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71节
    情知是朱祁钰在敷衍她,吴氏也不多问,点了点头,便将名单收好。

    朱祁钰又道:“还有一桩事情,礼部既已承了懿旨,想必过不了几日,就是登基大典,倒是合该一并册封皇后,只不过刚刚您也说了,芸娘的身子,不适合劳心费神,所以儿子想着,这六宫之事,还得您来费心管着。”

    吴氏点了点头,似笑非笑的看着朱祁钰,道:“哀家还以为,你要让你府里那个杭氏,来代行皇后之权呢?”

    朱祁钰脸红了红,他之前的确是有些专宠杭氏,放在前世的时候,若是得知汪氏的身子不好,说不准还真会让杭氏代管六宫。

    不过如今他所见所知都于前世不同,自然懂得分寸,道:“母妃说笑了,尊卑上下,岂可僭越,儿子也不会糊涂到那个份上。”

    吴氏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些,道:“你明白便是,正宫之位,是后宫安宁根基所在,先皇一世英名,唯有废后一事被人诟病至今。”

    “孙氏以天子生母之身,却在外朝得不到一点待见,你便可知,朝臣心中对此事有多看重,你以后有多少后妃,哀家不管,可正宫之位,不可轻动,这一点你要切记。”

    朱祁钰点了点头,前世的时候,吴氏也这么劝过他,不过那个时候,他废后是为了立太子,再加上皇位日渐稳固,自然也就没有听进去。

    但是有了前车之鉴,这会他自然不会再犯,点头应了下来,朱祁钰又道。

    “这两件事情要劳烦母妃,除了这些,其实前番儿子来宫中,便有一疑问,只是当时有太后的人在旁守着,不好多问,如今正好,请母妃帮儿子解惑。”

    他这么一说,吴氏也来了兴致,开口问道:“是何事?”

    朱祁钰开口,轻轻吐出一个名字。

    “金英!”

    第81章 回府

    暖阁当中,朱祁钰将那天金英的表现一五一十的对吴氏说了,吴氏听完之后,眉间闪过一丝笑意,道。

    “这原也不是什么提不得的事情,你既想知道,哀家告诉你便是。”

    吴氏眼中浮起一抹回忆之色,道:“我入宫之前,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后来因为受到汉王叛乱牵连,被罚没入宫,因缘际会,结识了你父皇”

    于是朱祁钰坐直了身子,竖起耳朵听着。

    说起来,自己这位母妃,对于过往之事向来忌讳莫深,甚少提起,就连他也知道的不多。

    “但是当时,宫中尚是先太皇太后做主,仁宗皇帝为太子时,监国二十余年,屡被汉王,赵王所欺,数次险些被废,仁宗皇帝天不假年,亦有此故。”

    “再加上仁宗皇帝刚一宾天,汉王便起兵谋反,因而先太皇太后对于和汉王有关的一概人等,都十分厌恶。”

    “正因于此,你父皇也不敢将我明着册封,直到后来,你出生之后,先太皇太后才勉强释怀,哀家也因此被册封贤妃,直到如今。”

    吴氏的叙述相当简略,只挑拣了重点的讲,朱祁钰也没有多问,毕竟是父母辈的事情,为尊者讳是应该的。

    想了想,朱祁钰问道:“原来还有这一桩缘故,不过这和金英有何关系?”

    吴氏笑了笑,从回忆中醒过神来,道:“你父皇自幼在先太皇太后教训下长大,闹出这么个荒唐事,自然怕她老人家生气,责罚于他,便就想将我送出宫去,却不曾想,我当时已有身孕。”

    “你父皇后妃虽多,但子嗣艰难,当时,金英已是你父皇的心腹内宦,于是便将我送到了金英的外宅当中待产,我便是那时,和金英有一段交情。”

    朱祁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个缘故。

    “那母妃觉得,此人可用吗?”

