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30节
    “但是袁彬和哈铭二人,因时常替太上皇和也先之间通禀消息,所以有时可以离开大帐。”

    刘深没有明说,但是在场的人都听懂了。

    太上皇是被看守的很严,但是他身边的人,还是有机会能够出去放放风的。

    于是任礼点了点头,示意刘深继续说。

    “其二,太上皇有言,此番达贼用心险恶,欲以太上皇为要挟,立于阵前,辅助冲关,太上皇命我等紧守城门,勿要擅自开门。”

    刘深说完,在场的人皆是心中一沉。

    他们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尽管早就知道,虏贼会用太上皇来要挟,但是却不曾想到,也先一出手,就是如此毒辣的计策。

    任礼沉吟片刻,试探着道。

    “虏贼奸诈若此,实为歹毒也,既如此,我等当谨遵上皇之命,固守城中,拖延时间,如今冬季已至,也先必不能久持,时日一久,自退而去。”

    闻言,王文却是拧着眉头,没有回答任礼,反而对着刘深问道。

    “刘参将,方才你有所言,太上皇召见之时,有也先之弟伯颜帖木儿在旁,既然如此,太上皇如何还能对你说出这番军情?”

    刘深低着头,如实回答道:“不错,当时伯颜帖木儿确在旁边,但是太上皇有言,他和伯颜帖木儿是好友,不必避讳,末将与太上皇奏对是,伯颜帖木儿从头到尾都未开口。”

    王文的脸色沉了下来,如果说刚才还是猜测的话,那么现在他就能确定。

    这次召见,本身就是也先的计谋之一。

    他之所以故意提前将自己的策略透露给他们,目的就是引起他们之间的不和。

    大战将起,总兵官和提督大臣一旦意见相左,战略上自然就会出现疏漏。

    这是阳谋!

    所以哪怕知道也先的用心,王文还是对着任礼摇了摇头,道。

    “任总兵亦是沙场久战之辈,岂不闻战兵在外,守兵方有固守之心?”

    “我方探子已报,也先此来,挟数架攻城器械,若仅倚城而守,纵然紫荆关城高墙固,但只要也先不计牺牲,终有攻破之日,此非良策也。”

    “太上皇透露军情之时,那伯颜帖木儿既然在旁,说明此事也先是默许的,若是我等真的因此而束缚手脚,只会落入虏贼的陷阱当中。”

    任礼紧皱眉头,有心想要说话,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远处嘹亮的号声响起。

    一道黑色的洪流缓缓朝着紫荆关逼近,在军阵的最前方,一道明黄色的宽大马车,显得十分扎眼。

    王文脸上的倦色立刻一扫而空,神情严肃的望着任礼。

    任礼想了想,最终还是挥手道。

    “刘深,命你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官,前去冲阵,陶瑾你率五千步兵垫后。”

    “切记,不可伤了太上皇。”

    紫荆关两边都是崎岖不平的陡峭山岭,地形限制下,也先不可能出动太多的人马,所以派八千人出去,已经完全足够。

    于是刘深和陶瑾二人领命而下,自去准备。

    这个时候,王文遥望着远方不断向前的洪流,眸中同样厉色一闪,道。

    “来人,准备火炮,弓箭,敌军凡入一千步者,先以火炮攻之。”

    “不行!”

    一旁的参将还未领命,任礼便断然道。

    “王简斋,你别忘了,太上皇还在阵前!”

    大明是有火炮的,虽然现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千步以内的射程,还是足够的。

    不过因为火炮本身十分笨重,加之铸造不易,寻常隘口都没有布置。

    但是紫荆关乃是此战的关键,自然是备有火炮的。

    不仅有,而且是足足七门!

    正因如此,任礼才会反对。

    派人出城迎敌也就罢了,任礼毕竟是老将,知道单纯固守的劣势,他当时说固守,只是在试探王文,也没想着真的不派兵出去。

    但是火炮和弓箭就不一样了!

    那明黄色的马车,在阵中甚是显眼。

    就算是两军交战,混乱之下,但无论是大明的将士还是瓦剌的军队,肯定都会尽力避着那辆马车。

    毕竟,瓦剌大军铺开足有数百步宽,区区一辆马车,宽不过十余步,只需冲锋之时,选其他突破口即可。

    但是火炮和弓箭,都是范围性杀伤,尤其是火炮,一炸一片,就算是刻意避开,也难保不会波及到不该波及的人。

    所以任礼立刻就阻止了那名将要领命的参将,转而道。

    “王大人,八千军队,足以将敌军击退,未免伤及太上皇,火炮和箭雨,就不必了吧!”

