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323节
    但是如果英国公府彻底失去了对五军都督府的控制。

    那么他这个临时代言人,就将是最有可能继承英国公府残存下来的政治力量的人。

    至于张輗,还真不是任礼瞧不上这个所谓的二爷。

    且不说他一直都没在五军都督府怎么呆过,单是他没有上过战场这一条,就不可能让那帮武将和勋贵子弟服气。

    想明白了这些,任礼的眼中闪过一丝炙热。

    果然是世事无常,他暗中想了那么多的法子,又是拉拢罗通,又是靠近宫中太后,又是小心翼翼的培植自己的人手。

    结果到头来,机会竟然自己落在了他的身上。

    不,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

    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张軏是真的出事了。

    但是任礼更清楚的是,使团被抓的消息,是陶瑾派人飞马快报送过来的。

    焦敬如今刚刚解除禁足,没有理由比他们更早得到的消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时之间,任礼脑子当中诸多念头齐齐涌出来,竟愣在了当场……

    第398章 知行合一焦驸马

    听到任礼问出口的话,焦敬便清楚,任礼已然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

    事实上,他今天到宁远侯府来,目的有两个。

    其一,就是敲打一下任礼,让他把心思放到正事上。

    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有很多,了解清楚了来龙去脉之后,焦敬很敏感的就能察觉到,任礼是有私心的。

    他不愿意当英国公府的提线木偶,尤其是成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之后,他越发想要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本来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就像任礼自己说的,他培植势力是奉了孙太后的命,既然是打着这个旗号拉拢起来的人,那么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宫里的印记,这是符合孙太后利益的。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

    在分别跟宁阳伯,孙太后,常德长公主以及焦敬自己在五军都督府的人脉都旁敲侧击过后。

    焦敬很快推测出了任礼这段时间做的事情。

    他不仅仅是在暗中培植势力,而且还在有意无意的打压,分化英国公府的力量,将其化为己用。

    罗通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他本来就已经被定西侯府所拉拢,但是任礼却依旧暗中联络他,这根本就是纯粹的派系斗争了。

    要知道,现在太上皇还在迤北未归,朝堂上天子步步紧逼,他们这帮人本来就举步维艰。

    这个时候,任礼还如此徒增内耗,岂能不敲打一番?

    至于第二个目的,正如任礼猜测。

    他在考虑张軏一旦出事之后,该如何收拢英国公府的势力。

    听起来有点前后矛盾,甚至有点讽刺。

    他前脚还在指责任礼侵蚀英国公府的势力,相互内耗,结果一转头,他就要帮着任礼继续这么做。

    这么听着,确实荒唐的很,但是现实情况就是这么无奈。

    张軏一旦出事,那么张辅留下的庞大的政治势力,立刻就面临着分崩离析的风险。

    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人来接收这些力量,哪怕只能接收部分,也比树倒猢狲散要好的多。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些将领大多数认的是张辅这个老公爷,能够认张軏这个人,已经算是凭借了张辅的遗泽。

    现在又要换人,自然更难。

    所以可想而知,即便能够收拢成功,这些势力也必将会折损掉一大半。

    但即使是那一小半,也不是那么好收服的。

    人家当初受的是张辅的恩,那想要让人家认你,起码你得跟是老公爷的兄弟儿子,要么就是多年的老交情。

    除此之外,人皆好强,想要人家服你,起码得有军功傍身才行。

    本来,最适合的人选,应该是陈懋。

    他是张辅的旧部,又身负军功,一旦张軏出事,他来接替张軏,继续管着那些将领最合适不过。

    但是镇南王一案,让他降爵思过,在朝中威望大减,更重要的是,经历过这种朝争失败,很难让人再相信,他能够在以后的朝争当中替大家争取到利益。

    毕竟,就算是有旧交情,但是最终大家跟着你混,都是图能够在军中或者是官场上走的更顺。

    这也是他们抱团在一起的原因。

    张輗手里没有军功,陈懋又是如今的状况,张軏要是保不住的话,那么想要避免张辅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班底不会作鸟兽散,焦敬能选择的,就只有任礼的。

    他军功累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是紫荆关之战的总兵官,身上背着打赢瓦剌一战的大功劳。

    这一点,足够让那些将领相信他的能力。

    而且,他现在是中军都督府的都督,接手这些势力名正言顺,需要解决的,就是双方的信任问题,不过这个,焦敬也有自己的打算。

    事实上,这也是他今天过来的原因之一。

    面对任礼的疑问,焦敬想了想,开口道:“这件事情,其实并不难推测,只不过,当着张輗的面,老夫不好明说,既然任侯动问,老夫也就不遮遮掩掩了。”

