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398节
    相对而言,于谦的脸色反而是最平静的,他在看到那两人之后,第一时间将目光落在了朱鉴三人的身上。

    面对着于谦的注视,朱鉴有些羞惭的低下了头,李实则捏紧了拳头,面色铁青,至于罗绮,他张了张口,似乎想说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不过所幸,于谦的目光并没有在他们身上过多逗留,只片刻便收了回来,望着那两个持刀的护卫,平静开口。

    “本官代我朝陛下,谢太师遣护卫送行之情谊,如今太上皇已安全回到大同,诸位可以安心回去复命了。”

    这话说的平静,但是其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

    那两个护卫,虽不清楚于谦是谁,但是郭登他们总是认识的。

    在这种场合下,地位比郭登还要高,毋庸置疑是大明朝廷的大人物。

    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没有后退,而是握紧了手里的弯刀,道。

    “太师命我等,护送太上皇至京师,未至京师宫城之中,不得擅离太上皇半步。”

    于谦没在说话,后退一步,和郭登并肩而立,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郭登,带着一丝征询之意。

    迎复太上皇是大事,他们自然提前预想过各种突发情况。

    其中就包括,太上皇被虏贼裹挟,需要动用武力的情况。

    此刻,使团整支队伍早已被团团围住,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郭登自军中挑选的最精锐的士卒。

    面前的马车,是使团为迎接太上皇专门带到瓦剌的,除了华丽之外,内外皆覆有铁皮,再以绢帛罩于外。

    看似与普通马车无异,实则坚固无比。

    马车当中,只有太上皇一人,驾车的是哈铭,太上皇的亲信随从。

    那二十余个蒙古护卫,则是四散在马车周围,背靠马车,身子朝外。

    于谦望着郭登,眼神中的征询意思很明白。

    能否在保证太上皇安全的前提下,控制这些所谓的护卫。

    郭登没有说话,只轻轻点了点头,右手按剑转握。

    剑若出鞘,便是军令!

    这个时候,跟在朱鉴等人身边一同回来的瓦剌使臣,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抢先一步站到了马车前头,先是对着那两个护卫喝道。

    “你们护卫太上皇,何必拦阻大明大臣朝见,还不退下。”

    那两名护卫没有说话,想了想,收起了弯刀,但却没有退下。

    这次瓦剌派来的,依旧是曾数次到过大明的纳哈出。

    见此状况,他脸上掠过一丝无奈,但很快平复下来,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些护卫的指挥权,原就不在他的手中。

    转过身,纳哈出早已经变作一副笑脸,恭敬的行了个礼,同样客气的道。

    “久闻于少保之名,今日再见,风采依旧,于大人,郭总兵,今日迎归太上皇乃是喜事,太上皇一路舟车劳顿,不妨先行进城歇息,如何?”

    于谦自是和纳哈出打过交道的,但是此刻,他没有心情跟这个瓦剌使臣虚以委蛇。

    扫了一眼那些倨傲的蒙古护卫,于谦淡淡的道。

    “这是自然,不过大同乃是我边境重镇,未奉圣命,本官不敢私自放外族进城。”

    “诸位且将太上皇交于本官,一应随行人等,非大明子民者,需在城外扎营安歇。”

    这当然是在瞎扯。

    之前瓦剌遣使入贡,随行两三千人,也没有被拒之城外,现在这些人,跟之前比少多了。

    真正的原因是,这些所谓的护卫,竟敢在大明的地界,阻止大明的朝臣拜见大明的太上皇。

    这种行为,和裹挟无异!

    而现如今,精兵在侧,太上皇已归,没有必要再惯着这边瓦剌人的臭毛病。

    于谦身形再退,站到了郭登的身后,这便等于,将此处的主导权,交给了主战的郭登。

    肃杀之气铺开,冲突一触即发。

    “郭登,住手!”

    一道声音响起,让郭登已经微微出鞘的宝剑,重新合上。

    在这个地方,能够命令郭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代表朝廷,对诸边有节制之权的两边总督于谦。

    另一个自然是,尚在马车当中的太上皇!

