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75节
    按理来说,涉及到刑罚案件,大理寺是最为权威的。

    但是近些日子,大理寺的主官换得着实有些勤。

    原本,俞士悦任大理寺卿的时候,薛瑄任大理寺右丞,后来俞士悦升入内阁。

    结果没过几个月的工夫,薛瑄又进了诏狱。

    没奈何之下,朝廷只能夺情起复了前年因为母丧而回乡守孝的前任大理寺卿陈勉。

    这位陈老大人风尘仆仆,昨日才赶回京师上任,此刻脸上还带着些许疲色,闻言,只得谨慎道。

    “陛下,臣刚入京师,对案情了解不详,不敢妄下定论,不过若案情属实,那么宁阳侯等人私下结交宗室在先,以镇南王之案诽谤圣德在后,按律当削去爵位,流放戍边。”

    其他的大臣没有说话,但是也没有出言反对。

    应该说,这是当时御审之时,大家心中就已经有所准备的结果。

    然而这个时候,一旁的宁远伯任礼却开口道。

    “陛下,此案关系重大,臣有几处疑惑,不知陛下可否准臣询问。”

    众人心知肚明,任礼就是勋戚们推出来,希望最后挽救一下宁阳侯等人的,因此,倒也未感意外。

    朱祁钰面色也没什么变化,轻轻点了点头,道。

    “准!”

    于是任礼起身,对着金濂开口问道。

    “敢问金尚书,方才所说,驸马都尉薛恒和会昌伯孙忠皆牵涉其中,可否详述。”

    金濂没想到任礼会问到这个,但是略一犹豫后,他将目光投向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开口道。

    “这是广通王和阳宗王二人供词中所述,这两位的审讯乃是由锦衣卫来完成,因此,还是让卢指挥使来说吧。”

    被点了名,卢忠皱着眉头,上前行了个礼,开口道。

    “回任侯的话,根据广通王等人的供认,他们二人本是受了苏氏蒙蔽,坚信前岷王世子有冤,故而他们为报母仇,早早便和京中有所联络。”

    “他们先是联系上了会昌伯,以金银财物贿赂会昌伯,希望通过会昌伯能够将此事直达天听,结果未料及,陛下召宗室进京,于是他们二人才决定亲自举告。”

    “于是,他们进京之后,先是拜访了会昌伯孙忠,然后又拜访了驸马都尉薛恒,在他二人的引荐下,找到了掌管宗人府事的宁阳侯,怎么,有何不妥吗?”

    任礼点了点头,却没什么表现,而是进一步问道。

    “好,既然如此,本侯有一疑问,你方才说,广通王等人贿赂了会昌伯,所以会昌伯才替他们牵线搭桥,找到了宁阳侯,那么敢问卢指挥使,宁阳侯等人,又是为何会如此竭力相助于广通王等人呢?难不成,他们也收受了贿赂?”

    这……

    卢忠一时有些语塞,没曾想任礼会从这个角度来质疑,略一思忖之后,他便答道。

    “广通王等人的证词当中,并未有向宁阳侯等人行贿之举,但是他们私下结交,既有证词也有人证,这一点是推脱不掉的。”

    任礼摇了摇头,转身道。

    “陛下,方才卢指挥使也说了,广通王二人自己,也是受了苏氏蒙蔽,不明真相。”

    “所以这件案子经由他们之口,转述给宁阳侯,那么宁阳侯等人,自然也是受了蒙蔽,何况既然宁阳侯等人没有收受贿赂,只是出于公心,想要让沉冤得雪。”

    “只不过,因为偶有失察,不慎之下错判了此案,故而臣以为,只能算是失职,离间天家之心,他们是绝没有的。”

    “至于私下结交宗室一说,臣更以为不妥,广通王等人曾有言,他们在入京之前,结交的是会昌伯而非是宁阳侯。”

    “入京之后,他们也仅是在会昌伯的引荐下,寻宁阳侯陈情,我朝并未禁止大臣和宗室之间正常的相互拜访,宁阳侯当时执掌宗人府,他们寻宁阳侯陈情,并无不妥,既然没有查出有贿赂勾连之事,自然也不能算是私交宗室。”

    第331章 剑出偏锋

    应该说,任礼能够从这个角度来为陈懋等人辩解,算是颇下了一番工夫的。

    那次奉天殿上的御审,基本上已经把镇南王的案子给敲死了,绝无任何翻盘的余地。

    基于这一点,宁阳侯等人的判审不公,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加上广通王和薛瑄二人的指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环环相扣,直接给陈懋等人扣上了一定私结宗室,离间天家的罪名。

    这种情况下,想要替他们脱罪可谓难比登天。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被任礼这帮人给钻了空子。

