

    他老人家的心里,始终有着‘仁义’二字!

    或许有人能够理所应当的将牺牲视为理所应当,将放弃视为无可奈何,将冷血视为以大局为重……

    但是,天子不信!

    所谓仁者,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本不该牺牲的人,可以不牺牲。

    因此,哪怕是作为一柄要切开军屯这颗糜烂毒瘤,注定要染血的刀子的于谦,也没有被放弃。

    哪怕是那些,虽然口口声声被称为能载舟覆舟,但实际上被视为微末草芥的挣扎的百姓,也不会被牺牲。

    因为,他们在做对的事,所以,哪怕压力再大,他们也会被守住。

    这无关利益,只关于本心。

    在天子的这颗仁者之心,于谦自愧不如,甚至自惭形秽。

    每一个无辜的人,都不应该被牺牲,无论以任何的理由!

    回望起土木之役后的桩桩件件,于谦忽然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天子在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再难破的局,都有破局之法。

    真正想要解决所谓的死局最大的困难,从来都不是无路可走,而是你要去抵御那条,看起来只需要付出一点点代价,就可以走的通的路。

    这种诱惑,是无数人都难以抵挡的,于谦,也险些被所谓的,对朝廷更大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见不到那些可怜的哀嚎。

    所以,于谦最终,跟着胡濙去做了大媒。

    他愿意妥协,愿意温和,愿意收敛锋芒。

    因为他想验证一下,天子到底是否如他所想的,坚守着那轻若鸿毛,却又重若泰山的,名为“仁义”的两个字!

    这是,真正值得于谦去赴汤蹈火的两个字……

    第603章 天子从不吃亏

    于谦如何想的,沈尚书并不关心,他只知道,自己又要破财了!

    能够做到六部主官的,固然各有所擅长,但是,也必然对政务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

    不然的话,六部之间也不可能经常相互转调。

    实话实说,沈翼对于兵事不算精通,但是,作为户部尚书,他对于田亩的管理却是熟稔的很。

    军屯说到底,其实不过是由军队耕种的田地,形式不同,但是,道理是一样的,会出现的很多问题,也必然是相通的。

    所以,于谦只是这么一提话头,沈翼立马就反应过来了。

    这回,怕是要大出血了……

    果不其然,说着话,于谦从袖子里摸出一本奏疏,递到沈翼的面前,道。

    “所以实质上,整饬军屯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已经被各种方式化为民田的军屯,重新收归朝廷手中,同时,又不能让百姓因失田而流离失所。”

    “针对这一点,于某和兵部的两位侍郎商议过后,拿出了一个初步的章程,不过,需要户部的大力支持。”

    言下之意,知道这份章程的人,现在不超过四个,而沈尚书,将是第五个。

    于是,在天子的注视下,沈翼轻轻吐了口气,伸手接过那本奏疏,埋头读了起来。

    事已至此,躲是躲不过去的,那就只能面对了。

    奏疏并不算厚,不出意料的,沈尚书一打开,就看到上头有诸多朱笔圈画过的痕迹。

    但是沈尚书看见了当没看见,仔仔细细的将奏疏完整的读了一遍,合上之后,眉头便皱了起来。

    沉吟片刻,抬头望着于谦,问道。

    “公田法?”

    古往今来,士大夫们的改革,往往喜欢托古改制,之所以如此,并不单单是因为所谓的名分,更重要的是,有前人的经验作为参考,在推行自己政策的时候,会更加平稳。

    历朝历代,农事都是国之本业,即便是因商税而富庶的宋代,对于农业也是极为看重的,正因于此,在针对农业上的各种政策和方法层出不穷。

    作为执掌户部的大司徒,沈翼自然对这些都熟稔于心。

    公田法,是南宋时期推行的一项制度,目的是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同时抑制豪绅兼并。

    具体而言,就是在限田制的基础上,划定不同户籍可以拥有的田亩数量上限,超出部分,由朝廷强制进行赎买,划为官田。

    这些田亩被朝廷收回之后,会通过租佃的方式,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手中,由他们耕种,向朝廷缴纳赋税。

    这种制度,在历史上毁誉参半。

    赞誉者认为公田法抑制豪绅,安抚民心,兼而能为朝廷增加大量的税收,利大于弊。

    而否定者,则觉得公田法实则是朝廷在进行强行掠夺,以赎买为名,以低价强征民田,虽然打压了一批豪绅,但是,也逼的许多普通百姓走投无路,揭竿而起,实是祸乱之源。

    而且最根本的是,换汤不换药,公田租佃出去之后,地方官员和士绅勾结,同样会隐没大量田地,最终的苦处,还是要由百姓来承担。

    即便是在财政方面,朝廷要赎买公田,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当时南宋采取的就是加印交子的方法,进一步使得社会变得动荡起来。

    虽然说,赎买完成之后,朝廷的财政迅速缓和,但是,由此带来的朝廷权威的损害,却是无可挽回的。

    再加上南宋实行公田法没有多久,就被元所灭,这也是许多人对公田法没有好感的原因所在。

    不过,站在沈翼的角度来说,他对于公田法倒没有那么多的偏见。

    相反的,他觉得南宋的公田法实行的有些晚,那些所谓的,官绅勾结,欺上瞒下,低价强征民田,甚至是为了赎买公田加印会子,这些问题,都说明南宋本身已经大厦将倾。

    有了好的政策,却很难真正执行下去,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事实上,真正仔细研究过公田法就会明白,元灭南宋之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稳定下来,就是因为享受到了公田法的好处。

    当时,元世祖给功臣们的赐田,很多都来自于南宋当时赎买的公田。

    真真是前人挨骂,后人享福。

    回到于谦的这份奏疏上来,实际上,军屯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持原本的底层佃户的生存空间。

    若是以公田法来推行,倒也是个办法。

    不过……沈尚书将刚刚看到的内容,在心中又过了一遍,似乎,于谦的这个章程,和南宋的公田法,还有所不同。

    “沈尚书好眼力,这份章程当中,确有对公田法的借鉴之处,但是,也不全然相同。”

    很明显,对于这份新的奏疏,于谦的看重程度还在之前那份之上,点了点头,认真道。

    “公田法针对的是民田豪绅,强行赎买会引发剧烈不满,但是军屯本身就是朝廷田亩,首先在名分上,这次朝廷便是占据优势的。”

    “其次,在方式和对象上,在推行过程当中,兵部也会做出区分,在册的军田不必再提,照例让边军回归军屯便是。”

    “兵部的这份章程,主要针对于隐没未在册的田地,及本为军田,但被登记为民田的田亩。”

    “具体而言,仍是以赎买为主,这两类田地,在清丈结束之后,依照市价核定,由朝廷出银购回,转为登记在册的军田。”

    “但是,这部分军田,暂时不由边军耕种,仍旧交由佃户耕种,由当地官府负责,按时缴纳赋税,供给朝廷。”

    这番话说完,沈翼反倒是肃然起来。

    他没有料错,于谦也没有说错,这个法子,的确是需要户部鼎力支持的。

    沈翼不清楚边境这么多的军屯,到底隐没了多少的田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定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如果说全部按照市价由朝廷赎买的话,那么可想而知,户部要承担的财政压力有多大。

    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兼顾到普通百姓的利益。

    这个时候,一旁的范广想了想,提出了疑问。

    “可是,这折腾了大半天,不是什么都没有改变吗,而且,朝廷还出了那么一大笔银子……”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