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47节
    但是如今,人家口口声声的喊着冤枉。

    这案子没审两天,要是就被这么翻了过来,可是啪啪的打脸啊。

    何况,这又不是普通的案子。

    涉及到天家颜面,还涉及到一位亲王世子,三位郡王,身份地位举足轻重。

    一旦要是被翻了过来,那宁阳侯他们几个审案的,能有好果子吃?

    果不其然,陈懋立刻就反应了过来,上前道。

    “陛下,镇南王一案,证据充足,案情明了,审理过程俱有都察院,大理寺,东厂共同监察,更有十数名宗室亲王,亲临听审,岂会有冤情不明?”

    “以臣所见,这必是镇南王心怀不甘,垂死挣扎,朱音埑贸然敲响登闻鼓,惊扰圣听,当一同下狱。”

    但是,他能想到的,别人岂能想不到。

    俞士悦也立刻上前,道。

    “陛下,太祖设登闻鼓,原本便是为了洗雪冤情,通畅言路,何况此案事关重大,既然登闻鼓响,自当重审案件,详查其中疑惑之处。”

    “以臣所见,不妨召朱音埑上殿自陈,臣相信,他既然敢击响登闻鼓,必是有冤要申,岂可不分青红皂白,随意下定论,若是事事如此,登闻鼓岂不形同虚设?”

    王文也撇下薛瑄,开口道。

    “陛下,俞阁老所言甚是,太祖有制,凡登闻鼓响,必经圣听,此谓之直诉,何况此事涉及宗务,臣请陛下召朱音埑上殿,于群臣面前,细说分明。”

    登闻鼓响,天子必要亲自过问,这是惯例。

    因此,朱祁钰没怎么犹豫,扫了两眼递上来的诉状,便道:“此事非同小可,召朱音埑上殿!”

    第300章 胡搅蛮缠朱音埑

    不多时,在众臣的注视之下,文华殿的殿门处,出现了一位年轻人。

    他身上穿着厚重的朝服,头戴梁冠,剑眉星目,面如冠玉,看着如同一个文弱书生一般,但是眉宇之间,却自有一股倔强的英气。

    许是因为初次见到这么大的场面,年轻人显得有些紧张,在内侍的引领下快步来到殿中。

    年轻人便大礼参拜,叩首在地,道。

    “臣镇南王世子朱音埑,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钰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个被舒良评价颇高的年轻人。

    若论年纪,他还没朱祁钰大,今年才刚满十九岁,但是若论辈分,他却是和宣宗皇帝一辈的,是朱祁钰实打实的长辈。

    摆了摆手,朱祁钰道。

    “平身,方才守鼓官禀报,说你敲响登闻鼓,乃是为父鸣冤,可有此事?”

    朱音埑小心的起身,恭敬的回答道:“回陛下,确有此事。”

    朱祁钰点了点头,有意无意的瞥了底下的宁阳侯等人一眼,开口问道。

    “那你可知,我朝祖制,凡敲响登闻鼓者,若朝廷核查后,并无冤枉,击鼓者当杖一百,即便你是宗室,也不能例外,你可想清楚了?”

    闻听此言,原本还有几分紧张的朱音埑,脸色变得坚定起来,略显稚嫩的面容中透着一股坚毅,抬头道。

    “陛下,此案本为诬告,家父冤情滔天,堪称六月飞霜,臣相信陛下英明圣断,自能辨明冤枉,臣与家父坦坦荡荡,问心无愧,自无所惧!”

    他的这番话,顿时在殿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

    为父鸣冤,排万难而不惧,本就是儒家提倡的孝道。

    如今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以天潢贵胄之身,冒着被杖责上百的风险,毅然敲响登闻鼓,更是符合老大人们心中对于孝子的形象。

    因此,一时之间,殿中不少人的目光当中都多了浓浓的赞许之意。

    有朱音埑这个表态,那么哪怕最终查明,镇南王一案并无冤枉,但是他一片感天动地的孝心,却也堪为宗室表率。

    不少老大人在听到他这番话的时候,便已经打算着,如果案子没翻过来,该怎么替这个孝道至纯的年轻人求情了。

    甚至有的人开始思索起来,能够教导出这么一个德行出众的儿子,镇南王真的会犯下那等罪行吗?

    不知不觉之间,原本在宁阳侯公布案情之后,朝堂上对于镇南王不利的舆论,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悄然转变。

    御座之上,朱祁钰显然也十分满意,轻轻点了点头,随即便道。

    “此案本是宗务,因此,朕将其交由宗人府主审,但是今日,你既敲响了登闻鼓,那么按例,朕即将此案交由三司会审。”

    之前的审讯,因为涉及宗室,所以事实上是出于半保密的状态,并不公开审讯的具体情况。

    但是敲响登闻鼓的案件,按照规定,需要经过三司公开会审,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

    不仅如此,主持审理的官员,也不再是佐贰官,而是三司的坐堂官。

    因此,朱祁钰说完之后,便将目光落到了文臣当中,开口叫道。

    “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何在?”

