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486节
    “现在的局势,三哥在狱中,比在外头有用的多,所以,年节之下,只能委屈父亲稍稍按捺思亲之情了。”

    杨洪此刻的心绪,杨杰自然清楚。

    当初,杨信传来消息,说于谦正在清查军屯,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杨洪便有些犹豫不定,是该暗中阻止还是放任不管。

    那个时候,是杨杰力主,说于谦必是奉了上意暗查,不可和天子作对。

    接着,天子下诏召杨能,杨俊进京,虽是拔擢但却暗含警告之意。

    杨洪最后听了杨杰的意见,给杨信去信,要他全力协助于谦,所以,于谦的宣府之行才能那么顺利,没有遭到过分的掣肘。

    当时,杨信甚至还特意将副总兵府给腾了出来,邀于谦在隔壁居住,衣食住行,不可谓不周到。

    但是,局面并没有因此而好转。

    于谦在宣府查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他隐约间,跟杨信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到了最后,每次见杨信的时候,房中都必然有锦衣卫随行。

    在军屯一事上,于谦是力主严查严惩的,这一点,在多次和于谦的交流当中,杨信打探的很清楚。

    即便在宣府,杨信对他示好到了这种程度,于谦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

    随着于谦从宣府起行回京,对于昌平侯府来说,一场大祸已经近在眼前。

    那个时候,杨洪依然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联结势力,先发制人。

    须知,那个时候军屯的事情已经蔓延开来,如果杨洪愿意的话,作为宣府的前任总兵官,如今执掌京营的新晋侯爵,以他为牵头人,将牵涉到军屯的一大批势力聚拢起来,在朝堂上围攻于谦,并不算什么难事。

    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是从不缺少放手一搏的血勇之气的。

    何况,杨洪也并非真的在京中毫无人脉,早在永乐年间,他就曾跟随太宗皇帝北征,在老成安侯郭亮帐下效命,至洪熙年间,他又跟随阳武侯薛禄征大松岭,至宣德年间,他甚至曾和清平伯吴成并为先锋,远攻鞑靼。

    只不过,正统以后,杨洪功勋累累,足可为一方大将,独自领兵,所以才和这些府邸疏远了些。

    后来,随着老一辈的勋贵逐渐凋零,关系便更加淡了。

    但是,香火情总是有的,凭杨洪现在的身份地位,若有意结交,对方绝不会将他拒之门外。

    所以,杨洪实际上是有这个能力的。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还是因为杨杰。

    军屯一事,看似是于谦在操持,但是本质上,必然是天子在背后撑腰。

    虽然不清楚天子的决心到了何种程度,可天子既然让于谦去查,必然清楚于谦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所以,一旦走上对抗的这条路,便等同于背弃了天子。

    杨洪如今回京不过半年,但是,杨杰却是始终呆在京中的,虽然他并非朝堂中人,但是,杨氏一门在京中也算显赫,杨杰平日里交往的,也都是各家大臣勋贵子弟。

    所以,能够得到的朝堂上的消息并不算少。

    他深深明白,当今天子是一位怎样可怕的人,所以,和天子作对,绝不是什么明智的行为。

    于是,他劝父亲,进宫去给天子认错,将一切原原本本的摆到天子的面前,这样念着往昔的功劳,至少天子还能留给杨家一个门楣爵位。

    这一次,杨洪听了,但,却没全听……

    因为如果按照杨杰所说,杨氏将成为天子整饬军屯的祭旗者,或许最后,杨洪百战浴血得来的爵位仍能保得住。

    但是,作为出头鸟,杨家必然会落下一个喝兵血的名头,自此,至少两三代人,在军中再难出头。

    这是杨洪绝难接受的结果。

    所以,杨洪最终选了一个折中的法子。

    他进宫自承罪状,但是,却没有拿出军屯的事,而是将杨俊跋扈醉杀下属的事情说了出来。

    就像杨杰所说的,他心里明白,昌平侯府在,杨俊就不会死,身为武将,只要不死,想要复起十分容易。

    杨洪寄希望于,天子惩治了杨俊,贬谪了杨能,能够到此为止,不再追究杨家侵占军屯的事。

    为此,杨洪甚至打算将京营给交出去。

    但是,最终他失望了。

    天子将杨俊下狱待审,将杨能禁足,但是,却没有收回他的京营大权。

    自然……也没有要宽赦杨家的意思

    杨洪一再退让,甚至称病躲在家中,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交出京营大权,但是,天子却始终无动于衷。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推移,朝堂上闹得愈演愈烈,天子公然在朝堂上为于谦撑腰,以无比坚决的态度,推动了军屯的整饬。

    于谦风风火火的在兵部迅速推进,整饬的方案几易其稿,各种各样的消息甚嚣尘上,都让杨洪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所以,理所当然的,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如果,一开始他就摆出强硬的态度,是不是,对方就会知难而退?如此一来,杨俊也不必入狱,说不准,现在还能在军府或者京营当中好好的当值……

    杨杰心里明白,杨俊被一直关押在刑部狱中,只是一个让父亲最终忍耐不住的导火索。

    真正的原因,是他慌了!