    大家现在都清楚,张軏的生死,是最关键的问题。

    所以任礼也顾不上什么避讳,直接了当的道:“请焦驸马赐教。”

    焦敬组织了下语言,抬起手竖起两根指头,道。

    “两点原因,第一点在英国公府其实已经说了,但是没有老夫当时没有说透,那就是,锦衣卫为什么敢这么大张旗鼓的抓捕朝廷钦派的使团。”

    “要知道,张軏等人手里,可是拿着天子亲笔的国书和圣旨的,代表着大明朝廷,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等同于犯上作乱。”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仅仅抓了张軏,而且把整个使团全都扣押了起来。”

    任礼皱着眉头,他能够听得出来,焦敬的重点在于最后一句话——扣押了整个使团。

    “焦驸马的意思是,锦衣卫抓人的原因,不是牵涉到使团当中的某一个人,而且牵扯到整个使团的所有人?”

    焦敬点了点头,道:“至少,许彬这个正使以及张軏,萧维祯两个副使,应该全部牵扯在里头,不然不会如此大动干戈。”

    任礼的脸色变了变,能够同时牵扯正使和副使三个人的事情,八九不离十,是和边境的关系有关了。

    毕竟,使团过去就是谈判的,如果说他们某一个人被抓,还能解释为有什么罪状被锦衣卫抓了。

    但是,三个人全都被扣押,只能说明,是使团的谈判出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只怕涉及到两国的关系。

    想明白了这一点,任礼长长的吐了口气,紧紧地盯着焦敬,有些口干舌燥,问道:“那驸马所说的,第二个原因是?”

    他有种预感,接下来的这个原因,才是焦敬彻底下定决心开始准备后路的原因。

    焦敬叹了口气,问道:“今日于少保在早朝上拿出来的那份军报,不知任侯可还记得,开头说了什么?”

    任礼想了想,摇了摇头。

    当时的场景,大家都震撼于这场漂亮的大胜,目光都集中在最后的战果上头,对于具体的战况,却没有过多在意。

    于是,焦敬看了一眼旁边的薛恒,后者顿时会意,从袖中拿出一份文书,递到任礼的面前,道。

    “这是早朝之后,我特意去兵部找了关系,抄录的一份副本,任侯可以瞧瞧。”

    第399章 明天还来

    寻常的军报,薛恒肯定不可能这么轻易弄来,但是这份军报,已经在朝廷上公布过,那么弄个副本,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任礼拧着眉头看去,目光落在焦敬所说的开头处。

    “……我军探子察得也先欲从顺圣川入寇沙窝,劫掠军民百姓,臣等获报后密送朝廷,得兵部军令,准调大军,相机伏杀……”

    与此同时,焦敬继续开口道。

    “任侯可看明白了?郭登在军报里头说的清楚,他调动大军,是得了兵部的军令,这说明什么?说明朝廷,或者说天子和兵部,对于也先的入寇早有准备。”

    “大同和京师的距离跟宣府和京师的距离,相差最多也就是一二日,所以从时间上推断,命郭登出兵的军令,和卢忠带着锦衣卫赶往宣府的时间基本一致。”

    这番话说出来,指向性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天子先得到了也先要入寇的消息,然后一边命郭登秘密伏击,一边派锦衣卫去宣府抓人。

    这二者中间必然有什么联系。

    任礼到底是军伍中人,将这种种迹象联系在一起,心中顿时浮起一个猜测,迟疑道。

    “难道说,是使团泄露了边境的军情?可,可这是为什么呢?三爷的性格,不至于看不出这其中的风险吧?”

    这个猜测很大胆,但是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不然的话,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锦衣卫如此明目张胆的,扣押整个使团呢?

    但是,这未免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要知道,这种事情一旦被坐实,往轻了说是泄露军机,往重了说,定个通敌都不为过。

    任礼很难相信,这是一向理智的张軏会做出来的事。

    焦敬摇了摇头,道:“想要真正确定原因,还需使团到京之后,亲自见一面问问才知道。”

    “不知任侯有没有注意到,使团在宣府被抓的日子,和也先入寇沙窝是同一天。”

    “陶瑾的信中写了,三爷要他们设伏野狐岭,诛杀喜宁。”

    “喜宁是也先的心腹,几乎和也先形影不离,所以,如果不先将也先引开,很难让喜宁落单,我想,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

    “至于三爷为何会下这个决定……”

    话至此处,焦敬罕见的有些迟疑,没有继续说下去。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