    陈镒,金濂和薛瑄三人,同时来到殿中,躬身为礼,道。

    “臣等在!”

    朱祁钰面色肃然,开口道。

    “登闻鼓响,依例当由三司会审,今有镇南王世子朱音埑为父鸣冤,尔等身为三司主官,理当接案,朕命尔等……”

    然而话只说了一半,就听到一道声音响起。

    “陛下且慢。”

    众人目光转向声音的来源,却发现开口之人,正是要求重审的朱音埑。

    被这么多人注视,他又变得有些紧张,但是仍镇定着心神,撩起衣袍,拜倒在地,叩首道。

    “臣万死,然臣今日上殿,除为家父鸣冤外,更要一事要奏。”

    天子金口纶音,道:“何事?”

    朱音埑抬头,扫了一眼在场的群臣,开口道。

    “臣要弹劾成安侯郭晟,驸马都尉薛恒,会昌伯孙忠,驸马都尉焦敬,四人私下结交宗室,勾结广通王,阳宗王,谋害诬告我父王。”

    “臣还要弹劾宁阳侯陈懋,大理寺卿薛瑄,左副都御史罗通,狼狈为奸,断案不明,偏听偏信,徇私枉法,罔顾我父之言,草草结案,致我父蒙冤入狱,有负朝廷重任。”

    底下的大臣们顿时吞了吞口水。

    宁阳侯陈懋和成安侯郭晟,现如今在勋贵当中算是顶梁柱般的角色。

    驸马都尉薛恒,驸马都尉焦敬,还有会昌伯孙忠,则都是宫中上圣皇太后的外戚。

    相较之下,反倒是文臣这边的薛瑄和罗通,显得黯然失色了。

    这手笔可朕够大的!

    一下子将勋贵,外戚,文臣都网了进去。

    这位镇南王世子,这是打算把朝堂众臣都得罪个遍吗?

    果不其然,下一刻,宁远侯任礼就率先站出来质疑道,

    “世子此言何意?镇南王一案,是否有冤情,如今不可妄下定论,但是宁阳侯等人,乃秉旨接审此案,一应程序皆无不妥,即便是最后重审出有不妥,也最多是偶有失察,何以称狼狈为奸,徇私枉法?”

    面对质问,朱音埑倒是并不慌张,想了想,转身对着陈懋问道。

    “敢问陈侯,你既已结案,判我父罪名成立,那么可有我父认罪画押的证供?”

    陈懋两条花白的眉毛绞在了一起,道。

    “镇南王对此案罪名坚辞不认,坚持他不曾诽谤仁庙,涉及宗室,本侯又不能动刑,自然是没有你所说的证供。”

    当然,陈懋也看透了朱音埑的用意,紧接着便道。

    “但是,历来审案,并非定要案犯认罪,只要证据充足,案情明晰,便可定案。”

    “镇南王一案,有其亲笔所书的诽谤诗词为物证,酒楼伙计为人证,证据链完整,镇南王虽坚持不认,但却无法拿出证明其清白的证据,定案并无不妥。”

    朱音埑却摇了摇头,道。

    “那么再请问陈侯,你所说的所谓物证,人证,皆是从何而来?”

    这……

    陈懋隐约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时有些语塞。

    朱音埑却似乎因此而大受鼓舞,冷笑一声,道。

    “陈侯为何不言?是否是因为,那所谓我父亲笔所书的诗词,是广通王等人举证,那所谓的酒楼伙计,也是由广通王等人带来入京?”

    “物证人证,皆是由原告所提供,陈侯身为主审,薛寺卿,罗副都御使身为协审,你们三人对于广通王等人的证词,证物,不约而同的予以采信。”

    “相反,对于我父的抗辩之言,你们却丝毫不予查证,武断定为狡辩,强行将我父下狱,对于我父面见陛下陈情的要求,更是丝毫不提,此非狼狈为奸,徇私枉法,又是什么?”

    第301章 请御审

    这话一出,一旁的薛瑄顿时气得浑身发抖。

    老头子一生清正,最重声名,岂能容忍被人如此污蔑?

    当下,他上前一步,同样跪倒在地,道。

    “陛下,镇南王世子这分明是在胡搅蛮缠!”

    “历来衙门审案,原告被告皆可举证,不拘证物由谁所出,只要确定为真,皆可采信。”

    “那份证物虽是由阳宗王呈送,但笔迹鉴定却是由刑部,大理寺,翰林院擅长笔迹的书吏,共同做出的结论。”

    “至于证人亦是如此,虽是由广通王等人带来,但是我等曾核查过其籍贯来历,宣德二年,他的确曾在镇南王宴饮的酒楼做伙计,这一点,镇南王也未否认。”

    “人证物证皆不做伪,难道因为是原告举证,便不予采信不成?”

    左副都御史罗通相对冷静,但是也同样上前,道。

    “世子为父鸣冤之心,我等可以理解,但是世子所言,的确偏颇。”

    “堂审之上,我等并非只听广通王等人一家之言,只是镇南王空口无凭,虽拒不承认曾写下诽谤诗词,但同样也不能拿出任何证据证明自己所言。”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