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88节
    心中一阵无语,朱祁钰摆了摆手,道。

    “起来吧,朕今日找你过来,的确是有事要你去办,不过你也不必一副要为国捐躯的样子,朕都说了,只要你用心办事,哪怕出了什么事端,也有朕保着你呢!”

    有了这颗定心丸,卢忠也站起身来,继续赔笑道。

    “皇上您尽管吩咐,臣豁出命去,也定替皇上将事情办好。”

    朱祁钰一阵头疼,这什么毛病啊,动不动就豁出命……

    懒得跟他计较,朱祁钰说起了正事。

    “今日朝会上的事情,你可听说了?”

    锦衣卫的性质特殊,指挥使有随时进宫直奏的权力,不必经过任何的部门,所以一般来说,是不会参与每天的早朝的。

    通常情况下,只有每月两次的常朝,锦衣卫指挥使才会参与,其他时候都在本衙内处理事务。

    所以今天早朝的时候,卢忠是不在的。

    但是早朝议事的内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卢忠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肯定一早就得到了消息。

    上前一步,卢忠试探着道。

    “回皇上,臣已听闻了皇上的圣谕,您放心,只要大理寺和刑部有需要锦衣卫配合的地方,臣一定竭尽全力。”

    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朕不要你配合他们,朕要他们配合你!”

    卢忠眼珠子转了转,小心的开口问道。

    “臣斗胆,请皇上明示。”

    朱祁钰也不跟他打什么哑谜,直接道。

    “锦衣卫为监察百官而设,朕今日在早朝上已经说了,自正统八年起,凡是和王振有所牵连的人,一概清查,好好的查。”

    “这件事情,靠刑部和大理寺,人手不够,而且怕是也不敢查,得锦衣卫来!”

    卢忠敏锐的察觉到,天子的说法,和早朝上的有所不同。

    作为天子的第一次早朝,卢忠虽然没有过去,但是过后也是仔仔细细的把早朝上天子的一言一行都仔细研究过。

    他记得清清楚楚,天子的原话是。

    “……自正统七年起,凡阿附王振,身负罪行者,无论所涉宫内宫外,官位高低,皆依照大明律例论处……”

    当时卢忠和其他的大臣一样,因着早朝上对这些人处置意见的争论,所以理所当然的,把目光都放在了最后一句上。

    但是现在看来,天子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105章 施恩

    正统七年,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这一年,太上皇大婚之后,正式亲政。

    没过多久,秉宣宗遗诏监国的太皇太后张氏薨逝。

    紧接着王振被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

    就此拉开了王振权倾朝野的序幕。

    换句话说,王振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将自己的势力伸入外朝的。

    将整句话联系起来,卢忠隐有所悟。

    凡身负罪行者……

    什么叫身负罪行,可不得查吗?

    既然要查,那可不就得用到锦衣卫吗?

    明白了这一点,卢忠心头一阵兴奋,立刻道。

    “皇上放心,查案是锦衣卫的本分,臣一定将和王振有关的所有人和事情,都查的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就知道他领会错了自己的意思。

    于是不得不给他泼上一盆冷水,道。

    “朕让你查,可没让你胡乱查,朕要的是实情,不是编造出来的谎话。”

    “而且这件事情,你须得低调,不能大张旗鼓的查,更不能乱抓人,锦衣卫只管查,抓人和审讯的事儿,都听刑部和大理寺的,明白吗?”

    应该说,俞士悦和江渊两个人,久在朝堂,对于形势的预估还是基本准确的。

    当前的局面,也先还在关外虎视眈眈,最新的军报上说,这几日各个隘口骚扰的游骑突然变多了起来,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

    这个当口,朱祁钰还分得清轻重缓急。

    真要是牵连朝堂上的官员,势必要引起一场大震,这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朝臣们现在能够接受的了的。

    所以他需得给锦衣卫敲个警钟,避免他们打着旗号胡作非为。

    卢忠神情略略有些失望,道:“皇上您的意思,锦衣卫只负责调查,不负责审讯?”

    作为大明有名的特务机关,锦衣卫有一整套完备的纠查,抓捕,羁押,审讯的体系,甚至拥有自己的“诏狱”。

    拥有着直接抓人审讯权力的锦衣卫,才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天子亲军。

    但是只查不审,那不是白给别人做嫁衣裳吗?