    陈年旧事,翻出来也只能当个故事听,还是那句话,父母辈的是非恩怨,不是他能掺和的。

    所以朱祁钰更关心的,还是金英这个人,到底自己的母妃关系有多深。

    吴氏闻言,眉头微微皱起,过了片刻方道:“用倒是可用,但是不可倚之为心腹。”

    朱祁钰没搭话,但是脸上却露出一丝疑惑。

    “这是后宫中行走的规矩,你晓不得很正常。”

    吴氏笑了笑,开口解释道。

    “在这宫中,所有的内宦都是奴婢,他们的主子只有一个,就是龙椅上的人,或许还加上太子。”

    “但是除此之外,不论是太后,皇后还是其他的妃嫔,都不算是他们真正的主子,所以在后宫当中,两头结交,明哲保身是常事。”

    “金英的确跟哀家有交情,但这不妨碍他同样跟孙氏有交情,不过你也不必担心他会做什么糊涂事,金英久立朝廷,是明眼人,眼下的局面,还是可用的。”

    朱祁钰沉吟不语,既然是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他原本的盘算就要变一变了。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至少眼下金英还是可以托付的,那就够了。

    一切,等这次大战之后再说!

    接下来,母子俩又说了些闲话,有宫女来回禀,说是汪氏醒了。

    因顾念着汪氏身子未好,朱祁钰特意命人备了不透风的轿子,才带着汪氏一同离开了景福宫,往郕王府去。

    在宫门口换上马车,朱祁钰将今日外朝发生的事情,也对汪氏说了一遍,说到惊心动魄处,汪氏忍不住抓起他的手,一阵紧张兮兮的,样子惹人怜爱的紧。

    当说到宫中太医的嘱咐的时候,汪氏又忍不住一阵大羞,别过身去双手捂着脸。

    朱祁钰将她的身子扳过来,道:“这原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接下来这段日子,你需得好好将养,宫中事务,便暂时让母妃代你去管,等你养好了身子,生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和大姐儿作伴。”

    汪氏皱了皱鼻子,轻轻捶了他一下,却没有说话,只心里头却甜滋滋的。

    她心里知道,这番话,原本朱祁钰不用亲自对她说,但是怕她因为此事而胡思乱想,才故意如此玩闹着说出来,只为让她放宽心。

    将头靠在自家夫君的肩膀上,汪氏只觉得这阵子的辛劳,全都值得。

    将汪氏抱在怀里,朱祁钰忽而又想起一桩事情,开口问道:“今日在宫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祁钰既然知道,今天大朝会上有事发生,又打好了主意,要趁机逼宫,自然要在后宫提前做好布置。

    刚巧成敬有相熟之人在惜薪司掌事,于是他便命成敬使了些人情,将宫中稀缺的红萝炭,紧着景阳宫先送。

    这宫里头的炭火都是有数的,尤其是红萝炭,往景阳宫送的多了,其他的妃嫔就得不着了。

    便是没有那周贵妃遣人去闹,吴氏也会设法,将那些炭火分到各宫,趁机让长春宫去。

    再加上他将孙太后拦在集义殿中,怎么说,吴氏和汪氏自保应该有余,怎么会闹得这么厉害

    汪氏闻言,咬了咬下唇,开口道:“这是母妃告诉妾身的,她说,既然王爷这么安排,想来是太后要对她发难,进而要挟王爷,而王爷既然能够算出太后动手的时间,说明这场冲突,王爷是发起者,太后定是被逼的急了,才匆忙动手。”

    “所以我们与其明哲保身,不如将计就计,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太后本来就不占理,只要事情闹大,定能对王爷有所帮助。”

    原来如此

    朱祁钰叹了口气,他这位母妃,真是厉害,仅凭只言片语,便能够做出如此正确的判断,这份眼光和胆量,连他都自叹弗如。

    伸手拂过汪氏额上的血痕,朱祁钰问道:“所以,你是故意的?”

