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7节
    “吏部尚书入直内阁,于制而言,的确不妥,朕本欲为天官分担压力,却忘了此节,是朕之过,诸卿请起。”

    底下大臣见皇帝不曾坚持己见,悄悄放下了心,纷纷道。

    “皇上圣明。”

    然而朱祁钰话锋一转,又道。

    “既然如此,那便将天官的吏部尚书改为虚授,仍加太子太保,授华盖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这……

    底下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点不知所措。

    这剧本不对吧。

    皇上您不是该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吗?

    怎么就这么轻飘飘的两句话,就免了一个吏部尚书呢?

    当下便有大臣站了出来,道。

    “皇上,王公历仕四朝,为朝廷鞠躬尽瘁,主政吏部尽职尽责,毫无错处,皇上无故免去王公天官之职,岂非令老臣寒心?”

    朱祁钰瞥了一眼说话的人。

    巧了,昨天他翻那帮弹劾曹吉祥的御史履历的时候,也顺便看了些别的人的。

    其中就有此人,兵科给事中吴勇,是王直的门生。

    脸上浮起和煦的笑容,朱祁钰倒也不生气,道。

    “这是何等话,是诸爱卿说,吏部尚书兼任内阁大臣,与祖制不合,朕才免去了其中一职,何来的无故罢免?”

    说罢,见底下人还欲开口,朱祁钰又道。

    “即便是真的如你所说,朕是免去了王卿的吏部尚书实授,也是调入内阁,另有他用,寒心之说,所为何来?”

    吴勇被噎的说不出话来,站在原地未动,又有人随之出班。

    要说王直毕竟在朝多年,就算不曾结党,门人弟子同乡也是多得很。

    一个吴勇被噎住了,又冒出来了两三个,纷纷进言道。

    “皇上,自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吏部便为六部之首,天官冢宰,可谓人臣之极,王公未有过错,无故罢去天官之职,实为不妥,伏惟皇上虑之。”

    这句话说的不算委婉,但是也基本说出了朝臣的心声。

    在如今的朝廷上,吏部尚书才是百官之首。

    皇帝罢去了他的天官之职,在朝臣看来,就是贬谪。

    更有甚者,还有更大胆的,直接道。

    “皇上,内阁所设,以备咨询而已,岂可与六部相比?皇上此举,乃明升暗降,非圣君所为也!”

    朱祁钰还未开口,一旁的金英便已经站了出来,厉声喝道。

    “放肆!”

    底下群臣也随之跪下,刚刚那个说话的朝臣也拜倒在地,道。

    “臣失言,请皇上恕罪。”

    话虽如此说,但是脸上却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

    朱祁钰望着底下黑压压一片跪倒的朝臣,心中倒是平静的很。

    文臣这套先冒犯再请罪又不认错的套路,他在这百年间见得多了。

    想了想,朱祁钰开口道。

    “内阁之设,虽为以备咨询,但经太宗,仁宗,宣宗数朝,曾有贤者如三杨,稳定朝局,调和内外,实非尔等所言,无关紧要之处也!”

    “朝廷各部院寺监,虽有品阶之分,却都为朝廷效力,并无贵贱之分,尔等需谨记之。”

    好吧,这话虽然是场面话,但是却不好反驳。

    毕竟三杨的确是内阁大臣,虽然他们更多的是因为手持遗诏辅政才有那么大的权势,但是要说是内阁的功劳,也说得过去。

    至于后面的各个部门,都是为朝廷效力,也是政治正确,反驳了容易得罪人。

    所以一帮大臣只好再次高呼。

    “皇上英明。”

    尤其是身为内阁大臣的陈循和高谷,更是感觉扬眉吐气。

    说到底,他们俩才是内阁的,被人这么明着说内阁不如六部,叫他们脸上很挂不住。

    皇帝这番话,算是正式给了内阁一个肯定,自然是高兴的很。

    不过高兴之余,两人对视一眼,隐约有预感,皇帝都做到这一步了,恐怕不会只是口头上赞许两句吧?