    想了想,卢忠还是有些不甘心,开口道。

    “皇上,查案锦衣卫的确拿手,只要您愿意,朝廷上下咱都能查的明明白白。”

    “不过这大理寺和刑部,终究是部堂官,牵扯考虑的都太多,要是让他们来审来判,怕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祁钰没说话,只瞥了他一眼,卢忠顿时后背一阵发凉。

    从进殿以来,皇帝对他和善的态度,让他几乎忘了,眼前不是和他平辈相交可以相互商议的同僚,而是手掌生杀大权的皇帝。

    于是卢忠立刻跪下,低着头,道。

    “皇上恕罪,是臣逾越了。”

    “下不为例!”

    朱祁钰淡淡开口,想了想,还是解释道。

    “朕要的,就是大事化小,如今形势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你该查的查,查出来的,如果需要过堂,就帮着刑部拿人过堂,其他的不必你做。”

    “是!”

    卢忠心中还是存着疑惑,但是也不敢再问,领了命便退下了。

    待他离开,朱祁钰看了一眼侍立在旁的兴安,问。

    “你是不是也想不通?”

    兴安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他素日接触政事不多,刚刚的一番奏对,的确看的一头雾水。

    不过他和朱祁钰的关系,要比卢忠亲近的多,所以也少有几分忌讳,大着胆子说道。

    “奴婢愚钝,只能看懂一二分,斗胆猜测,皇爷您是想借此机会,摸一摸朝廷上下的来历底细,看看他们背后藏着什么人。”

    “但是奴婢想不通,此事本来只需锦衣卫暗中进行便是,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

    作为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内宦,兴安虽然年轻,但是也时常跟着成敬,明里暗里的积极学习,眼光还是有提升的。

    皇爷刚刚继位,对朝中群臣了解不够,肯定是要让人来探听他们的底细的,这不奇怪。

    但是要探听底细,锦衣卫有的是法子不惹人注意的探听,何必要闹得动静这么大,还要过堂。

    兴安一直在旁边看着,朱祁钰的话他也都听到了。

    听这个意思,但凡和王振有所牵连的,有罪没罪,都得到大理寺走一遭。

    而卢忠也说了,这些人里头,绝大多数大理寺和刑部是肯定动不得的。

    既然动不得,又平白折腾这些作甚?

    朱祁钰挑眉一笑,开口道:“不错,近些日子跟着成敬,倒是有长进。”

    毕竟兴安和卢忠不同,是他最亲近的人,还是要好好栽培的,因此对于他的问题,略一沉吟,朱祁钰便对他解释道。

    “王振一事,牵连甚广,朕这么做,既是震慑,也是施恩,这些日子朝局上下,看似平静,但是实际上,人心惶惶的很,须得让他们安心下来。”

    秉政了这么久的日子,朱祁钰实际上早就已经察觉到了。

    自从王振出事之后,朝臣们的情绪就变成了火药桶,几乎一点就炸,左顺门之事就是明证。

    换了寻常时候,他们再大胆,再愤怒,也不至于如此失控。

    朱祁钰仔细想过,造成如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当然就是王振本来就罪行累累,又招致大军被灭,群臣的确是出离愤怒了。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慌了。

    之所以这帮朝臣要对王振一党穷追猛打,至死方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曾是王振一党的附庸。

    天子自正统七年开始亲政,王振便开始进入朝堂。

    失了张太皇太后这座大山压着,张辅被他拉拢,三杨又日渐凋零,到正统九年杨士奇死后,朝中便再无可以掣肘王振的大臣。

    整整五年,朝中但凡不顺他心意的,要么被远谪,要么被打压,要么干脆被杀。

    朝堂上剩下的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曾经阿附过王振。

    倒不一定是替他做了什么事,但是阿谀奉承,在某些政务处理上,顺着王振的意思去办,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的。

    更有甚者,因为王振对于天子影响巨大,请托行贿,上门求他办事的,也有不少人。

    王振这么一出事,他们一方面心里庆幸于这个幸进的阉人终于死了,另一方面,多少也有几分惊惶不安,生怕被牵连进去。

    正因如此,他们才迫不及待的唾弃王振,要将他死死钉在耻辱柱上,同时狠狠的清算王振一党。

    这一切,都是在掩盖他们的心虚。

    这个时候闹得有多厉害,就说明他们心里有多慌乱。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