    汪氏眨了眨眼睛,只以为他不喜欢自己玩弄心计,想了想才小心的道:“王爷您之前说,要妾身多听母妃的话的”

    听出了怀里人的委屈,朱祁钰紧了紧抱着她的手臂,道:“听话是不错,可也不至于给自己弄伤了,自己碰上去的,也不知道轻些,兴安说的时候,本王都吓坏了,生怕你出什么事,不行,回头本王定要狠狠罚一罚兴安这小子。”

    汪氏这才放下心来,把头埋起来闷声道:“母妃说,这种事情得是真的,才管用”

    “好,总是你有理。”

    马车外头,兴安莫名的感觉到有一阵寒意袭来,让他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裹了裹身上的衣服,兴安心里头开始想,要不要把入冬的褂子翻出来穿上

    第82章 金英的谋算

    傍晚的云霞晕染了整个天际,让天空变成了火红一片,阶前的枫叶飘落,被一阵阵的秋风卷起,打着旋便飞到了宫墙外。

    美景如画,但是并非所有人的心情,都像云霞一样美丽。

    慈宁宫中。

    孙太后将手里的奏疏捏紧,狠狠的扔在地上,冷笑一声,恨声道。

    “礼部这回的动作,倒是快的很,怕是私底下早就商量好了,就等着合起来逼迫哀家,这帮狼心狗肺的东西!”

    底下侍奉的一帮内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瑟瑟发抖,不敢言语。

    这已经是太后娘娘回来之后,第三次发脾气了。

    头一次是刚回来的时候,狠狠的生了一阵子气,三四个平常侍奉的宫女,稍有差错,便被罚了禁足。

    随后,又将皇后娘娘召来,隔着暖阁的门,外头的人都能隐隐听见太后训斥的声音,具体说了些什么不晓得,但是看皇后娘娘离开时红肿的眼睛,怕是被骂的不轻。

    这回,不知道又是因为什么……

    金英叹了口气,上前将奏疏从地上捡起来抚平,低声道。

    “圣母息怒,礼部就算是早有准备,想必也是听命而为,您又何必动气,气坏了身子,自有人高兴。”

    这份奏疏,就是金英带过来的,其中内容他自然知晓,是礼部所上的新的册封太子仪注,不过和之前不同的是,增加了群臣合请另立新君的内容。

    正是因此,孙太后才会大发雷霆。

    不过话虽是这样说,但金英心里知道,孙太后说的压根就不可能。

    这份奏疏他看过,里头有很多地方,都照搬过来的,就算他这个不太熟悉礼制的内臣,也能看出里头有很多都需要商榷,一瞧就是临时赶出来的。

    当然,这些话说是不能说的,眼下孙太后在气头上,当然得顺着她说。

    果不其然,听了金英的话,孙太后的气稍稍顺了些,开口想要喊人,却想起李永昌早已经被抓进了诏狱。

    毕竟是跟了她这么多年的得用人,此刻想起,孙太后也不免轻叹一声,心中对朱祁钰的恨意又深了一层。

    从这股低落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孙太后抬眼打量着金英,半晌,方开口道。

    “金公公,你在宫中,也算是年高德昭,资历深厚,不管是哀家还是皇帝,都不曾将你当做普通内宦看待,想那王振气势滔天不可一世,但是终究,真正握着司礼监的人,还是你。”

    前番便说过,王振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他的精力大多放在东厂上。

    司礼监大多的政务处理,还是由金英这个秉笔太监来操持的。

    所以孙太后说,真正握着司礼监的是金英,这话倒也不错。

    然而金英听完,却立刻跪倒在地上,道:“内臣深受先皇和太后深恩厚德,又蒙皇爷信重,自然尽心尽力,不敢当太后如此赞誉。”

    看着跪在地上的金英,孙太后的目光冷了下来,道。

    “哀家恍惚间还记得,当初是你劝哀家,让郕王总柄大政,还说你会替哀家看着他,所以哀家有些想不明白,这怎么看着看着,就成了这个样子呢?”

    金英头上滑落一滴冷汗。

    他是个聪明人,立刻就明白过来,太后娘娘这是对他起了疑心。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