    虽然最后是疑问句,但是任礼的态度显然十分坚决。

    王文沉着脸色,道。

    “任总兵,你不会不知道,火炮和箭雨,是阻击敌军前进最好的办法,能够为我军争取时间,在交战之前,最大限度的消耗敌军的力量。”

    “之前的各处隘口,因为时间紧急,未及布置火炮,但是如今紫荆关既然有布置,自然不能任由我官军死伤而不用。”

    “何况,那车中根本不是太上皇!”

    前头的话都直接被任礼忽略,他听了最后一句话,转过身望着远处明黄色的马车。

    距离太远,根本看不清楚。

    这个时候,王文的声音从身旁传来。

    “也先并不傻,他绝不敢真的将太上皇绑上阵前,万一太上皇在交战中有损伤,我大明必举倾国之力剿灭瓦剌,他不会冒这个风险!”

    任礼瞪大了眼睛,差点气得胡子都拽掉了。

    这就是理由?

    猜的?

    紧咬着牙,任礼反问道。

    “所以王大人所说,都是猜测,万一那要真的是太上皇呢?”

    王文一脸冷漠,面对任礼的怒火丝毫不怵,平静的开口道。

    “不,那不是!”

    第155章 真遗憾

    “你疯了,那可是太上皇!”

    高高的城墙上,任礼和王文两个人相对而立,谁也不肯让步。

    城墙底下,嘹亮的号角声长鸣不息,洪流一般的大军不断逼近,远远的,已经隐约能够看清楚排头兵的样子。

    “一千五百步!”

    传令兵高高的声音响起,一道传一道,响彻了整个紫荆关的城墙。

    “吱嘎嘎”的声音响起。

    城门处,宽大的绞索盘被转动起来,沉重的大门被缓缓放下。

    城门后,三千人的骑兵队伍已经蓄势待发。

    望着越来越近的瓦剌大军,王文彻底沉下了脸色,冷声道。

    “任总兵,本官再说一遍,那不是太上皇,那只是也先故布的疑兵,他不可能真的将太上皇押上阵前的!”

    然而任礼也是寸步不让,道。

    “这只是可能,万一也先丧心病狂,这个代价你和我谁也承担不起。”

    “那不可能是!”

    王文撂下一句话,直接绕过任礼,对着一边不知所措的参将,道。

    “本官以紫荆关提督军务大臣的身份命令你,即刻前去准备好火炮和弓弩手,虏贼越过千步之时,即刻开炮。”

    “不准去!”

    任礼也发了狠,直接伸手挡下那名欲要领命的参将,道。

    “本将才是朝廷任命的总兵官,没有本将的令谕,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说完,任礼转过身,死死的瞪着王文,面色冷硬,道。

    “王大人,按制,大军出征,提督大臣只有监督建议之权,虽然战略方向上,本将当与你商议,但是你没有调兵之权,如今难不成你想要逾制不成?”

    大明的军制和唐宋不同,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所影响的不仅仅是文臣,自然还有勋戚武将。

    按制,凡大军出征,有总兵官负责调兵遣将,提督大臣负责军队戎政,另有中官监军。

    这次虽然是守卫紫荆关,但是朝廷却是按照大军出征的规格来进行的。

    直白的说,在这个体系当中,总兵官负责领兵打仗,而提督大臣则是负责后勤和大方向的把握。

    当然,如果仅是如此,提督大臣也就是个后勤官而已,所谓大方向上的把握,遇到强势的总兵官,也基本没用。

    提督大臣真正的作用在于,代表朝廷节制总兵官,防止其擅自收买人心,拥兵自重,趁机作乱。

    但是同样的,如果总兵官是进行必要的战略部署,那么提督大臣,也没有权力直接对军队下令。

    当然,这是成化以前,成化之后,文臣势大,提督大臣渐渐成为军队真正的掌控者,从总兵官手中夺走了统兵权。

    但是至少现在,总兵官的权力还是要略大于提督大臣的。

    虽然名义上来说,战略的确定需要总兵官和提督大臣商议决定。

    但是调兵权在任礼的手上,如果他要一意孤行,理论上来说,王文在当场是对他没有办法的,最多只能事后弹劾。

    任礼此言一出,基本上算是彻底和王文掀桌子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