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73节
    但是如今,天子给王文这么一个非七卿的大臣,加了少师衔,这可就绝非巧合了。

    如果这个加了少师衔的大臣,刚巧又没有差遣,等着升迁,那基本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高谷瞥了一眼悻悻然的陈循,道。

    “天子既然有意,想必此事并不难成,毕竟,天官大人早有去意,只是,天子爱重是一回事,但要坐得稳位置,只怕不易。”

    陈循一挑眉,望着高谷的眼神,多了几分玩味,开口问道。

    “世用的意思是?”

    面对陈循的注视,高谷倒是十分坦然,道。

    “内阁新立,虽然朝臣都在盛传,首辅有七卿之力,但是都不过是一时谣言罢了,内阁要在朝中站稳脚跟,总是需要做些什么的。”

    “老夫没记错的话,明年便是京察之年,老天官坐镇之时,自然少出差错,但是若是吏部换人执掌,为朝廷计,我等也该多盯一盯。”

    陈循沉默着,但是心绪显然并不平静。

    高谷的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内阁新立,需要有一件大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奠定自己的地位。

    京察,就是一次好机会!

    但是这是大事,必须要考虑清楚。

    沉吟片刻,陈循道。

    “此事,非你我二人可以决断,必倾内阁之力而为之,方能有用!”

    高谷道:“这是自然,首辅之位既定,自然也当为内阁出一份力。”

    然而陈循却摇了摇头,道。

    “不止如此,内阁定员六人,如今大战已息,剩余三辅臣之位,久空置之,恐有不妥,我等需趁此机会,令内阁人员齐整,方有图谋京察之力。”

    高谷想了想,颔首表示认可。

    不过旋即,他便看到陈循脸上泛起一丝担忧,道。

    “天子既定内阁员额,想来此事并不难办,但是我等需虑,天子信重王简斋,内阁若是有意针对,天子只怕会有不满吧?”

    这个问题,高谷显然也想过,沉吟片刻,高谷道。

    “次辅多虑了,以老夫观之,天子是个讲规矩的人,我等虽是为内阁图谋,但并非师出无名,若王简斋威望能力足够,能够将京察操持得当,我等自然偃旗息鼓。”

    “但是他若有过失,我等也是为国图谋,为君分忧,天子纵然偏爱王简斋,也不至于因私废公,更不至于,对你我有何想法。”

    “朝堂之争,只要不用下作手段,堂堂正正即可,天子再爱重王简斋,也不可能为他挡下所有明枪暗箭。”

    “何况,王简斋既然想要上位,自然要有担当,故此,老夫觉得,天子不会干预此事。”

    陈循点了点头,算是认可,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那位新晋首辅的态度了……”

    说着,陈循脸上还是忍不住闪过一丝失落。

    “不出意外的话,这道诏旨下去之后,明后日,我等就要多一位同僚咯……”

    第206章 廷鞠

    朝廷之上,其实很难有什么消息能够瞒得住,尤其是关于这种人事调动的,更是如此。

    封赏王文和王翱二人的诏旨,刚刚到了六科,满朝上下就都知晓了内容。

    诏旨的内容并无问题,于是六科很快副署通过,完成了圣旨的最后一道程序。

    至此,朝廷悬而未定的首辅之位,终于有了人选。

    与此同时,有心人也敏锐的察觉到。

    随着首辅的调任,朝廷上下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都预兆着,一场大规模的人事调动,即将开始。

    翌日,早朝上。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的早朝上,文臣的最前列多了三个人。

    内阁这边,不再是以次辅陈循为首,而是以新晋的首辅王翱老大人为首。

    六部这边,工部尚书石璞,前日终于回京,至此,六部长官终于再次齐聚。

    都察院这边,除了左都御史陈镒之外,和他并肩而立的,还有新晋的少师右都御史王文。

    昨天的诏旨传到朝廷之后,虽然有一些聪明人,看出了背后隐含的意思。

    但是更多的朝臣,还是对于这种有职无差的情况,感到十分的诧异。

    于是,今天一早,就有不少谣言。

    有的说王文在紫荆关擅作主张,要被明升暗降。

    还有说他本来要授首辅,但是被王翱使绊子抢了去。

    反正,只要朝廷有这种悬而未定的事情出现,各式各样的谣言,总是会甚嚣尘上。

    因此,今天上朝,王文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多大臣的瞩目。

    当然,面对这样的关注,王老大人倒是泰然自若,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

    商议完了日常的政务之后,大理寺卿俞士悦出列,道。

    “启禀陛下,臣同刑部,都察院,承旨经办王振一案,现已近尾声,然此案仍涉一名朝廷大员。”

    “陛下虽有前旨,言涉案人员,无论官职,三司皆可持诏传召,然涉及七卿重臣,臣仍不敢擅专,故请陛下特旨,准臣当廷询问。”

    七卿?

