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4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8节
    等大军回京之后再行处置。

    不过话说回来,底下一干大臣刚刚如此慌乱,也有这个原因在。

    单以六部来说,若是有侍郎级别的大员坐镇,还好些

    正三品的大员,坐镇一部倒也勉强够用。

    但是有些地方,连佐贰官都没有。

    掌事官是郎官之类的五六品的官员。

    真要是碰上底下人闹事什么的,可真未必能够应付的来。

    “今日议事结束之后,各位大臣首要之事,便是安抚本衙内舆情,抚平民情,此等时刻,若有人接机寻衅滋事,本王定以重典惩治!”

    朱祁钰很显然也看出了众人的犹豫不安,紧接着喊道。

    “兵部何在?”

    于谦上前一步,道。

    “臣在!”

    “命五城兵马司调遣官兵一千,分驻各部,院,寺,监,听从各掌事官调动。”

    “若有趁机喧闹,滋事扰民,煽动百姓闹事者,主犯可就地锁拿,关入顺天府候审,从者就地遣散。”

    “七品以下官员及勋戚子弟,有敢动荡民心,吵闹不休,掌事官劝解后仍旧不停者,就地锁拿,送交都察院处置。”

    朱祁钰一番话说得杀气腾腾,丝毫不掩饰自己坚定的决心。

    令在场的众臣呼吸都为之一滞。

    没有官身的也就算了。

    连七品以下的官员,若敢闹事,竟也下令“就地锁拿”!

    这位郕王爷,好大的魄力!

    不过如此以来,众臣倒是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只要给了授权,那事情就好办了。

    该抓的抓,该罚的罚。

    短时间之内控制好局势,这些大臣们心里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虽然他们有些品阶不高,但是能被留守当做暂时掌事的官员,也自然没有庸才。

    “遵王爷令谕!”

    于谦倒是毫不犹豫,拱手便答应下来。

    朱祁钰点了点头。

    说起来,这件事情其实锦衣卫来做更加合适。

    不过出于一些原因,朱祁钰今天并没有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叫来。

    何况,锦衣卫是天子亲军。

    如今天子北狩,马顺大概率是听从孙太后的调遣。

    他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冒出一个跟他唱反调的人。

    略停了停,朱祁钰继续开口喊道。

    “吏部何在?”

    “臣在!”

    吏部尚书王直起身,道。

    王老大人毕竟是百官之首,朱祁钰说话之间,倒是客气得多,但是面色也十分肃然。

    “此役,我朝廷大臣损失惨重!各部院寺监正印官,佐贰官多有出缺。”

    “辛苦大冢宰,连夜召集吏部各堂官,紧急考计京畿之内三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七日之内,递上可补缺的详细名单。”

    “涉及三品以上大员,吏部当于后日之前,拟定候选之人,然后召群臣于集义殿,廷推任命。”

    王直倒是没有拿架子,拱手称是。

    “遵王爷令谕!”

    随后,朱祁钰目光再次转回了于谦身上,道。

    “于侍郎,此役,五军都督府,京营将领亦损失惨重,如今之时,当以京师守卫为重,武将补缺之事可暂缓之。”

    “但京营提督之人,实乃京师守备之重,兵部亦当速速拟定名单,于后日,与吏部一同廷推任命!”

    这也是应有之意。

    但是他的话音落下,于谦却没有立刻起身接令。

    反倒是成安侯郭晟硬着头皮站了出来,道。

    “王爷,臣以为,此事不妥!”

    第26章 打压勋戚(排行榜加更第2章)

    说实话,郭晟这个时候是不想站出来的。

    他心里清楚,眼下的情况,当务之急是上下一心,合力退敌,贸贸然出来唱反调,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中军都督府的掌事官。

    哪怕是个挂名的也一样。

    这个时候若是一言不发,传扬出去,是要被勋戚们戳脊梁骨的。

    “王爷容禀,京营乃隶属于五军都督府,按例,提督之人当从勋戚之中选用,由五军都督府提名,何以由兵部拟定候选名单?”

    哪怕再不想说,坐在这个位置上,郭晟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

    道理倒是不错。

    按照惯例,京营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之前的时候,京营的提督大臣,都是由五军都督府直接报送御前。

    虽然有些时候,皇上拿不准主意,会下令廷推选用,但是提名的权力,一直都是属于五军都督府的。

    可刚刚朱祁钰压根连提都没提五军都督府,直接越过他们,让兵部提名。

    于谦作为兵部侍郎,自然是知道这个惯例的,所以他并没有立刻起身接令,就是在等着五军都督府的人开口。

    然而郭晟这句话,却仿佛一勺沸水浇入了滚油当中。

    臣序列当中,立刻就有人站了出来,道。

    “此等危急时刻,郭侯爷还囿于此等小事,争权夺利之心昭然若揭,王爷,臣请重责之!”

    “若不然,则群臣上下相效,为分毫之权力,斤斤计较,必将政令不通,如此我朝廷危矣,社稷危矣,此风断不可长!”

    朱祁钰循声望去。

    见说话之人身着青色官袍,上绣獬豸,坐在离陈镒不远的地方。

    便知这是大明官员中的著名辩手,监察御史!

    就是不知道是哪一道的

    明制,设都察院掌风宪之事。

    都察院下设十三道御史,每道设掌道御史一名,监察御史数名,分别负责全国各地的监察工作。

    若论人多,都察院可在大明的各个衙门里头排在前列。

    虽然说这次议事,大多来的都是各衙门的掌事官。

    可作为都察院的大头目,又是七卿之一,陈镒带两个掌道御史过来,也没人能够有所指摘。

    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这位话音刚落下,另一头又有大臣站了出来,指着郭晟道。

    “天子遭此劫难,皆因勋戚武臣,在背后鼓动亲征之故,如今大军覆灭,天子被掳,尔等却在此大放厥词,岂能对得起皇上圣恩宠幸?”

    此人也着青色官袍,不过却没有和陈镒他们站在一起,而是自成一体。

    朱祁钰扫了一眼,正好六个。

    不用说,这是另一波著名辩手,六科给事中!

    六科独立于各部院之外,自成一体,所以也没有人给他们行方便,一科来了一位,正好是六位。

    刚刚开口的这位,约莫应该是兵科的,毕竟这种涉及到武将任命的事务,隶属于兵科的管辖范围之内。

    有了这两位出面质疑,底下其他大臣也纷纷骚动起来。

    不多时,又有几个朝臣跳出来,道。

    “郭侯爷,当此大难之时,尔一意阻挠政令通行,是何居心?”

    “多年来,五军都督府把持京营提督,任人唯亲,以致武备废弛,郭侯爷该引以为戒!”

    “不过是提名之权而已,此等时刻,我等臣勋戚,当齐心协力,共度危难,郭侯爷何必如此斤斤计较?”

    一时之间,说什么的都有,有直接破口大骂的,也有好言相劝的。

    总之就是一句话,矛头都是指向郭晟一个人的。

    听得郭晟额头上冒出一阵阵的汗。

    是气的!

    这帮臣还真是不要脸。

    什么叫大放厥词?

    这本来就是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无故被夺,他出来申诉一番都不行?

    什么叫斤斤计较?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