    首先,宗人府是没有属于自己的衙门的,太宗之后,宗人府仅有勋戚虚领而无实衙亦无实官,宗室的日常事务,基本被礼部包揽。

    如果出现宗室犯罪需要审讯的,因为宗室皆在封地,所以大多是朝廷派员调查,然后回禀。

    但是这一次,广通王等人趁着进京的机会举告,就属于特殊情况了。

    因此,任礼的第一招,就是将他们私下结交的实情,形容为举告的一环。

    毕竟,即便是在民间,也有百姓拦轿喊冤的。

    陈懋虽然是虚领宗人府事,但是总归也算是掌事,勉勉强强也能说得过去。

    更重要的是,任礼一口咬死了,陈懋没有收受过任何的贿赂,言下之意就是,他没有徇私枉法,陷害镇南王的动机。

    至于私下结交宗室的罪名,他则是全推给了会昌伯和驸马都尉薛恒。

    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孙太后的父亲,一个是孙太后的女婿。

    在如今上圣皇太后还在的情况下,朝廷不可能真的把这两个人怎么样的。

    至于最关键的一条,离间天家的罪名,任礼也巧妙的避了过去。

    事实上,这才是他们最高明的一招。

    镇南王一案,朱祁钰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在背后控制着大方向。

    当时,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拿下宁阳侯等人,让镇南王顺利翻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宗室亲王向朝廷施加的压力。

    而串联起这些亲王的人,正是岷王。

    但是岷王一大把年纪了,又岂会白白奔走,他之所以愿意如此费心竭力,甚至最后还接下了宗人府的差事,无非就是因为,他想要保住自己两个儿子的封国。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朱祁钰和岷王其实是达成了一致的。

    御审之上,为了减轻广通王二人的罪责,也为了减轻这件案子的后续影响。

    他并没有将广通王二人的行为定为蓄意诬告兄长,而是定成了受苏氏蒙蔽,不明真相。

    如此一来,他们的罪名就是大闹宫宴,受人蒙蔽,虽然罪行是一样的,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勉强算是有了轻赦的理由。

    但是这一点,如今却被任礼拿来做文章。

    薛瑄指控陈懋等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顾案情是否为真,只想着用这件案子逼迫朝廷,离间天家。

    然而任礼现在咬死了,广通王等人受人蒙蔽,所以宁阳侯在审理的时候,也是被蒙蔽的。

    他们都以为广通王举证的真相,就是实情,所以出于公心才如此判决,否认假借此案离间天家的罪名。

    如此一来,薛瑄的证言就变成了孤证。

    因为广通王等人,可以承认自己私下结交过勋戚,但是离间天家的罪名,他们自己也是承担不起的。

    没有最重要的离间天家的罪名,那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拿下两位侯爵。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情上,任礼和他背后的人,必然是颇费了一番工夫,才在这完整的逻辑链当中,勉强找出了两个可以争议的点。

    听了任礼的辩驳,朱祁钰脸色依旧平静,开口问道。

    “那依任侯之意,又该如何处置?”

    任礼没怎么犹豫,直接开口答道。

    “回陛下,既然两项指控均不成立,那么陈侯之罪,至多不过失职,陛下既已罢去陈侯宗人府掌事之职,足可惩戒。”

    “至于成安侯,驸马都尉焦敬二人,虽然有协助广通王等人伸冤之举,但是并未参与审理,不过一时冲动,在朝中仗义执言,臣以为,为朝廷颜面计,亦小惩大诫即可。”

    “真正需要严惩的,是诬陷陈侯,真正意欲离间天家的薛瑄,此人图谋不轨,臣以为当流放千里为宜。”

    站在任礼的角度,他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保住陈懋的命,更重要的是,要保住他的爵位。

    一个没有爵位的陈懋,对于勋贵的用处几近于零。

    听了他这番话,在场的其他大臣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任礼想要保宁阳侯和成安侯,这一点他们能够理解,但是他要置薛瑄于死地,这就有些让文臣们接受不了了。

    应该说,时至今日,尤其是那天御审的情况传出去之后,朝野上下,对于薛瑄的评价基本还是比较正面的。

    一是因为他学问大家的身份,本就受人尊敬,二是因为老先生虽然自承其罪,但是坦荡磊落,而且最终推动了使团的出使。

    大多数的朝臣,对于薛瑄的风骨都是敬佩的。

    英国公府这边在设法搭救陈懋等人,但是文臣这边,何尝不是在变着法的想要搭救薛瑄。

    这些日子以来,朱祁钰案头接到的为薛瑄求情的奏本,几乎就没有断过。

    任礼将一应的罪责,都推到薛瑄的身上,顿时就引起了在场众臣的不满。

    金濂率先开口道。

    “任侯此言差矣,宁阳侯,成安侯等人之罪尚未厘定,仅凭任侯一言,便断定是薛瑄在诬陷宁阳侯,便是法司也没有这么断案的。”

    “何况,任侯质疑宁阳侯等人没有离间天家的动机,那么难道薛瑄便有诬陷宁阳侯的动机吗?”

    “御审之时,薛瑄不惜己身,力谏陛下迎回太上皇,正是为天家和睦,一片拳拳之心朝野共鉴,任侯仅凭一己猜测,便妄下定论,未免过于武断了吧!”

    看得出来,金尚书这回是真的有些生气。

    在这件案子上,刑部一直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但是任礼的这番说辞,也着实有些过分。

    以致于一向不喜惹事的金濂,说话都有些不客气起来。

    眼瞧着双方有吵起来的迹象,朱祁钰抬手往下压了压,算是打了个圆场。

    “二位不必争执,既然关于这一点各有分歧,那么便先看没有分歧的地方便是。”

    说着,朱祁钰将目光放在了任礼的身上,开口问道。

    “任侯方才说,因为宁阳侯没有收受贿赂,所以不能算是私结宗室,那么对于真正收受了金银财物,和广通王早有勾连的会昌伯等人,任侯觉得,又该如何处置?”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