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08节
    第249章 幽怨的沈尚书

    不论如何,工部如今都是陈循在主事,所以不管他对这方面了解是否足够深入,这桩事情都不可能绕的过他。

    或者换一种说法,他既然坐上了工部尚书这个位置,就得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不过,所幸陈循这些日子也没有闲着,他知道自己的弱项在何处。

    所以哪怕别的官员临近年节,都已经处于半休息的状态,他还是整日的泡在工部衙门里头,翻看历年来的公。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陈循虽然没真正亲临庶务,但是托这些日子泡衙门的福,关于各地水利的资料,也看过一些。

    将刚刚张敏和沈翼两人的争论在心中过了一遍,陈循方开口道。

    “陛下,沈尚书所言,并非没有道理,臣虽赴任工部时日不久,但也曾了解过沙湾口的水地理。”

    “此处决口,牵连甚广,若要根治,必要大兴土木,然而朝廷如今的确国库空虚。”

    按理来说,作为工部尚书,陈循是应该支持修渠的。

    但是,他在内阁许久,对于户部的情况,也了解一些,因此,陈尚书口气之间颇为迟疑。

    片刻后,陈循最终道。

    “陛下,以臣之意,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但是也不能坐视不理,沙湾口附近的数州百姓,亦是朝廷子民。”

    “即便是大修渠道,但是至少,疏浚运河,加固堤坝是必不可少的。”

    “臣到任时间尚短,并不曾亲临河口查看,对于具体情况知之不详,张阁老和沈尚书想必也是如此,如此空谈修堤还是筑渠,无异于纸上谈兵。”

    “故臣之见,可先遣派得力官员,详细勘探当地水情况,再根据实情,勘定治河之策。”

    听了陈循的话,朱祁钰微微点了点头。

    的确,治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在这里空谈,最多只能定下一个大方向上的东西。

    具体该如何修,要修到什么程度,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果然,六部的衙门还是能够锻炼人的,陈循从内阁转迁过去时日不长,但是却多了几分稳重之气。

    这和他之前在内阁处理政务的周到稳重不一样,这种稳重,不是一切只求稳定无错,而是真正的落到具体的实务上,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脸上浮起一丝赞许之色,朱祁钰道。

    “陈卿所言有理,此事的确不能太过着急,过了年节之后,陈卿你要坐镇京师,推行匠户改制一事。”

    “既然如此,过了年之后,便派工部侍郎王伟,前去沙湾口,详细勘探一番,再行奏报。”

    不过话虽如此说,但是朱祁钰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

    沙湾口的情况,他其实比谁都清楚。

    这不仅仅是一处决口的问题,前世的时候,沙湾口不断加固,不断决堤,几乎是年年水灾。

    直到景泰四年,出了一场极大规模的洪灾,绵延了数州之地,朝廷也反应过来。

    真正下功夫开始治河,但是那个时候,治河要花费的人力物力,早已经翻了数倍不止。

    沈翼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可是有些事情,越拖只会越严重,四处救火补窟窿,终究比不上提前早做准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沙湾口治理的越早,反过来也越能反哺国力的恢复。

    至于沈翼一直顾虑的徭役问题,在朱祁钰看来,反而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几年连年打仗,虽然说加派了不少徭役,但是修渠筑河,除了征发徭役之外,各地的屯田军甚至是京军,也并非不可以调用。

    虽然如此一来,势必会让京军的操练暂时废弛一段时间,但是若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也并不是不能拿来应急。

    这件事情便算是暂时就这么敲定下来。

    当然,沈尚书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

    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件事并没有做出结论,只是向后延迟,待得调查的结果出炉,再行决定。

    但是不论如何,天子金口玉言,工部明年就算是不修大渠,也会将精力都放在治河上。

    最多就是花钱没那么多而已,还是要花的

    另一头,陈循领命之后,却同样有些迟疑,片刻之后,方道。

    “陛下,既然提起修河一事,臣知有一人,精擅此道,若他能同去巡查河道,想必能够令此事更快有结果。”

    大殿当中莫名的静了静,陈循不知为何,忽然感到后背一凉,一抬头,便见到天子幽深的目光,紧紧的盯着他。

    过了片刻,天子清淡的声音传来,道。

    “何人?”

    虽然已经察觉到了有不对,但是事已至此,陈循也只能道。

    “回陛下,此人乃翰林院侍读徐珵。”

    听到这个名字,朱祁钰的神色沉了沉,但是声音却没什么变化,淡淡的道。

    “这个名字,朕似乎有印象,当初军报到京,在上圣皇太后面前建议南迁的,就是他吧?”