    他害怕天子真的下了决心,要拿杨家为整饬军屯来开道,害怕到最后,杨氏一门数十年的沙场血战,就此付诸东流。

    所以,他开始自我怀疑,开始怀疑别人,开始烦躁不安。

    这一切,杨杰都明白。

    人皆有死穴。

    对于杨洪来说,杨氏一门的荣耀,就是他的死穴!

    所以,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无用。

    父亲需要的,是一颗救命稻草。

    轻轻地叹了口气,杨杰开口道。

    “父亲不必担忧,明日孩儿出府一趟,回来之后,必定给父亲一个解决之法。”

    杨洪没有说话,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将迟暮,最是悲凉。

    可叹他一生征战,最终,国事,家事,皆有所愧……

    片刻之后,杨洪重重的叹了口气,依旧没有说话,只是无力的摆了摆手。

    于是,杨杰起身一礼,依旧恭敬周到。

    “孩儿告退……”

    第583章 江阁老的办法

    眼瞧着,再过两天就是除夕日了,作为最后几天的日子,老大人们基本上都已经闲下来了。

    当然,像某大宗伯和某少保一样公然脱岗的,毕竟还是少数。

    大多数的老大人们,往往都是到了衙门之后,就开始围着炉子烤火。

    内阁也是如此。

    应该说,这算是内阁一年到头为数不多的,能够得到清闲的日子。

    大伙坐在一起,一块喝喝茶,谈论一番四方风物,京中趣事,倒也别有意趣。

    这一日,俞士悦来到公房当中,刚刚坐下,外头便有一阵响动。

    接着,文华殿大学士江渊便从外头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食盒,笑着拱手道。

    “临近年节,我听闻次辅大人出身苏州,想必对家乡口味十分想念,刚好这些日子,我府中来了一位苏杭出身的大厨,今早做些了糕点,我特意留了一份,次辅大人尝尝?”

    俞士悦眨了眨眼睛,倒是没有推辞,伸手接过食盒,又将江渊迎到房中坐下,掀开食盒瞧了瞧,果不其然,是苏州出名的猪油糕。

    伸手摸了一摸,这糕点竟然还是热的,于是,俞次辅不由笑道。

    “看来,世用是摸准了老夫的作息,这才踩着点将糕点拿来的,有心了。”

    被人如此调侃,江渊的脸色有些微红。

    但是,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绪,拱手解释道。

    “倒也不是掐着时间,这些日子,府中做了不少糕点,每做一份,老夫都叫他们送来一些,想着能给次辅大人尝尝,聊解思乡之情。”

    “其实昨日就送来了好几份,但是,当时次辅大人忙着和萧学士商议东宫之事,老夫便没敢打扰,今日总算得了机会,刚好府中下人送来,次辅大人便到了,老夫便紧着拿过来了。”

    听了这番话,俞士悦不由咧了咧嘴。

    好嘛,这帮清流,真的做起这种事情来,还真的是炉火纯青。

    这个解释,可比踩着点送来的说法,听着更加让人觉得熨帖。

    从食盒里头拈起一小块晶莹洁白的猪油糕,俞老大人放进口中,只觉得糯软润湿,油而不腻,于是叹道。

    “果然是地道的苏州手艺,这种口味,老夫确实已经是许久未曾尝到了。”

    “次辅大人喜欢就好。”

    江渊的脸上也绽出笑容,端起刚刚放在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江阁老又试探着开口道。

    “其实,似这种糕点,刚出锅的时候吃是最好的,老夫命人从府中送来,虽然已经十分小心,但还是耽搁了些时候,口感可能略有逊色。”

    “次辅大人既然喜欢,不知可否赏脸,下衙之后到老夫府中一叙,尝一尝这新鲜出炉的苏州糕点?”

    俞士悦没说话,同样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眼神却不由落在了江渊的身上。

    随着东宫出阁备府一事的尘埃落定,内阁短暂但激烈的斗争,也宣告落幕,作为胜利者的俞次辅,近些日子可谓是扬眉吐气,一扫之前郁闷,端的是春风得意。

    不仅将朱鉴踩在了脚底下,而且还成了太子府詹事,妥妥的东宫之师,单这一个名号,朝中谁人不敬他三分?

    尽管这个位置风险和机遇并存,但是,至少现在俞士悦总算是体会到了,内阁次辅应有的地位和威势。

    不过,还是那句话,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那场朝会之后,朱鉴在朝争当中失败,士林的风评也有诸多非议,自然是沉寂了下来,不再冒头。

    与此同时,李实被调出内阁,到兵部任职。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