    郭登止住身形,微微躬身,手却仍按在剑上,道。

    “太上皇放心,此处有我大明官军一万两千人,您既然已经到了大同城,臣无论如何,也会保证您能平安回京。”

    出于对太上皇的尊重,他必须开口解释,但是,他也没有忘了,有现场指挥权的人,是于谦!

    因此,他按剑而立,却并未让周围的官军退下,而是侧身继续征求于谦的意见。

    朱祁镇显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厉声喝道。

    “郭登,朕让你退下!”

    “这些人,都是太师赠予朕的贴身侍卫,已经臣服于朕,听朕指挥,你想做什么?”

    郭登没说话,只看着于谦。

    于谦的脸色有些复杂,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接着拱手道。

    “太上皇,此处乃是大同,自有无数官军将士奋死效命,您既归朝,自然有大明官军随行护送,不必借他人之手。”

    马车之中,朱祁镇沉默下来。

    这个时候,一旁的纳哈出咬咬牙,出言道。

    “于少保,临来时,我说了一句话,此去一路艰险,恐有不测,望太上皇善加珍重。”

    “这些护卫,乃是赠予太上皇调遣,出营之时起,他们便不再是瓦剌人,而是太上皇的随身之臣,请于少保明鉴。”

    与此同时,马车当中,朱祁镇的声音再度响起,道。

    “于谦,朕说了,这些人是朕的随身侍卫,京营乃至京卫之中,亦有外族为大明效命,他们和那些人一样,都是朕的臣子。”

    “所以,朕命你,让开!”

    第501章 表里如一于少保

    大同城前,太上皇端坐在明黄色的马车当中,对着于谦疾言厉喝。

    在场的一众官员,都默契的低下了头,这种层次的争端,不是他们可以参与的,只能静待结果。

    但是这些人中,不包括郭登。

    作为大同城的总兵官,在场上万官军事实上的指挥官,他没有坐看风云的资格。

    所以,他依旧按剑而立,一层层围堵使团的官军,也未曾散开,目光落在于谦的身上。

    郭登能够马上封侯,成为如今朝中威望仅次于杨洪的武将,可不单单靠的是武勇和战功。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摆正自己的立场。

    而他的立场就是,大同官军,只听从来自朝廷的命令!

    在这个场上,也就是,代表朝廷提督军务的,于谦的指令。

    这一点上,他从无犹疑。

    至于被他注视着的于谦,面对太上皇的呵斥,既未说话,也未挪步,只是沉默站在原地。

    无言,亦是一种抗争!

    这一举动,对于刚刚归朝的太上皇来说,显然冒犯的意味浓重。

    当下,朱祁镇的脸色变得难看无比,险些便要暴怒出声。

    但是终归,他不是傻子,尽管曾经做过傻子才会干出来的事。

    朱祁镇清晰的明白,此时此刻,局面的实际控制权,并不在他的手中。

    但他更加明白,自己不能退让。

    自从也先彻底下定决心,要将他送回大明之后,便不再拘束使团的行动,也不再限制他们和太上皇的觐见。

    通过对袁彬,朱鉴等人的多次询问,朱祁镇大致对这一年之中,大明朝廷发生的各种大事,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尽管只是最粗浅,最表层次的一部分,已经足以让他看出很多的东西了。

    了解之后,朱祁镇的心绪的复杂的。

    有惊讶,惊讶于自己素未参政的弟弟,竟能有如此出众的才能。

    有欣慰,欣慰于大明江山,终于平安保住,没有因为自己的冲动之举而毁之一旦。

    自然,也掺杂着一丝淡淡的愧疚。

    但更多的,确实浓重的不安和恐惧!

    和袁彬,朱鉴等人不同的是,朱祁镇本身就是帝王。

    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看待很多事情,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首先就是,他没有其他人,对于皇帝的敬畏之心。

    这是由他的身份决定的。

    从小到大,他都是尊者,即便如今让位,他也是太上皇帝。

    论身份,他甚至还要比皇帝更加尊贵。

    所以他不必敬畏。

    其次就是,对于一个帝王,尤其是朱祁镇这样的帝王来说,他习惯于只看结果。

    过程如何,细节怎样,不是他这样的帝王会考虑的事,他只看结果。

    能够办好他交代的事,手段如何他并不关心,中间有多少血腥也不重要。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