    群臣敏锐的把握到了关键词,顿时个个都提起了精神。

    大理寺的这桩案子,拖延来拖延去,都快办了两个月了,却迟迟未结。

    原先大家还以为,是俞士悦在消极怠工,却不曾想,憋着这么一个大招呢。

    御座之上,朱祁钰闻言,明知故问道:“何人?”

    俞士悦目不斜视,道:“回陛下,乃工部尚书石璞。”

    话音落下,底下顿时响起一阵议论之声。

    站在前列的石璞老大人,神色一沉,花白的络腮胡子,隐约间抽动起来,显然有些错愕。

    然而俞士悦却依旧目不斜视,道。

    “前番,陛下命锦衣卫协理三司查案,在查抄王振府邸之时,曾查得北宋蔡襄的墨宝一幅,据府中下人辨认,乃去年二月,石尚书赠与王振。”

    “据其供认,石尚书该日,在王振府中逗留许久,并与王振在房中密谈约半个时辰,其后不久,前工部尚书王卺致仕,石璞受王振推举,得授工部尚书一职。”

    “陛下,此事涉及七卿重臣及内宦,事关重大,故臣斗胆,请廷鞠。”

    所谓廷鞠,和廷议,廷推一样,属于朝廷决定事务的最权威的形式。

    一般来说,只有涉及到朝廷重臣,或者案情复杂的情况下,三司才会承旨廷鞠。

    因为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来进行,因此,廷鞠可以堪称是权威度最高的司法审判形式。

    因此,当俞士悦说出请廷鞠的时候,底下不少大臣都变了脸色,尤其是石璞本人,眉毛立刻就绞在了一起。

    要知道,以廷鞠确定下来的审判结果,就连皇帝轻易也不能推翻。

    换句话说,俞士悦有把握,能够在廷鞠上,将此案审成铁案!

    不然的话,众目睽睽之下,案情但凡有一点疑点,都足以让他这个主审官被弹劾无能。

    石璞望着俞士悦坚定的样子,眉头紧皱。

    他着实有些想不通,这个大理寺卿到底是什么打算。

    事实上,石璞这一年来虽然在外监军,但是他在京中同样也安排的有人手。

    大事小情,但凡是公开的消息,他基本上都清楚。

    这其中,就包括工部侍郎张敏最近在弄的匠户改制。

    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石璞就警惕起来。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侍郎该做的事情!

    张敏并不是一个莽撞冒失的人,他既然敢做,必定背后有人支持。

    结合边境修缮的事宜,石璞很快就推断出,是天子在授意张敏。

    换句话说,他这个工部尚书,被人盯上了!

    然而要拿下一位七卿级别的大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石璞想来想去,觉得天子只能从他和王振的关系上下手。

    毕竟,朝野上下早有猜测,他的这个工部尚书,是贿赂王振得来的。

    但是这件事情,他做的虽然不算隐秘,但是也并没有留下证据,想要借此来拿下他,只怕很难。

    虽则如此,但是石璞还是急着赶回了京师,四处奔走了数日,联络了不少亲近的大臣,做了不少布置。

    除此之外,他还将当时知晓部分内情的下人,都隐秘的赶回了老家。

    本以为三法司这边,查不到什么东西,又顾及他的身份,最终只能将此事不了了之。

    但是却不曾想,这俞士悦竟然如此大胆,敢当廷请廷鞠!

    底下的议论声渐渐止息,只听得天子开口问道。

    “石尚书,三法司怀疑,你得官不正,有贿赂王振之嫌疑,因此,请廷鞠此案,你可愿意?”

    想起自己这几日,已经将和王振牵连的一干手尾,都清理清楚,石璞重新镇定下来。

    事实上,廷鞠对他来说,反倒是好事。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