    果不其然,下一刻,御座上的天子继续开口,道。

    “内阁由太宗所设,历四朝而至今,于朝廷有大用,而迟迟无固定体制,实不妥也。”

    “自今日起,内阁设员六人,凡入阁者,俱加六部尚书衔,内阁大臣俱为辅臣,以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主票拟,群辅辅之,以为定制。”

    “原户部侍郎兼翰林学士陈循,晋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原工部侍郎兼翰林学士高谷,晋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至于王卿一事……”

    朱祁钰看着底下一脸不知所措的群臣,道。

    “既然群臣执意不肯,朕不强求,仍命王直为吏部尚书,执掌部务,另加太子太保衔,领双俸。”

    “退朝。”

    第128章 利弊

    于是这次常朝,就这么草草结束。

    群臣直到退出了午门,还是感觉脑子有些转不过来。

    梳理一下这次常朝发生了什么事。

    一,天官大人加了太子太保衔,可以多领一份俸禄,耶!

    二,内阁两位老大人升了官,平地升两级,以后还可能多几个同僚,耶!

    三,某项姓小白脸连升六级……呸!

    说的积极正向一点。

    新任天子首次常朝,就异想天开,想要推翻祖制。

    最终在一众心怀正义的老大人们拼死力谏之下,从谏如流的放弃了原本不正确的想法,被群臣拉回了正道。

    在此过程当中,越级提拔了一位外貌出众,能力同样出众的可靠官员项某。

    同时,这次常朝指出了内阁对于国家做出过的重要贡献,认可了内阁对于朝廷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内阁在朝廷当中的体制地位。

    这次常朝当中,再一次实践了君臣议政制度的合理性,增进了朝臣们和新天子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坚定了朝臣们希望圣天子垂拱而治的决心。

    这次常朝,是一次友好的,和平的,多方共赢的,对于朝廷有重要意义的,成功的常朝……个鬼啊!

    但凡是有那么一点政治眼光的官员,都不会看不到,这次常朝绝不简简单单是提拔了几个人那么简单。

    看似是皆大欢喜,但是实际上,说是惊心动魄毫不为过。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内阁!

    一直以来,内阁在朝廷当中的地位,都相当于六部偏下,员额不定。

    若非今上登基之后,将票拟权下放内阁,恐怕地位还要更逊,比诸寺院而已。

    但是天子此举,一下子就将内阁提到了和六部完全等同的位置上。

    内阁大臣俱加六部尚书衔,也就是说,至少在级别上,凡是入阁的大臣,都要有能够充任六部尚书的资历。

    换句话说,天子此举,是给内阁划了一个坎。

    想入内阁,至少要实职侍郎,副都御使级别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

    入阁的门槛提升了,内阁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更重要的是,天子虽然有言,内阁俱为辅臣,但是却指定了所谓的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

    这个理解起来稍微有点复杂,简单地说,就是辅臣地位一致,并没有上下级之分,但是却又主次之分。

    而有了主次之分,自然就会形成团体。

    内阁定员六人,也就是六个由实职侍郎迁升的大员。

    哪怕只是挂着尚书的虚衔,没有实职,但是他们联合起来,影响力也可堪惊人。

    作为首辅的华盖殿大学士,如果真的能够将这股力量整合起来,恐怕目前的七卿格局,就要变成八卿了。

    这可是影响整个朝堂格局的大事,老大人们自然是个个都闻风而动。

    当天晚上,京师各处的酒肆青楼,生意突然就好了起来……

    另一头,乾清宫中。

    朱祁钰也在回想着今日的朝会。

    事实上,他原本并没有想要在这个时候,将内阁的事情提上日程。

    只不过恰逢时机,因缘际会,才顺势而为。

    有之后百年的眼力,朱祁钰对于内阁的作用和危害,有着清醒的认知。

    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权归六部,实质上是彻底收回了决策权。

    往后百年,虽然文臣很多时候都叫嚣着,某某人赫然真宰相也,但是其实都是夸大其词。

    包括今天朝会上,也是一样。

    要知道,在明以前,宰相最重要,最核心,最标志性的权力,就是代天子决策。

    除了军国大事之外,大多数的事务,只需要宰相商定之后,便可以直接下令执行。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