    陈循头上冒出一丝淡淡的冷汗,他的确没有想到,朝廷已经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了,天子竟然还能记住这么个小人物。

    但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陈循只得拜倒在地,道。

    “陛下容禀,这徐珵虽有一时之过,但于水地理之事,却颇有造诣,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倘他这几分才学,能替百姓解忧,也算是为国效力。”

    “故此,臣斗胆举荐徐珵,请陛下准其一同参与治河之事。”

    朱祁钰望着陈循,久久不曾开口,直到陈循头顶上都开始冒出冷汗,方听到天子的声音再度传来,道。

    “此事容后再议,勘测水之事,有工部侍郎王伟走这一遭,暂且够了,其他的,还是等勘测之后再谈不迟。”

    “遵旨。”

    陈循这才起身,偷偷瞥了一眼天子的脸色,心中有些后悔。

    他预料到了天子可能会因为南迁之事,对徐珵有恶感,但是却没想到如此严重,看来,他今天的举动的确有些冒失了。

    出了这么个插曲,很显然,再接下去说什么治河的事情,也不合适。

    因此,陈循和张敏二人对视一眼,便默契的起身告退。

    于是,殿内就只剩下了户部尚书沈翼。

    片刻之后,朱祁钰算是调整好了情绪,重新恢复了笑容,半是打趣的,对着沈尚书开口道。

    “沈卿此刻,只怕又在心中埋怨朕败家吧?”

    第250章 谈生意

    文华殿内,因为朱祁钰的小小玩笑,凝重的气氛顿时一送。

    沈翼苦笑一声,道。

    “臣不敢,不过陛下,着实非臣不识大体,而是当下时间,国库着实吃紧,腾挪不开钱粮,再支撑如此大的工程。”

    “此处没有别的大臣,臣也不怕陛下笑话,近些日子,礼部那边操持仪典,接待宗室的各种花用,都是臣腾挪了明年的税赋,才勉力支撑下来。”

    “国库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寅吃卯粮,要是陛下再执意修河,那臣只能当了这身官服,跟着民夫们一起去挖渠了。”

    说起这件事情,沈尚书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原先的时候就是被各种事情忙昏头了,才差点被天子蒙混过关。

    这大批的宗室进京,鸿胪寺和礼部,见天的到他这户部来要银子。

    给沈尚书心疼的啊!

    这帮宗室老爷们,吃的要好,住的要好,除了自己带的随从,还要朝廷拨人伺候他们。

    一笔笔的银两这么流水的花,对于沈尚书来说,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前一天他还在优哉游哉的看着礼部忙来忙去,结果回到户部衙门,瞧见自家衙门的账册,差点没当场昏倒。

    私下奏对,不比朝议上那般严肃。

    沈翼这位一向在朝臣面前胸有成竹,镇定自若的大司徒,也就毫无顾忌的耍起无赖。

    眼瞧着沈尚书快六十岁的老人家,连当官服这种话都说出来了,朱祁钰也忍不住摇了摇头,道。

    “沈卿这就过虑了,朝廷再穷,也不至于让您老人家,亲自去河里修渠啊!”

    命内侍再给沈尚书续上一杯茶,朱祁钰才继续温言开口道。

    “朕自然知道,这些日子,沈先生辛苦了,战后建设,加固城墙,赏赐官军,如今又有宗室进京的接待花用,先生这个朝廷的大管家不好当,朕都明白。”

    沈翼捧起茶盏,抿了口茶,却没说话。

    但是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对于天子这种糖衣炮弹,早就已经免疫了。

    这位大司徒,已经在这种手段底下栽够坑了。

    这回,天子绝对别想再继续空手套白狼,要是不给他个说法,这修河之事,他是怎么说都不会同意的。

    见沈翼气哼哼的沉默不语,朱祁钰也不生气,招了招手,便有一个太监服色的中年内侍上前,拜倒在地,道。

    “参见皇爷,见过沈尚书。”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这名中年内侍起身,随后开口对着沈翼问道。

    “沈卿可识得他?”

    沈翼眨了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

    只见这个叫中年宦官,面白无须,身材细长,脸上带着一丝略显市侩的笑容。

    看服色,应该是内廷衙门的掌印太监,但是要说认识,他却是没什么印象。

    毕竟,内廷和外朝几乎没有接触,他所认识的宦官,无非就是常和外朝接触的那么几个。

    见沈翼一脸疑惑的摇头,那名宦官主动上前,道。

    “沈尚书,咱家名叫王诚,承蒙皇爷天恩,如今在宫中御用监供职。”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